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山东寿光:中国蔬菜之乡的“智”变之路

时间:2025-05-23 16:48:25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孟 泽

2025年4月20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简称“菜博会”)在山东潍坊寿光市盛大启幕。这场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的农业盛会,不仅延续了寿光作为“中国蔬菜之乡”的产业传奇,更以科技为引擎,向世界展示了现代农业的无限可能。从智能机器人到元宇宙农业,从功能性蔬菜到数字孪生技术,寿光正以一场“科技革命”重构农业生态,书写着中国农业的“未来式”。

科技赋能:从“靠天吃饭”到“数据驱动”

寿光菜博会的核心,在于将农业科技从实验室推向田间地头。本届展会汇集了2600多个国内外蔬菜品种,其中400余个为全新品种,如富含花青素的番茄“花青子”、具有降糖功能的“中蔬佳人”黄瓜等。这些品种通过分子设计育种、航天诱变等技术培育,兼具营养与功能性,甚至能精准满足健康消费需求。  

在种植模式上,寿光展示了80余项创新技术,包括鱼菜共生系统、垂直立体自动换位栽培、气雾栽培等,彻底颠覆传统土壤依赖。例如,气雾栽培通过雾化营养液直接喷洒根系,节水节肥达30%以上,且空间利用率提升50%。更引人注目的是“植物工厂”——废旧集装箱改造成的全封闭种植系统,利用水肥一体化、人工光源和智能调控,实现叶菜28天一茬的高效生产,突破环境限制。

机器人军团:农业全流程的“无人化革命”

智能机器人成为本届菜博会的“明星”。展会上,智能授粉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与气流震荡技术,精准完成西红柿、茄子等作物的授粉,效率较人工提升5倍,成本仅为传统熊蜂授粉的30%。智能喷雾机器人搭载冷雾技术,将药液细化至微米级,均匀喷洒的同时减少高温对作物的损害,农药利用率提高25%。此外,巡检机器人实时监测温室环境参数,通过“数字大脑”自动调控温度、湿度与光照,让农业生产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这些机器人不仅应用于展会,更已深入寿光田间。例如,稻田镇的数字化种苗研发中心通过“种苗大脑”平台,远程管控全国6个生产基地,实现育苗全流程智能化。

数字农业:元宇宙与“星际农场”的虚实交融

寿光菜博会首次将“元宇宙”概念引入农业场景。三号馆的VR火星农业体验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火星生态,游客可佩戴设备体验在异星种植作物的未来图景。全息投影的“贾思勰数字人”与游客互动,将《齐民要术》的农耕智慧与星际农业结合,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现实中的数字技术同样惊艳:稀土补光技术使作物提前20天上市,智能物流系统节省80%人力,而“鱼菜共生”模式通过物联网实现水质监测、精准投喂与循环利用,鱼和菜产量较传统模式翻倍。

产业升级:从“寿光模式”到全球辐射

寿光不仅展示技术,更输出标准与经验。通过“政府搭台+院所出智+企业转化”的协同机制,寿光建成1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自主研发蔬菜品种257个,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超70%。其“寿光模式”已推广至全国,浙江衢州、重庆开州等地均建有“寿光元素”园区,甚至远达迪拜、乌兹别克斯坦,助力当地农业升级。  

国际合作方面,白俄罗斯作为主宾国签署技术备忘录,30余家企业覆盖30多国,年出口蔬菜80万吨,交易额近30亿元。菜博会由此从区域性展会跃升为全球农业合作的枢纽。

文化融合:蔬菜艺术与农旅新生态

菜博会巧妙融合科技与人文。八号馆以蔬菜为媒介,用挂果、雕刻等艺术形式复刻全国文化地标;五号馆的“菜乡农圣”景观,以《齐民要术》为灵感,展现寿光千年农耕底蕴。夜间的蔬菜灯光秀与研学课程“种子盲盒”,则让农业科普充满趣味,吸引青少年成为“未来育种人”。

从一颗种子到千亿产业集群,寿光菜博会诠释了科技如何让农业“脱胎换骨”。智能机器人、数字孪生、功能性作物……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重塑了农业的价值链。正如中国蔬菜协会会长杨雄年所言,菜博会已从“展示平台”进化为“产研销枢纽”,成为全球农业创新生态的标杆。寿光的实践证明,科技与传统的深度融合,正是中国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巩固衔接    
资讯播报

