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协作助力产业集群发展新“汽”势——四川省南充市聚力打造汽车汽配战略性产业集群
近年来,南充市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平台资源,以打造全国新型汽车汽配产业基地为目标,激发东西部协作引进的汽车汽配产业链主——吉利商用车有限公司引领带动能力,搭建起以嘉陵区汽车小镇为中心、辐射带动仪陇、营山、南部等多个县(市、区)汽车汽配产业园上下游联动、产业链互补的网联化体系,全力推进汽车汽配产业集群建设。2024年,南充市汽车汽配规上企业总产值超350亿元,稳居全市发展动能第一位。
聚焦“狮子头”,强化链主引领
一是依托协作资源引链主。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平台和浙江来南挂职干部资源优势,牢牢把握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机遇,成功从帮扶地浙江引进全国汽车汽配产业龙头企业——吉利商用车有限公司,将其打造成全市汽车汽配产业链“链主”,并围绕“链主”大力实施汽车汽配产业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工程,切实做到建圈强链、集群成链、融合延链,推动全市汽车汽配产业做优做强,南充吉利新能源商用车年产销量占全国产销量近十分之一,“南充造”畅销全国。二是出台帮扶政策强支撑。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强新型工业化攻坚突破行动保障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从机制、机构、人才、政策等方面,推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壮大。围绕助力吉利商用车增产扩能,联合东部地区共同制定《吉利四川新能源商用车年产销20万辆规划方案》,大力推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本地化应用,助力吉利商用车早日实现年产20万台发展目标。三是聚力产教融合育人才。创新建立东西部协作“蓝鹰·骄傲蓝”人才培育机制,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已为吉利商用车及相关配套企业定向输送汽摩配专业技术人才1100余名。以全省首个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南充吉利商用车研究院为龙头支撑,全力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培育汽车汽配产业领军人才和后备工匠,助力全市汽车汽配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聚焦“产业链”,强化集群带动
一是强化园区建设。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聚力打造临江新区新能源汽车与核心零部件制造基地、嘉陵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2个基地”和营山、南部、蓬安、仪陇“4个产业集聚区”,形成“2+4”的汽车汽配产业园区布局。推动南部县铸造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第一批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营山经济开发区、南部经济开发区成功入选第二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多蒙汽车科技等6家产业园企业成功入选四川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二是精准招引企业。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挂职干部桥梁纽带作用,围绕吉利商用车“链主”生产需求,大力开展小分队招商、驻外蹲点招商等“一对一”“点对点”企业招引,先后引进天龙客车、中专特种车、东嘉改装车等整车制造企业3家,凌云高聚、日上金属、博萨汽配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197家,产品涉及发动机、车架、轴承等关键零部件,成功构建以整车为龙头、零部件为支撑、外引内培共兴、产品多样互补、产业加速集群的新型汽车汽配产业发展生态,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辐射全国西南地区的汽车汽配产业体系。三是优化营商环境。紧抓东部地区汽车汽配产业向西转移的时代契机,切实推动汽车汽配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之间互通、互信、互惠。为汽车汽配相关企业开辟审批“快车道”“绿色通道”,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确保实现贴近代办、按时办结,为汽车汽配产业全方位发展做足后勤保障。创新将每年11月1日作为“南充市企业家日”,采取“活动日+服务周+系列活动”的方式,有效增进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营造尊重、爱护、支持企业家的良好营商环境。
聚焦“南充造”,强化品牌建设
一是打造研发平台。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创新平台,在东部结对地区温州市、台州市发改、经信等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建立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9家,工程技术中心2个,新型研发机构1家,累计申请专利2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0项,研制开发新能源汽车30余款。推动嘉陵新能源汽车特色小镇成功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南充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零的突破”。二是提升品牌影响。通过举办南充市产业合作洽谈等活动,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省级相关部门及东部地区知名客商参加,搭建交流平台,充分展示“南充造”产品的特色优势。积极参与全世界智能网约车大赛、全国汽车供应链大会、全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等世界级、全国性的重大会议、重大赛事、重大活动,有效提升吉利汽车和南充汽车汽配产业集群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扩展销售渠道。依托结对地区信息资源,帮助吉利纯电动城市公交车走进浙江杭州、温州、台州等多个城市,近三年仅浙江省就销售“南充造”吉利纯电动城市公交车近5000台。依托吉利南充基地技术研发团队,瞄准新能源商用车的智能网联技术和无人驾驶市场,大力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全力拓展销售新渠道。
东西协作助力产业集群发展新“汽”势——四川省南充市聚力打造汽车汽配战略性产业集群
