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崇信:以文明为笔绘就幸福长卷
当第一缕晨光轻柔地漫过龙泉寺那古朴飞檐,崇信这座陇东小城的市井烟火便在静谧中悄然苏醒。滨河路上,老人顺着新添的无障碍坡道缓缓拾级而下,细数着生活里的便利与温暖;公刘园的道德模范公益广告下,孩童们嬉笑追逐,那清脆的笑声仿佛是文明乐章里最灵动的音符;政务服务大厅中,“志愿红”们热情地为办事群众递上热茶,贴心的服务如春风拂面。崇信的文明图景,正于百姓触手可及的每一处细节中,如一幅精美画卷般徐徐铺展。
擘画蓝图 顶层设计精塑文明骨架
在王德贵老人的记忆深处,往昔的城市治理宛如一盘散沙,面临着“九龙治水”般的困局。然而如今,148个网格犹如精密运转的齿轮,紧密咬合,构建出基层治理的崭新范式。26名县级领导化身为“街巷长”,深入基层,85个部门单位的4300名干部职工扎根210个微网格,将“群众需求清单”精心转化为“创城任务清单”。“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的治理变革,让西街社区的朱青青由衷感叹:“现在反映问题就像在家庭群里@物业,响应速度快得超乎想象。”这种高效的治理模式,为崇信的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骨架。
破茧重生 系统治理焕新城市肌理
漫步于改造后的梅苑新村,曾经杂乱如“蜘蛛网”的线缆已成为历史。智能充电桩整齐排列,立体停车位有序分布,诠释着现代社区的便捷与高效。这仅仅是崇信136个基建项目的一个缩影。867户老旧小区重焕生机,仿佛是岁月长河中沉睡的明珠被重新唤醒;8.3公里的排洪涵洞宛如“地下长城”,守护着城市的安稳;6.5公里的市政道路如同城市的脉络,舒展着城市的活力。值得一提的是,2.2万平方米人行道砖石间暗藏的渗水设计,让雨季不再有“地雷阵”的困扰。细节之处的匠心独运,让崇信这座城市既有靓丽的“面子”,更有充实的“里子”。
春风化雨 文明实践润泽精神家园
“科技小板凳”把农技知识送到田间地头,为农民的增收致富提供有力支持;“陪你唠唠嗑”活动为空巢老人送去温暖与关怀,让他们不再感到孤独。267支志愿服务队如同文明的蒲公英,将24个特色项目播撒到城乡的每一个角落。在“好人街”的灯箱下,“中国好人”李浩学带着孙辈捡拾烟头,那“三代同框”的温馨画面,正是崇信文明实践的生动写照。83个文明积分超市里,人们通过累积美德就能兑换生活用品,让崇德向善成为一种可触摸的温暖,深深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破立并举 制度创新激活文明基因
政务服务大厅里,那上扬的“微笑曲线”见证着崇信改革的力度与决心。187项审批事项“瘦身”提速,大大节省了群众的办事时间;“跨省通办”打破地域藩篱,让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办不成事”窗口专治“疑难杂症”,切实解决了群众办事的痛点和难点。这种从“官本位”到“民本位”的深刻变革,让前来办证的赵女士不禁惊叹:“过去要跑断腿的事,现在喝着茶就办妥了。”当办事流程变得如同刷短视频般顺畅,群众的获得感自然如潮水般不断上涨。
暮色悄临,崇信的文化广场洋溢着和谐的氛围。休闲长椅旁,“文明养犬”的标识牌与宠物便袋取用箱相辅相成。这座将和谐理念深深镌刻于城市灵魂的县城,正描绘着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在这里,文明不再是束之高阁的标语,而是百姓晨昏之间的会心微笑,是古老土地上生长出的幸福年轮。
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转型之路,虽有阵痛却充满希望;从“硬件升级”到“素养提升”的深层变革,虽有挑战却意义非凡。崇信的创城实践揭示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真理:文明城市创建并非一场疾风骤雨的运动战,而是一场以百姓心为心的持久战。当每一位市民都成为文明长卷的执笔者,崇信这座城市必将自然生长出最美的模样,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文明之光。
甘肃崇信:以文明为笔绘就幸福长卷
