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银行:探索乡村帮扶新模式 打造产业振兴新样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着力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中国民生银行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持续开展“我决定民生爱的力量——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以下简称ME创新计划),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特色帮扶新模式,聚焦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振兴,致力于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民生样板”,走出了一条“金融+公益”服务乡村发展的特色之路。
党建引领,集体赋能,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合作样板
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的能力。
近年来,河南滑县瓦岗寨村党支部依托“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紧紧围绕“筑堡垒、兴产业、带民富”的目标,借助ME创新计划资助的“瓦岗寨村党建引领集体经济组织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项目”,成立了滑县瓦岗寨初心农业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着力破解“谁来种地、如何种地”以及生产分散、科技含量低、收益低等乡村农业发展瓶颈,通过提供主粮统销、农机服务、土地返租倒包、订单农业、生活供销集采、劳务服务等多种服务赋能村集体,搭建形成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体系,逐步成为强村富民的“新引擎”。
在具体实践中,该项目以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合作社及其联合社体系作为统一的市场经营主体和组织、业务经营的载体,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人力、资金等产业化要素的配置效率,建立集体经济组织与专业化经营主体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紧密且有效的经营联结机制,在获得市场经营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其面向乡村社会的公共服务能力和福利分配能力,凝聚基层党支部与村民群众的向心力,提升生活的幸福感,吸引本地中青年和外地经营管理人才返乡创业或就业,形成了一套基本具备复制推广能力的业务模式,即以集体经济合作社为组织载体和统一市场主体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
瓦岗寨村党支部书记、初心合作社理事长伦彦竹表示:“现在我们村农户自有承包田和村集体耕地大约共有4100亩地加入合作社。我们实行的农资统购服务模式,每亩可节约成本45元左右;目前已经有280多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共取得销售收入39.5万元,实现净利润5.3万元。合作社利润也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惠民工程,让群众共享村集体增收成果。”
未来,该项目农业生产服务将拓展至瓦岗寨乡范围内的其他村庄,构建瓦岗寨乡集体经济合作社联合社,逐步建成以瓦岗寨乡为中心的业务单元,以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供销集采服务体系为核心业务的合作经济生态圈,增强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打造乡村特色产业扶持样板
发展乡村产业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云南省永胜县羊坪彝族乡地处永胜县高海拔冷凉山区,较适宜中药材的生长。过去的几年,在“外出务工”相关政策的引领下,许多村子里的男性劳动力大都选择了“外出闯世界,挣钱拓增收”这一条路子。因而,留守的广大妇女逐渐成为了社区的主体、家庭的核心。她们其中很多人懂得中药材的作用,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小菜园似的药园,一方面方便自家需要时使用,另一方面会散卖一些出去,补贴家用。但是,这种中药材种植的方法不仅散、小,而且很难产生规模化经济效益,也总是会因为种植技术不到位,导致“药损”严重,让“阿妈”白忙活一场。
永胜县农村社区发展协会通过深入实际调研与外地考察,想方设法筹集社会资金255万元,借助协会“社区发展循环金”的特殊作用,以“企业+专业合作社+妇女互助小组+农户”的方式组建起了“阿妈的药园”群众组织。在此基础上,2022年,ME创新计划资助“阿妈的药园”之妇女“领头雁”助力乡村振兴项目,主要聚焦农村妇女群体就业问题,支持从“阿妈的药园”中推荐遴选出的60名优秀“阿妈”成为“土专家”“领头雁”,以阿妈的“百药箱”物资支持举措为其赋能、增能,开拓和发展农村妇女的新型创业之路,并进一步辅助、引导她们以实践生产经验反哺帮扶邻近社区妇女,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共赴小康路。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初步形成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良性经营模式,在云南省永胜县羊坪、东山、松坪三个乡镇社区落地实施,由最初的40户家庭发展到现在的600多户家庭,种植面积达500多亩,催化和培育出以农村留守妇女为主的互助合作小组27个,累计为2028户农户提供服务9856人次,每亩土地产值增长至2万元,家庭年均增收不低于1万元,通过帮助“阿妈”发展乡村特色庭院产业,激活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在特色产业扶持方面,ME创新计划还资助了青海省久治县“筑梦高原——非遗创新助力乡村振兴项目”、贵州省镇宁县“加油妈妈项目”等,通过提供传统工艺技能培训,帮助更多学生、妇女学会一技之长、获得工作机会、实现就业增收,也促进了民族非遗文化传承。
