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宁夏海原县:激活乡村发展“动力源” 探寻乡村振兴新路径

时间:2024-11-09 17:49:45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20期作者:郭建巍 赵志俊

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狠抓产业定位,将肉牛产业确立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将马铃薯、瓜菜、秋杂粮和枸杞作为四特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了全县“一主四特”产业发展格局,带动全县群众实现了脱贫摘帽,走向致富之路。2022年以来,抢抓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契机,立足生态保护、瞄准区位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深度挖掘适合本区域发展的优势产业,努力开辟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美丽和谐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海原县将肉牛产业确立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并推动肉牛产业发展扩规提质。图为该县肉牛规范化、标准化养殖棚圈内景。 (2).jpg

海原县将肉牛产业确立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并推动肉牛产业发展扩规提质。图为该县肉牛规范化、标准化养殖棚圈内景。

提质增效  特色种植业鼓起农民钱袋子

2022年以来,海原县综合考虑压砂地退出区群众的发展诉求,科学推行“退砂不退瓜”,大力实施设施拱棚、土壤改良和耕地地力提升行动,科学优化种植结构,压砂地退出区产业实现提质增效。

高起点调优产业结构。实施设施拱棚项目建设,累计投入中央公益性彩票专项资金4590万元,建设农业设施拱棚3035座,维修改造设施拱棚40座,新建育苗棚5座,改造育苗棚2座,推动露地种植向拱棚种植转型。投入示范区建设整合资金326万元,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项目5个,建设农田节水灌溉8308亩,新增2.65万亩水浇地,打造4.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农田,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实施砂地退出区农田机深翻和机旋耕、甜瓜种子和种苗补助项目,为压砂地退出区农户供应优质有机肥,提高群众种植积极性。

高水平推进科技服务。成立“砂甜宝”等专业合作社10余家,通过发挥合作社在农产品种植、生产技术提供、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优势,建立“拱棚甜瓜技术推广服务站”,安排田间地头“土专家”,帮助种植群众解决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实现科技服务“零距离”。打造硒甜瓜良种繁育基地,开展露地覆膜和设施拱棚硒甜瓜栽培、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在防止土壤沙化、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农户的良种意识、市场意识和绿色标准化生产观念,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高标准建立运营模式。设施拱棚按照“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营,使用拱棚的农户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签订拱棚资产经营管理收益合同,农户每年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缴纳600元的拱棚资产收益金,连缴5年,资产收益金满3000元后不再缴纳,农户继续享有使用权。村集体将稳定的拱棚资产收益金用于拱棚维护和村级小型公益性事业。

高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成立宁夏艺恒农业有限公司,先后在湖南、杭州、陕西、四川等地参加农产品推介会,成功对接华润集团和杭州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杭州叶氏果业、湖南绿叶、苏洪鲜食等多家企业开设本地农产品专柜,既稳定了产品价格,也通过订单种植的方式稳定了农民收入,并带动农产品逐步进入高端市场。同时,在天猫、京东、“832”平台等大型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不断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全面实现硒甜瓜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种植密度、统一水肥管理、统一贴标销售的“五个统一”标准。

扩规提质   优势养殖业拓宽农民致富路

海原县依托资源、气候、养殖基础、区位等优势,围绕创建“海原高端肉牛产业示范县”的契机,紧盯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导向,谋划“示范乡+示范养殖场”肉牛产业发展布局,推动牛产业发展扩规提质。

扩大肉牛养殖规模。投入社会融资资金1670万元,扩建麻春村康园肉牛养殖场,建设养殖圈棚12座1.8万平方米,引进高端肉牛2000头,带动周边农户300余户(脱贫户75户)发展养殖。同时,投入中央彩票公益性专项资金141万元,实施良种牛产业补贴项目和养殖业扶持项目,累计扶持养殖户良种基础母牛补栏318头、“见犊补母”765头,助力示范区高端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高肉牛品牌效应。按照“合作社+基地+社员”的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模式,落实“两调一增”举措,有效提高肉牛的良种率和基础母牛的繁殖效率,做大做强种子牛繁育品牌。同时,打造贺堡村、王湾村肉牛养殖示范村,培育活畜和畜产品交易经纪人队伍,动员养殖户积极参加每年举办的“肉牛大赛”,激励群众提升高端肉牛养殖规模和品质。