时间:2025-04-21 15:20:22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李祥玉
当第一缕晨光轻柔地漫过龙泉寺那古朴飞檐,崇信这座陇东小城的市井烟火便在静谧中悄然苏醒。滨河路上,老人顺着新添的无障碍坡道缓缓拾级而下,细数着生活里的便利与温暖;公刘园的道德模范公益广告下,孩童们嬉笑追逐,那清脆的笑声仿佛是文明乐章里最灵动的音符;政务服务大厅中,“志愿红”们热情地为办事群众递上热茶,贴心的服务如春风拂面。崇信的文明图景,正于百姓触手可及的每一处细节中,如一幅精美画卷般徐徐铺展。
擘画蓝图 顶层设计精塑文明骨架
在王德贵老人的记忆深处,往昔的城市治理宛如一盘散沙,面临着“九龙治水”般的困局。然而如今,148个网格犹如精密运转的齿轮,紧密咬合,构建出基层治理的崭新范式。26名县级领导化身为“街巷长”,深入基层,85个部门单位的4300名干部职工扎根210个微网格,将“群众需求清单”精心转化为“创城任务清单”。“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的治理变革,让西街社区的朱青青由衷感叹:“现在反映问题就像在家庭群里@物业,响应速度快得超乎想象。”这种高效的治理模式,为崇信的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骨架。
破茧重生 系统治理焕新城市肌理
漫步于改造后的梅苑新村,曾经杂乱如“蜘蛛网”的线缆已成为历史。智能充电桩整齐排列,立体停车位有序分布,诠释着现代社区的便捷与高效。这仅仅是崇信136个基建项目的一个缩影。867户老旧小区重焕生机,仿佛是岁月长河中沉睡的明珠被重新唤醒;8.3公里的排洪涵洞宛如“地下长城”,守护着城市的安稳;6.5公里的市政道路如同城市的脉络,舒展着城市的活力。值得一提的是,2.2万平方米人行道砖石间暗藏的渗水设计,让雨季不再有“地雷阵”的困扰。细节之处的匠心独运,让崇信这座城市既有靓丽的“面子”,更有充实的“里子”。
春风化雨 文明实践润泽精神家园
“科技小板凳”把农技知识送到田间地头,为农民的增收致富提供有力支持;“陪你唠唠嗑”活动为空巢老人送去温暖与关怀,让他们不再感到孤独。267支志愿服务队如同文明的蒲公英,将24个特色项目播撒到城乡的每一个角落。在“好人街”的灯箱下,“中国好人”李浩学带着孙辈捡拾烟头,那“三代同框”的温馨画面,正是崇信文明实践的生动写照。83个文明积分超市里,人们通过累积美德就能兑换生活用品,让崇德向善成为一种可触摸的温暖,深深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破立并举 制度创新激活文明基因
政务服务大厅里,那上扬的“微笑曲线”见证着崇信改革的力度与决心。187项审批事项“瘦身”提速,大大节省了群众的办事时间;“跨省通办”打破地域藩篱,让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办不成事”窗口专治“疑难杂症”,切实解决了群众办事的痛点和难点。这种从“官本位”到“民本位”的深刻变革,让前来办证的赵女士不禁惊叹:“过去要跑断腿的事,现在喝着茶就办妥了。”当办事流程变得如同刷短视频般顺畅,群众的获得感自然如潮水般不断上涨。
暮色悄临,崇信的文化广场洋溢着和谐的氛围。休闲长椅旁,“文明养犬”的标识牌与宠物便袋取用箱相辅相成。这座将和谐理念深深镌刻于城市灵魂的县城,正描绘着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在这里,文明不再是束之高阁的标语,而是百姓晨昏之间的会心微笑,是古老土地上生长出的幸福年轮。
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转型之路,虽有阵痛却充满希望;从“硬件升级”到“素养提升”的深层变革,虽有挑战却意义非凡。崇信的创城实践揭示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真理:文明城市创建并非一场疾风骤雨的运动战,而是一场以百姓心为心的持久战。当每一位市民都成为文明长卷的执笔者,崇信这座城市必将自然生长出最美的模样,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文明之光。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