时间:2024-12-20 19:50:28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近年来,南充市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平台资源,以打造全国新型汽车汽配产业基地为目标,激发东西部协作引进的汽车汽配产业链主——吉利商用车有限公司引领带动能力,搭建起以嘉陵区汽车小镇为中心、辐射带动仪陇、营山、南部等多个县(市、区)汽车汽配产业园上下游联动、产业链互补的网联化体系,全力推进汽车汽配产业集群建设。2024年,南充市汽车汽配规上企业总产值超350亿元,稳居全市发展动能第一位。
聚焦“狮子头”,强化链主引领
一是依托协作资源引链主。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平台和浙江来南挂职干部资源优势,牢牢把握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机遇,成功从帮扶地浙江引进全国汽车汽配产业龙头企业——吉利商用车有限公司,将其打造成全市汽车汽配产业链“链主”,并围绕“链主”大力实施汽车汽配产业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工程,切实做到建圈强链、集群成链、融合延链,推动全市汽车汽配产业做优做强,南充吉利新能源商用车年产销量占全国产销量近十分之一,“南充造”畅销全国。二是出台帮扶政策强支撑。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强新型工业化攻坚突破行动保障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从机制、机构、人才、政策等方面,推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壮大。围绕助力吉利商用车增产扩能,联合东部地区共同制定《吉利四川新能源商用车年产销20万辆规划方案》,大力推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本地化应用,助力吉利商用车早日实现年产20万台发展目标。三是聚力产教融合育人才。创新建立东西部协作“蓝鹰·骄傲蓝”人才培育机制,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已为吉利商用车及相关配套企业定向输送汽摩配专业技术人才1100余名。以全省首个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南充吉利商用车研究院为龙头支撑,全力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培育汽车汽配产业领军人才和后备工匠,助力全市汽车汽配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聚焦“产业链”,强化集群带动
一是强化园区建设。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聚力打造临江新区新能源汽车与核心零部件制造基地、嘉陵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2个基地”和营山、南部、蓬安、仪陇“4个产业集聚区”,形成“2+4”的汽车汽配产业园区布局。推动南部县铸造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第一批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营山经济开发区、南部经济开发区成功入选第二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多蒙汽车科技等6家产业园企业成功入选四川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二是精准招引企业。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挂职干部桥梁纽带作用,围绕吉利商用车“链主”生产需求,大力开展小分队招商、驻外蹲点招商等“一对一”“点对点”企业招引,先后引进天龙客车、中专特种车、东嘉改装车等整车制造企业3家,凌云高聚、日上金属、博萨汽配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197家,产品涉及发动机、车架、轴承等关键零部件,成功构建以整车为龙头、零部件为支撑、外引内培共兴、产品多样互补、产业加速集群的新型汽车汽配产业发展生态,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辐射全国西南地区的汽车汽配产业体系。三是优化营商环境。紧抓东部地区汽车汽配产业向西转移的时代契机,切实推动汽车汽配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之间互通、互信、互惠。为汽车汽配相关企业开辟审批“快车道”“绿色通道”,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确保实现贴近代办、按时办结,为汽车汽配产业全方位发展做足后勤保障。创新将每年11月1日作为“南充市企业家日”,采取“活动日+服务周+系列活动”的方式,有效增进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营造尊重、爱护、支持企业家的良好营商环境。
聚焦“南充造”,强化品牌建设
一是打造研发平台。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创新平台,在东部结对地区温州市、台州市发改、经信等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建立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9家,工程技术中心2个,新型研发机构1家,累计申请专利2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0项,研制开发新能源汽车30余款。推动嘉陵新能源汽车特色小镇成功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南充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零的突破”。二是提升品牌影响。通过举办南充市产业合作洽谈等活动,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省级相关部门及东部地区知名客商参加,搭建交流平台,充分展示“南充造”产品的特色优势。积极参与全世界智能网约车大赛、全国汽车供应链大会、全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等世界级、全国性的重大会议、重大赛事、重大活动,有效提升吉利汽车和南充汽车汽配产业集群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扩展销售渠道。依托结对地区信息资源,帮助吉利纯电动城市公交车走进浙江杭州、温州、台州等多个城市,近三年仅浙江省就销售“南充造”吉利纯电动城市公交车近5000台。依托吉利南充基地技术研发团队,瞄准新能源商用车的智能网联技术和无人驾驶市场,大力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全力拓展销售新渠道。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