凝聚合力,多措并举,探索乡村特色产业销售模式样板
消费帮扶是精准帮扶的创新举措之一,也是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乡村振兴需要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其中,各级社会组织是一支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2022年4月,一场主题为“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紫阳富硒茶消费帮扶公益专场活动,将陕西省、市、县各级社会组织,众多爱心企业和紫阳县六家茶企紧密连接起来。
在ME创新计划资助的“合力兴乡村”项目支持下,由社会各界助力的紫阳富硒茶助销帮扶公益活动成功举办,广大参与者通过“以捐代购”的形式参与,项目组根据参与者的捐赠金额,回馈等额价值的套餐礼品,共认购紫阳六家茶企生产的富硒茶16万余元。
“合力兴乡村”消费帮扶活动通过合作社生产和提供的产品,社会组织监督产品质量、对接供销信息、动员爱心企业认捐认购,打造“爱心企业+市县社会组织+农民合作社”三位一体的消费帮扶新模式,以此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带动合作社持续壮大,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在陕西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郭建军看来,“合力兴乡村”消费帮扶活动连接起了农产品产区和广阔的消费市场,进一步拓展了合作社的销售渠道,“每一个社会组织后面的会员单位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具有大量采购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在各会员单位及爱心企业的带动下,消费帮扶市场不可限量”。
在ME创新计划的带动下,2022年陕西省社会组织举办了三场“合力兴乡村”消费帮扶专场活动,筹集110万元善款,集中采购了来自陕西省紫阳县、洛南县、洋县、白河县等地的茶叶、木耳、香菇、蜂蜜、月饼等农特产品。
上述案例只是“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自2015年起,民生银行ME创新计划已经连续开展八届,累计为188个公益项目提供资金8890万元,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受益29万余人次。下一步,民生银行仍将坚持与公益机构及受益人并肩同行,持续深入探索“金融+公益”新模式,走好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民生特色之路。
中国民生银行:探索乡村帮扶新模式 打造产业振兴新样板
时间:2024-12-06 16:27:16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着力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中国民生银行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持续开展“我决定民生爱的力量——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以下简称ME创新计划),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特色帮扶新模式,聚焦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振兴,致力于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民生样板”,走出了一条“金融+公益”服务乡村发展的特色之路。
党建引领,集体赋能,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合作样板
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的能力。
近年来,河南滑县瓦岗寨村党支部依托“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紧紧围绕“筑堡垒、兴产业、带民富”的目标,借助ME创新计划资助的“瓦岗寨村党建引领集体经济组织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项目”,成立了滑县瓦岗寨初心农业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着力破解“谁来种地、如何种地”以及生产分散、科技含量低、收益低等乡村农业发展瓶颈,通过提供主粮统销、农机服务、土地返租倒包、订单农业、生活供销集采、劳务服务等多种服务赋能村集体,搭建形成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体系,逐步成为强村富民的“新引擎”。
在具体实践中,该项目以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合作社及其联合社体系作为统一的市场经营主体和组织、业务经营的载体,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人力、资金等产业化要素的配置效率,建立集体经济组织与专业化经营主体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紧密且有效的经营联结机制,在获得市场经营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其面向乡村社会的公共服务能力和福利分配能力,凝聚基层党支部与村民群众的向心力,提升生活的幸福感,吸引本地中青年和外地经营管理人才返乡创业或就业,形成了一套基本具备复制推广能力的业务模式,即以集体经济合作社为组织载体和统一市场主体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
