安徽临泉:迎仙镇秸秆变肉势头旺 产业兴旺助振兴
迎仙镇将进一步发挥产业资源优势,加大实施肉牛振兴计划力度,鼓足牛劲,学以致用。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绿色发展为路径,把“秸秆变肉”和肉牛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贵州印江: 寮步组团创新打造东西部协作全链条产业帮扶新模式
三年来,寮步组团和广东互立农业已围绕基地建设、产品开发、生产加工、市场销售和品牌打造,整合资源、系统发展,在东莞铜仁两地架起了一座致富桥,打造出东西部协作全链条产业帮扶新模式。
安徽萧县:鲥鱼养殖旺乡村
近年来,该村凭借区位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确立了文旅、农旅共生循环经济的乡村振兴定位,通过打造鲜食草莓、鲥鱼养殖等新兴产业,逐步走出一条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
贵州铜仁:“四个坚持”实施特色小寨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新办法
湖北茅箭:“三个转化” 助推中小学卫生室校医配备全覆盖
11月13日,立冬后的第一周。在湖北省十堰市茅塔乡中心小学,“区域校医”又一次走进学校,为同学们带来一场“三减三健 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健康知识培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河北阳原县: 庭院“微经济”激活乡村振兴新活力
初秋,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的乡村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高墙乡北大庄科村村民家院子里的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浮图讲乡开阳村的农家乐里坐满了游客;井儿沟乡八马坊村村民的庭院里摆放着多件独具特色的手工缝制服装……
陕西汉滨:“互联网+医共体+家庭医生” 服务群众就近就医
近年来,陕西安康市汉滨区立足区情实际,顺应农村群众医疗保障需要,坚持用好“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建设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进城看病为医生下乡、变群众愁盼为医疗上门,持续提升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为巩固拓展健康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河北丰宁:全力打造和美乡村
河北丰宁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承德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党建为引领,依托“一号风景大道”创建基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施策、统筹推进,全力打造“京北满乡、丰宁之窗”京北高寒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湖南安仁:弹好厕所革命“五线谱” 奏响环境整治“最强音”
近年来,湖南省安仁县把“厕所革命”作为事关群众生活、事关人民健康的好事来做,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民生短板的大事来抓
湖南株洲:农村厕所大比武 比出“革命”干劲
株洲市开展农村户厕建设“大比武”,以比促查、以查促学、以学促干,推动农村户厕新(改)建和问题厕所大整改
安徽合肥:建设、治理两不误,乡村振兴“走心”更“入心”
乡村治理怎么干?如何激发村民积极性?在山口凌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过程中,合肥市乡村振兴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合肥乡投公司”)持续助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在激活乡村经济的同时,让当地村民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实现乡村建设运营与乡村治理的有机融合。
陕西紫阳:守护绿水青山 强化生态振兴
近年来,陕西省紫阳县不断强化生态振兴,创新建立跨行政区域的河湖治理协作机制,加大违法案件查办,汉江、任河断面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标准,水环境质量指数排名安康市前列。
特色村拔地而起,廉融携手共建“共富样板村”
自2021年以来,廉江派驻融水工作组精准施策,按照“一村一特色”思路连片谋划,持续投入粤桂资金4000多万元,以“人居环境整治+”模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为融水打造多个“共同富裕样板村”。
山西大宁县曲峨镇:靓丽乡村迎客来
近年来,山西省大宁县曲峨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要求。严格按照大宁县委、县政府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依托县委、县政府硬件设施投资奠定的基础,因地制宜地探索文旅结合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以“农家乐”为主的庭院经济新模式,有效激发乡村振兴活力,逐步形成品牌效应,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嘉陵江畔明珠 三线建设名村
走进悠悠小河,凭栏龙女老码头,在船工和纤夫的歌喉里去追忆岁月沧桑中嘉陵儿女浪漫的爱恨情仇,都化入到慈航宫的晨钟和暮鼓;远眺古驿路拾阶而上的二塍岩口,一字线蔓延着两公里的天然奇石群落,不由得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灵佛岩的深处,在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广安市现存唯一石制字库塔下,古人“敬天惜字,崇儒重书”的礼仪文化符号,让人留连忘返,止步深思。
数字东安增活力 乡村振兴添动力
湖南省东安县依托“党建+”数字平台,整合现有平台资源和数据资源,逐步将数字乡村建设融入到乡村振兴的全领域、全过程,让数字化提升基层治理效率、赋能“三农”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让群众更好地享受数字乡村建设的成果。
四川通江:推进“三区同建” 共建和美乡村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抢抓浙川东西部协作契机,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在杨柏镇太平场村推进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环境改善为抓手,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发展。浙川两省省长在该村视察时,称其为“千万工程”经验在四川落地的示范和样板。
平顶山市新华区场坊村 “招商选资”推进乡村振兴“快车道”建设
“在我们村辖区的中平瀚博公司上班四五年了,我月综合收入一直保证在五千元左右,还盖了新房子,购置了小车,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都得感谢我们村统一规划就业指导中心——五星工坊招工驿站,让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小康梦”。面对媒体,平顶山市新华区场坊村村民许永生很激动。
芦山县突出“四高”举措把全域旅游理念贯穿和美乡村建设全过程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发展农旅融合经济是乡村独特价值变现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芦山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要求,着力把全域旅游理念贯穿和美乡村建设全过程,紧扣重点建设环节,突出“四高”举措,推动建设有集成规划、有宜居环境、有完善设施、有乡旅业态的“四有”乡村,着力实现家园变花园、颜值转产值。
宁夏泾源县:携手“三聚焦”打造“集美”示范乡村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抢抓国家东西部协作机遇,在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等对口单位帮扶下,将六盘山镇交通不便的5个村搬迁,共建移民新村,取名“集美村”,意为“念协作之情、集各村之美”。近十年来,闽宁携手共建,汲取特区智慧,紧扣山区特色,统筹县财政及闽宁协作等各类资金向集美村共投入1170余万元,实施民生项目20余个,走出了一条“理念、人才、资金、技术、项目”多方位导入、“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多领域提升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安徽泗县: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
河北沧州:以“法治之力”绘制乡村振兴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