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都安瑶乡华丽蜕变——易地搬迁铸就幸福新篇章

时间:2024-09-03 23:11:34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17期作者:李雪松 罗立婷

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一个曾经自然环境恶劣、贫困落后的地方,如今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在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春风吹拂下,都安积极响应,率先在广西范围内启动了大规模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为当地居民铺就了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作为广西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县,都安先后建成了20个安置点,11110套(栋)安置房,集中搬迁安置了46747人。在这场关于生存与梦想的变革中,仙埌社区作为都安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闪亮名片,其经验做法为全县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提供了借鉴。

易地搬迁:希望之光照进贫困山区

仙埌社区,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地方,如今已成为都安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典范。一排排规划整齐的电梯房拔地而起,取代了搬迁群众昔日的土坯房和茅草屋。宽敞平坦的道路、生机勃勃的绿化带,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蓝晴一家是仙埌社区的搬迁户之一。回忆起以前的生活,蓝晴感慨万千:“以前我们住在偏远的山区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光是走完那段陡峭的、没有护栏的山路,就要花半个多小时。现在好了,我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小区,超市、医院、学校等设施一应俱全。孩子们上学方便了,大人工作也稳定了,我们真的过上了好日子。”

仙埌社区党委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韦立钦说:“我们社区紧紧围绕‘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等生活配套设施与服务,积极推进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据韦立钦介绍,现在走在仙埌社区的路上,便民超市、药店、快递服务等随处可见。骑行到社区卫生室、警务室、学校等用时不到10分钟。社区内还设置了“一站式”便民服务,能够办理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搬迁群众的便捷生活“触手可及”。

今年来,都安利用中央、自治区财政衔接资金2433万元,实施了排污排水、垃圾处理、出行安全、安保设施等27个项目,进一步改善了安置点的人居环境。目前,全县12个安置点已开通公交路线,8个安置点已开通客运路线;8个安置点通高速公路,4个安置点通高速铁路,18个安置点通二级公路。这些交通网络的完善,为搬迁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条件。

粤桂协作育婴培训班在仙埌社区举办。 李雪松摄.jpg

粤桂协作育婴培训班在仙埌社区举办。 李雪松/摄

返乡养殖:创新模式助力搬迁群众增收

“现在居住的环境好了,但如何增加收入又是我家面临的另一大问题。我们夫妻俩从小生活在大山里,没有什么文化,加上年纪大了,高技能和体力活的岗位我们又适应不了。好在我们这里有养殖山羊的传统和条件优势,所以我们返回龙防村加辽屯继续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来提高家庭收入。”搬迁到仙埌社区的袁建峰说。

都安山多树密草肥,适合发展种植养殖业,尤其是自繁自养的都安黑山羊,市场供不应求。为此,都安持续加大产业发展帮扶力度,加强政策宣传,强化工作指导,以“一村一品”“庭院经济”等理念指导群众推进本地山羊、土猪、桑蚕、玉米等特色产业提质发展,让搬迁群众在开启社区新生活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更好地融入新生活。

目前,袁建峰养殖本地山羊150只、猪13头、马1匹,同时租用队里其他三户搬迁户的土地,种植玉米12亩,2023年山羊出栏50只,猪出栏70头。

像袁建峰这样返乡发展特色产业的搬迁户还有不少,目前仅三只羊乡发展种植养殖业的就有2229户,其中脱贫群众1656户,搬迁群众回原籍发展产业的有73户。

搬迁户返乡发展产业积极性高,与当地政府给予的补贴、贷款等扶持政策密不可分。都安先后推动实施了小额信贷、富民强产“牛羊贷”、富农产业贷、“桂惠贷”等信贷支农产品,调动搬迁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带动广大搬迁群众增收致富。今年以来,全县1966户搬迁户获得产业奖补资金824.22万元,1420户搬迁户获得贷款6854万元用于产业发展。

都安瑶族自治县仙埌社区及深圳宝安·河池都安粤桂协作产业园。 李雪松摄.jpg

都安瑶族自治县仙埌社区及深圳宝安·河池都安粤桂协作产业园。 李雪松/摄

社会治理:和谐社区共筑幸福梦

对于安置点的居民来说,搬迁后的新生活还面临着一个关键问题——家园认同感。如何让来自不同乡镇、不同民族的群众融合在一起,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区呢?仙埌社区的第一书记卢学问给出了答案:“做好社区治理关键要坚持党建引领。”