强化养殖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合作社“领头羊”作用,构建“乡肉牛工作站+村养牛合作社+养牛专业户”利益联结机制,聘用农户入园,围绕养殖全程技术服务和秸秆收集、加工、贮运及饲料、兽药投入品采购等提供技术支持,助力农户科学养殖,提高效益。

辐射带动 “红色+”增添全域旅游新动能

海原县深挖关桥堡会议遗址、红军井、烽火台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依托海原华润希望小镇,建成红军西征展厅,以红色资源带动旅游业发展,助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积极挖掘红色资源。投入示范区整合资金400万元,建设红色文化长廊、长征体验路,着力打造“党旗红、生态优、产业强、农民富、乡风好”的红色美丽乡村,让游客了解“关桥堡会议”背后故事,以红色精神的传承赓续激发广大群众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磅礴力量。

推进产业旅游融合。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在内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梨花谷—红色小镇—万亩红柳—古村落—拱棚甜瓜示范基地—硒甜瓜良种繁育基地”全域精品旅游线路和“一心两河多节点”的全域全时旅游空间,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先后成功举办了四届关桥“梨花节”系列活动,累计吸引游客达150万人次,带动增收2300万元。关桥乡关桥村、方堡村分别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宁夏特色旅游村。

综合治理  齐参与凝聚乡村建设大合力

海原县按照“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原则,由点及面,补齐补强人居环境短板弱项,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基础,全速、全域、全力按下人居环境整治“快进键”,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选好试点,“建”出美丽。紧盯示范区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短板弱项,坚持“规划为先、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投入资金927万元,实施人居环境改造提升项目,增颜值、提品质,集中打造环境整治示范村。

集中发力,“治”出洁净。投入资金150万元,实施项目区环境治理,坚持以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四美”为目标,以“五清一改一绿化”为主攻方向,组织发动、村民参与、家庭示范、保洁清运、村民监督,开展全民性建设和管理,打造“干净村落”专项行动成果样板,推动“点上开花”向“面上结果”提升。

综合施策,“管”出长效。落实农户房前屋后、门前“三包”责任制度,推行农村人居环境“红黑榜”“积分超市”激励机制,选树“美丽庭院”“美丽家庭”,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切实做到人人参与、齐抓共管。(作者单位: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农业农村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经验交流    
观察思考

宁夏海原县:激活乡村发展“动力源” 探寻乡村振兴新路径

时间:2024-11-09 17:49:45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20期

作者:郭建巍 赵志俊

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狠抓产业定位,将肉牛产业确立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将马铃薯、瓜菜、秋杂粮和枸杞作为四特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了全县“一主四特”产业发展格局,带动全县群众实现了脱贫摘帽,走向致富之路。2022年以来,抢抓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契机,立足生态保护、瞄准区位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深度挖掘适合本区域发展的优势产业,努力开辟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美丽和谐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海原县将肉牛产业确立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并推动肉牛产业发展扩规提质。图为该县肉牛规范化、标准化养殖棚圈内景。 (2).jpg

海原县将肉牛产业确立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并推动肉牛产业发展扩规提质。图为该县肉牛规范化、标准化养殖棚圈内景。

提质增效  特色种植业鼓起农民钱袋子

2022年以来,海原县综合考虑压砂地退出区群众的发展诉求,科学推行“退砂不退瓜”,大力实施设施拱棚、土壤改良和耕地地力提升行动,科学优化种植结构,压砂地退出区产业实现提质增效。

高起点调优产业结构。实施设施拱棚项目建设,累计投入中央公益性彩票专项资金4590万元,建设农业设施拱棚3035座,维修改造设施拱棚40座,新建育苗棚5座,改造育苗棚2座,推动露地种植向拱棚种植转型。投入示范区建设整合资金326万元,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项目5个,建设农田节水灌溉8308亩,新增2.65万亩水浇地,打造4.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农田,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实施砂地退出区农田机深翻和机旋耕、甜瓜种子和种苗补助项目,为压砂地退出区农户供应优质有机肥,提高群众种植积极性。

高水平推进科技服务。成立“砂甜宝”等专业合作社10余家,通过发挥合作社在农产品种植、生产技术提供、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优势,建立“拱棚甜瓜技术推广服务站”,安排田间地头“土专家”,帮助种植群众解决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实现科技服务“零距离”。打造硒甜瓜良种繁育基地,开展露地覆膜和设施拱棚硒甜瓜栽培、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在防止土壤沙化、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农户的良种意识、市场意识和绿色标准化生产观念,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高标准建立运营模式。设施拱棚按照“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营,使用拱棚的农户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签订拱棚资产经营管理收益合同,农户每年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缴纳600元的拱棚资产收益金,连缴5年,资产收益金满3000元后不再缴纳,农户继续享有使用权。村集体将稳定的拱棚资产收益金用于拱棚维护和村级小型公益性事业。

