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泽州:就业帮扶车间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山西省泽州县充分发挥就业帮扶车间的有效助力作用,吸纳脱贫人口和困难群众等340多人就近就业,使这些群体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日子美起来,确保了脱贫群众1户至少有1人就业,有效地助推了该县乡村全面振兴。
陕西紫阳:“云端组团”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在数字时代,乡村振兴既需要脚沾泥土的务实,也离不开拥抱云端的智慧。如今的紫阳,第一书记们的手机不再只是通讯工具,而是成为乡村振兴的“智慧中枢”。
从“三熟制”典范到乡村振兴新图景 ——保靖县拱桥村的破茧之路
夕阳为老司洞的钟乳石镀上金边,渡槽下大棚里一株株葡萄藤挂满晶莹的葡萄。从“三熟制”的集体荣光,到新农人的个体突围,再到乡村振兴的系统重构,拱桥村用半个世纪的探索证明:真正的典型,不是永远站在潮头
山东寿光:中国蔬菜之乡的“智”变之路
从一颗种子到千亿产业集群,寿光菜博会诠释了科技如何让农业“脱胎换骨”。智能机器人、数字孪生、功能性作物…
黑龙江大庆前进村 从“三农”出发 向“振兴”而行
大庆市龙凤区前进村党支部始终坚守农民主体地位,千方百计推动农业提效、农村增能、农民增收,切实将党的政策转化为强村富民生动实践
江西乐安: “三连制衣”帮扶车间搭建就业“大舞台”
近年来,乐安“三连制衣”通过采取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人文关怀、政策协同等多项措施,使企业持续焕发新活力,成为稳岗就业惠及民生、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青年力量撬动乡村变革——解码建德大同“五好两宜”和美乡村的山区实践
大同打破传统镇村组织架构,横向搭建“镇党委统揽全局+片区党委统筹协调+村级党组织联动实施+运营团队协同推进+共建单位助力发展”五位一体协同矩阵,纵向构建“财助共富”省市县镇村五级党建联建机制
湘西州黄金茶的蜕变,为乡村振兴与非遗活化提供可复制经验
湘西州黄金茶的嬗变之路,是一条用技能浇灌的共富之路,更是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产业革命。当标准化工艺遇见千年匠心,当职业化培训激活乡土人才,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正以“黄金品质”谱写中国茶业高质量发展的湘西篇章
甘肃崇信:以文明为笔绘就幸福长卷
崇信的创城实践揭示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真理:文明城市创建并非一场疾风骤雨的运动战,而是一场以百姓心为心的持久战。当每一位市民都成为文明长卷的执笔者,崇信这座城市必将自然生长出最美的模样,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文明之光。
重庆城口巴山镇:盘活资源 创新机制 走出共富新路径
近年来,巴山镇组建10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1个镇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镇级供销基层社,依靠资源禀赋,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拓宽以矿山产业路入股、国家储备林管理、承建工程、承包劳务、资产出租、资金资产入股、基地共建、种植养殖产业发展等增收渠道
吉林农安县:就业帮扶绘就新“丰”景
近年来,农安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征程中,持续发力就业帮扶,通过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就业帮扶车间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构建就业帮扶体系,在黑土地上绘就出一幅绚丽多姿的新“丰”景。
广西田阳:百育镇“五个一”筑牢防贫监测防线
百色市田阳区百育镇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摆在首要位置,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目标,采取“五个一”有力举措,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筑牢防贫监测防线,全镇人均纯收入稳步提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显著工作成效。
湖南古丈:三农博主直播带货 助力山货出山
湖南省古丈县平坝镇张家坪村热闹非凡,一场暖心的直播带货活动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进行。村支两委积极组织邀请三农博主和吉首顺丰冷链物流负责人,为村民和养殖户带货,切实解决农产品和畜禽养殖户的销售难题,让山货出山,助力乡村振兴。
海南五指山:抓住三个“关键” 助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海南省五指山市深化党建引领,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绩效与村干部报酬挂钩激励机制,抓住“人”、“制”、“效”三个关键,进一步调动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四川南充:生猪供应量足价稳 请安心备“年味”
近年来,该市积极招引温氏、大北农、新希望等10家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建成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28个、年产能近400万头,同时坚持以大带小,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建成生猪规模养殖场1895个,数量居全省第一。
河南滑县:“瓦岗模式”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河南滑县瓦岗寨村党支部依托“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紧紧围绕“筑堡垒、兴产业、带民富”的目标,借助民生银行资助的“瓦岗寨村党建引领集体经济组织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项目”,成立了滑县瓦岗寨初心农业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
云南昆明市东川区:稳岗就业“六步法” 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作为万人以上安置点之一,在扩大搬迁群众就业容量、稳就业促增收方面探索出“六步法”,有力推动了易地扶贫搬迁户特别是脱贫户和监测户稳岗增收,16749名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15280人,就业率达91.23%,户均就业1.79人。
贵州毕节市:“五措并举”高质量推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贵州省毕节市聚焦脱贫人口增收,出台《毕节市低收入脱贫人口三年增收工作方案(2022—2024年)》,建立脱贫人口增收跟踪监测、行业部门信息共享、常态化督促指导三大机制,通过稳岗就业、产业带动、盘活资产、政策惠农、精准帮扶五项举措,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2023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660元,同比增长15.1%。
四川古蔺县: “促帮稳”全周期发力 让农民工有活干有钱赚
四川省古蔺县始终把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作为重大任务,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着力构建技能培训多元化、定向扶持个性化、服务保障便民化工作格局。
广西大化县:发展庭院经济 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为破解大石山区土地资源少、群众增收难问题,充分挖掘农村空闲庭院潜力,利用剩余劳动力和劳力的剩余时间,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实现小庭院大增收。
广西田阳:红色驿站筑起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之家
搬出大山天地宽 挪出穷窝幸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