在仙埌社区,党建引领的效能得到了充分发挥。社区推行了“积分制”,并全面推进“五治”融合(即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形成了社区事务居民评、社区事务居民议、社区管理人人齐参与的居民自治格局。同时,社区还推出了“社区+单元长+住户”的管理模式,并组建了“警格+网格”的治理模式。通过执行片区组长负责制和干部包楼栋责任制,社区的治理能力得到了持续提升。

在仙埌社区的积分超市里,几位居民手里拿着用积分兑换的物品,脸上满是开心的笑容。他们利用空闲时间清理社区里的垃圾来兑换积分,并用积分兑换毛巾、纸巾等生活用品。这种一举两得的方式不仅让社区环境变得更加干净舒适,还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好人好事变得越来越多,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

在仙埌社区警务室里,居民蓝先生发现窗口业务改革后,在警务室就可以办理多项业务。“我还以为这个窗口只可以办理驾驶证业务呢,没想到还可以办理这么多项业务,这真是太便捷了,既省时又省钱。”

2023年,都安公安局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办事需求,将仙埌社区警务室的户籍业务升级为“车管+户籍”业务二合一的“一门通办”综合窗口。此外,警务室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等方式有效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搬迁群众的法制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让他们在新家园中能够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通过长期的努力和探索,都安推行了“一级党支部+二级片区+三级楼栋”的服务群众模式。在安置点设立了党委2个、党支部23个,并划分了二级网格44个、三级网格330个。这些网格实现了9979户搬迁户全覆盖,形成了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微网格为主体、党员个人为前端的“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网格化社区治理和为民服务新模式。

如今,在都安这片曾经贫困的土地上,搬迁群众正用勤劳和智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篇章。未来,都安将继续深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不断完善社区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提升搬迁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还将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为搬迁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都安县委宣传部)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搬迁后扶    

都安瑶乡华丽蜕变——易地搬迁铸就幸福新篇章

时间:2024-09-03 23:11:34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17期

作者:李雪松 罗立婷

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一个曾经自然环境恶劣、贫困落后的地方,如今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在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春风吹拂下,都安积极响应,率先在广西范围内启动了大规模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为当地居民铺就了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作为广西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县,都安先后建成了20个安置点,11110套(栋)安置房,集中搬迁安置了46747人。在这场关于生存与梦想的变革中,仙埌社区作为都安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闪亮名片,其经验做法为全县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提供了借鉴。

易地搬迁:希望之光照进贫困山区

仙埌社区,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地方,如今已成为都安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典范。一排排规划整齐的电梯房拔地而起,取代了搬迁群众昔日的土坯房和茅草屋。宽敞平坦的道路、生机勃勃的绿化带,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蓝晴一家是仙埌社区的搬迁户之一。回忆起以前的生活,蓝晴感慨万千:“以前我们住在偏远的山区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光是走完那段陡峭的、没有护栏的山路,就要花半个多小时。现在好了,我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小区,超市、医院、学校等设施一应俱全。孩子们上学方便了,大人工作也稳定了,我们真的过上了好日子。”

仙埌社区党委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韦立钦说:“我们社区紧紧围绕‘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等生活配套设施与服务,积极推进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据韦立钦介绍,现在走在仙埌社区的路上,便民超市、药店、快递服务等随处可见。骑行到社区卫生室、警务室、学校等用时不到10分钟。社区内还设置了“一站式”便民服务,能够办理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搬迁群众的便捷生活“触手可及”。

今年来,都安利用中央、自治区财政衔接资金2433万元,实施了排污排水、垃圾处理、出行安全、安保设施等27个项目,进一步改善了安置点的人居环境。目前,全县12个安置点已开通公交路线,8个安置点已开通客运路线;8个安置点通高速公路,4个安置点通高速铁路,18个安置点通二级公路。这些交通网络的完善,为搬迁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条件。