山东寿光:中国蔬菜之乡的“智”变之路

时间:2025-05-23 16:48:25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孟 泽

2025年4月20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简称“菜博会”)在山东潍坊寿光市盛大启幕。这场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的农业盛会,不仅延续了寿光作为“中国蔬菜之乡”的产业传奇,更以科技为引擎,向世界展示了现代农业的无限可能。从智能机器人到元宇宙农业,从功能性蔬菜到数字孪生技术,寿光正以一场“科技革命”重构农业生态,书写着中国农业的“未来式”。

科技赋能:从“靠天吃饭”到“数据驱动”

寿光菜博会的核心,在于将农业科技从实验室推向田间地头。本届展会汇集了2600多个国内外蔬菜品种,其中400余个为全新品种,如富含花青素的番茄“花青子”、具有降糖功能的“中蔬佳人”黄瓜等。这些品种通过分子设计育种、航天诱变等技术培育,兼具营养与功能性,甚至能精准满足健康消费需求。  

在种植模式上,寿光展示了80余项创新技术,包括鱼菜共生系统、垂直立体自动换位栽培、气雾栽培等,彻底颠覆传统土壤依赖。例如,气雾栽培通过雾化营养液直接喷洒根系,节水节肥达30%以上,且空间利用率提升50%。更引人注目的是“植物工厂”——废旧集装箱改造成的全封闭种植系统,利用水肥一体化、人工光源和智能调控,实现叶菜28天一茬的高效生产,突破环境限制。

机器人军团:农业全流程的“无人化革命”

智能机器人成为本届菜博会的“明星”。展会上,智能授粉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与气流震荡技术,精准完成西红柿、茄子等作物的授粉,效率较人工提升5倍,成本仅为传统熊蜂授粉的30%。智能喷雾机器人搭载冷雾技术,将药液细化至微米级,均匀喷洒的同时减少高温对作物的损害,农药利用率提高25%。此外,巡检机器人实时监测温室环境参数,通过“数字大脑”自动调控温度、湿度与光照,让农业生产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这些机器人不仅应用于展会,更已深入寿光田间。例如,稻田镇的数字化种苗研发中心通过“种苗大脑”平台,远程管控全国6个生产基地,实现育苗全流程智能化。

数字农业:元宇宙与“星际农场”的虚实交融

寿光菜博会首次将“元宇宙”概念引入农业场景。三号馆的VR火星农业体验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火星生态,游客可佩戴设备体验在异星种植作物的未来图景。全息投影的“贾思勰数字人”与游客互动,将《齐民要术》的农耕智慧与星际农业结合,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现实中的数字技术同样惊艳:稀土补光技术使作物提前20天上市,智能物流系统节省80%人力,而“鱼菜共生”模式通过物联网实现水质监测、精准投喂与循环利用,鱼和菜产量较传统模式翻倍。

产业升级:从“寿光模式”到全球辐射

寿光不仅展示技术,更输出标准与经验。通过“政府搭台+院所出智+企业转化”的协同机制,寿光建成1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自主研发蔬菜品种257个,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超70%。其“寿光模式”已推广至全国,浙江衢州、重庆开州等地均建有“寿光元素”园区,甚至远达迪拜、乌兹别克斯坦,助力当地农业升级。  

国际合作方面,白俄罗斯作为主宾国签署技术备忘录,30余家企业覆盖30多国,年出口蔬菜80万吨,交易额近30亿元。菜博会由此从区域性展会跃升为全球农业合作的枢纽。

文化融合:蔬菜艺术与农旅新生态

菜博会巧妙融合科技与人文。八号馆以蔬菜为媒介,用挂果、雕刻等艺术形式复刻全国文化地标;五号馆的“菜乡农圣”景观,以《齐民要术》为灵感,展现寿光千年农耕底蕴。夜间的蔬菜灯光秀与研学课程“种子盲盒”,则让农业科普充满趣味,吸引青少年成为“未来育种人”。

从一颗种子到千亿产业集群,寿光菜博会诠释了科技如何让农业“脱胎换骨”。智能机器人、数字孪生、功能性作物……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重塑了农业的价值链。正如中国蔬菜协会会长杨雄年所言,菜博会已从“展示平台”进化为“产研销枢纽”,成为全球农业创新生态的标杆。寿光的实践证明,科技与传统的深度融合,正是中国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