瓦岗寨村党支部书记、初心合作社理事长伦彦竹表示:“现在我们村农户自有承包田和村集体耕地大约共有4100亩地加入合作社。我们实行的农资统购服务模式,每亩可节约成本45元左右;目前已经有280多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共取得销售收入39.5万元,实现净利润5.3万元。合作社利润也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惠民工程,让群众共享村集体增收成果。”
未来,该项目农业生产服务将拓展至瓦岗寨乡范围内的其他村庄,构建瓦岗寨乡集体经济合作社联合社,逐步建成以瓦岗寨乡为中心的业务单元,以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供销集采服务体系为核心业务的合作经济生态圈,增强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打造乡村特色产业扶持样板
发展乡村产业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云南省永胜县羊坪彝族乡地处永胜县高海拔冷凉山区,较适宜中药材的生长。过去的几年,在“外出务工”相关政策的引领下,许多村子里的男性劳动力大都选择了“外出闯世界,挣钱拓增收”这一条路子。因而,留守的广大妇女逐渐成为了社区的主体、家庭的核心。她们其中很多人懂得中药材的作用,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小菜园似的药园,一方面方便自家需要时使用,另一方面会散卖一些出去,补贴家用。但是,这种中药材种植的方法不仅散、小,而且很难产生规模化经济效益,也总是会因为种植技术不到位,导致“药损”严重,让“阿妈”白忙活一场。
永胜县农村社区发展协会通过深入实际调研与外地考察,想方设法筹集社会资金255万元,借助协会“社区发展循环金”的特殊作用,以“企业+专业合作社+妇女互助小组+农户”的方式组建起了“阿妈的药园”群众组织。在此基础上,2022年,ME创新计划资助“阿妈的药园”之妇女“领头雁”助力乡村振兴项目,主要聚焦农村妇女群体就业问题,支持从“阿妈的药园”中推荐遴选出的60名优秀“阿妈”成为“土专家”“领头雁”,以阿妈的“百药箱”物资支持举措为其赋能、增能,开拓和发展农村妇女的新型创业之路,并进一步辅助、引导她们以实践生产经验反哺帮扶邻近社区妇女,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共赴小康路。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初步形成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良性经营模式,在云南省永胜县羊坪、东山、松坪三个乡镇社区落地实施,由最初的40户家庭发展到现在的600多户家庭,种植面积达500多亩,催化和培育出以农村留守妇女为主的互助合作小组27个,累计为2028户农户提供服务9856人次,每亩土地产值增长至2万元,家庭年均增收不低于1万元,通过帮助“阿妈”发展乡村特色庭院产业,激活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在特色产业扶持方面,ME创新计划还资助了青海省久治县“筑梦高原——非遗创新助力乡村振兴项目”、贵州省镇宁县“加油妈妈项目”等,通过提供传统工艺技能培训,帮助更多学生、妇女学会一技之长、获得工作机会、实现就业增收,也促进了民族非遗文化传承。
凝聚合力,多措并举,探索乡村特色产业销售模式样板
消费帮扶是精准帮扶的创新举措之一,也是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乡村振兴需要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其中,各级社会组织是一支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2022年4月,一场主题为“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紫阳富硒茶消费帮扶公益专场活动,将陕西省、市、县各级社会组织,众多爱心企业和紫阳县六家茶企紧密连接起来。
在ME创新计划资助的“合力兴乡村”项目支持下,由社会各界助力的紫阳富硒茶助销帮扶公益活动成功举办,广大参与者通过“以捐代购”的形式参与,项目组根据参与者的捐赠金额,回馈等额价值的套餐礼品,共认购紫阳六家茶企生产的富硒茶16万余元。
“合力兴乡村”消费帮扶活动通过合作社生产和提供的产品,社会组织监督产品质量、对接供销信息、动员爱心企业认捐认购,打造“爱心企业+市县社会组织+农民合作社”三位一体的消费帮扶新模式,以此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带动合作社持续壮大,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在陕西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郭建军看来,“合力兴乡村”消费帮扶活动连接起了农产品产区和广阔的消费市场,进一步拓展了合作社的销售渠道,“每一个社会组织后面的会员单位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具有大量采购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在各会员单位及爱心企业的带动下,消费帮扶市场不可限量”。
在ME创新计划的带动下,2022年陕西省社会组织举办了三场“合力兴乡村”消费帮扶专场活动,筹集110万元善款,集中采购了来自陕西省紫阳县、洛南县、洋县、白河县等地的茶叶、木耳、香菇、蜂蜜、月饼等农特产品。
上述案例只是“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自2015年起,民生银行ME创新计划已经连续开展八届,累计为188个公益项目提供资金8890万元,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受益29万余人次。下一步,民生银行仍将坚持与公益机构及受益人并肩同行,持续深入探索“金融+公益”新模式,走好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民生特色之路。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