粤桂协作育婴培训班在仙埌社区举办。 李雪松摄.jpg

粤桂协作育婴培训班在仙埌社区举办。 李雪松/摄

返乡养殖:创新模式助力搬迁群众增收

“现在居住的环境好了,但如何增加收入又是我家面临的另一大问题。我们夫妻俩从小生活在大山里,没有什么文化,加上年纪大了,高技能和体力活的岗位我们又适应不了。好在我们这里有养殖山羊的传统和条件优势,所以我们返回龙防村加辽屯继续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来提高家庭收入。”搬迁到仙埌社区的袁建峰说。

都安山多树密草肥,适合发展种植养殖业,尤其是自繁自养的都安黑山羊,市场供不应求。为此,都安持续加大产业发展帮扶力度,加强政策宣传,强化工作指导,以“一村一品”“庭院经济”等理念指导群众推进本地山羊、土猪、桑蚕、玉米等特色产业提质发展,让搬迁群众在开启社区新生活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更好地融入新生活。

目前,袁建峰养殖本地山羊150只、猪13头、马1匹,同时租用队里其他三户搬迁户的土地,种植玉米12亩,2023年山羊出栏50只,猪出栏70头。

像袁建峰这样返乡发展特色产业的搬迁户还有不少,目前仅三只羊乡发展种植养殖业的就有2229户,其中脱贫群众1656户,搬迁群众回原籍发展产业的有73户。

搬迁户返乡发展产业积极性高,与当地政府给予的补贴、贷款等扶持政策密不可分。都安先后推动实施了小额信贷、富民强产“牛羊贷”、富农产业贷、“桂惠贷”等信贷支农产品,调动搬迁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带动广大搬迁群众增收致富。今年以来,全县1966户搬迁户获得产业奖补资金824.22万元,1420户搬迁户获得贷款6854万元用于产业发展。

都安瑶族自治县仙埌社区及深圳宝安·河池都安粤桂协作产业园。 李雪松摄.jpg

都安瑶族自治县仙埌社区及深圳宝安·河池都安粤桂协作产业园。 李雪松/摄

社会治理:和谐社区共筑幸福梦

对于安置点的居民来说,搬迁后的新生活还面临着一个关键问题——家园认同感。如何让来自不同乡镇、不同民族的群众融合在一起,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区呢?仙埌社区的第一书记卢学问给出了答案:“做好社区治理关键要坚持党建引领。”

在仙埌社区,党建引领的效能得到了充分发挥。社区推行了“积分制”,并全面推进“五治”融合(即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形成了社区事务居民评、社区事务居民议、社区管理人人齐参与的居民自治格局。同时,社区还推出了“社区+单元长+住户”的管理模式,并组建了“警格+网格”的治理模式。通过执行片区组长负责制和干部包楼栋责任制,社区的治理能力得到了持续提升。

在仙埌社区的积分超市里,几位居民手里拿着用积分兑换的物品,脸上满是开心的笑容。他们利用空闲时间清理社区里的垃圾来兑换积分,并用积分兑换毛巾、纸巾等生活用品。这种一举两得的方式不仅让社区环境变得更加干净舒适,还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好人好事变得越来越多,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

在仙埌社区警务室里,居民蓝先生发现窗口业务改革后,在警务室就可以办理多项业务。“我还以为这个窗口只可以办理驾驶证业务呢,没想到还可以办理这么多项业务,这真是太便捷了,既省时又省钱。”

2023年,都安公安局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办事需求,将仙埌社区警务室的户籍业务升级为“车管+户籍”业务二合一的“一门通办”综合窗口。此外,警务室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等方式有效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搬迁群众的法制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让他们在新家园中能够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通过长期的努力和探索,都安推行了“一级党支部+二级片区+三级楼栋”的服务群众模式。在安置点设立了党委2个、党支部23个,并划分了二级网格44个、三级网格330个。这些网格实现了9979户搬迁户全覆盖,形成了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微网格为主体、党员个人为前端的“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网格化社区治理和为民服务新模式。

如今,在都安这片曾经贫困的土地上,搬迁群众正用勤劳和智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篇章。未来,都安将继续深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不断完善社区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提升搬迁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还将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为搬迁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都安县委宣传部)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