高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成立宁夏艺恒农业有限公司,先后在湖南、杭州、陕西、四川等地参加农产品推介会,成功对接华润集团和杭州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杭州叶氏果业、湖南绿叶、苏洪鲜食等多家企业开设本地农产品专柜,既稳定了产品价格,也通过订单种植的方式稳定了农民收入,并带动农产品逐步进入高端市场。同时,在天猫、京东、“832”平台等大型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不断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全面实现硒甜瓜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种植密度、统一水肥管理、统一贴标销售的“五个统一”标准。

扩规提质   优势养殖业拓宽农民致富路

海原县依托资源、气候、养殖基础、区位等优势,围绕创建“海原高端肉牛产业示范县”的契机,紧盯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导向,谋划“示范乡+示范养殖场”肉牛产业发展布局,推动牛产业发展扩规提质。

扩大肉牛养殖规模。投入社会融资资金1670万元,扩建麻春村康园肉牛养殖场,建设养殖圈棚12座1.8万平方米,引进高端肉牛2000头,带动周边农户300余户(脱贫户75户)发展养殖。同时,投入中央彩票公益性专项资金141万元,实施良种牛产业补贴项目和养殖业扶持项目,累计扶持养殖户良种基础母牛补栏318头、“见犊补母”765头,助力示范区高端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高肉牛品牌效应。按照“合作社+基地+社员”的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模式,落实“两调一增”举措,有效提高肉牛的良种率和基础母牛的繁殖效率,做大做强种子牛繁育品牌。同时,打造贺堡村、王湾村肉牛养殖示范村,培育活畜和畜产品交易经纪人队伍,动员养殖户积极参加每年举办的“肉牛大赛”,激励群众提升高端肉牛养殖规模和品质。

强化养殖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合作社“领头羊”作用,构建“乡肉牛工作站+村养牛合作社+养牛专业户”利益联结机制,聘用农户入园,围绕养殖全程技术服务和秸秆收集、加工、贮运及饲料、兽药投入品采购等提供技术支持,助力农户科学养殖,提高效益。

辐射带动 “红色+”增添全域旅游新动能

海原县深挖关桥堡会议遗址、红军井、烽火台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依托海原华润希望小镇,建成红军西征展厅,以红色资源带动旅游业发展,助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积极挖掘红色资源。投入示范区整合资金400万元,建设红色文化长廊、长征体验路,着力打造“党旗红、生态优、产业强、农民富、乡风好”的红色美丽乡村,让游客了解“关桥堡会议”背后故事,以红色精神的传承赓续激发广大群众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磅礴力量。

推进产业旅游融合。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在内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梨花谷—红色小镇—万亩红柳—古村落—拱棚甜瓜示范基地—硒甜瓜良种繁育基地”全域精品旅游线路和“一心两河多节点”的全域全时旅游空间,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先后成功举办了四届关桥“梨花节”系列活动,累计吸引游客达150万人次,带动增收2300万元。关桥乡关桥村、方堡村分别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宁夏特色旅游村。

综合治理  齐参与凝聚乡村建设大合力

海原县按照“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原则,由点及面,补齐补强人居环境短板弱项,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基础,全速、全域、全力按下人居环境整治“快进键”,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选好试点,“建”出美丽。紧盯示范区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短板弱项,坚持“规划为先、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投入资金927万元,实施人居环境改造提升项目,增颜值、提品质,集中打造环境整治示范村。

集中发力,“治”出洁净。投入资金150万元,实施项目区环境治理,坚持以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四美”为目标,以“五清一改一绿化”为主攻方向,组织发动、村民参与、家庭示范、保洁清运、村民监督,开展全民性建设和管理,打造“干净村落”专项行动成果样板,推动“点上开花”向“面上结果”提升。

综合施策,“管”出长效。落实农户房前屋后、门前“三包”责任制度,推行农村人居环境“红黑榜”“积分超市”激励机制,选树“美丽庭院”“美丽家庭”,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切实做到人人参与、齐抓共管。(作者单位: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农业农村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