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让金融不再是“他乡客” 愿农户皆为“弄潮儿”——聚焦农村金融素养提升

时间:2025-04-16 10:36:49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姚云潇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为我国农业农村的长远发展锚定了清晰目标。提升农村金融素养对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国建设具有深远意义,要聚焦构建农村“金融知识传播、金融环境营造、金融实践应用”协同机制,促进金融要素与农村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我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以知识开启农村金融视野之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的金融知识是理解和运用金融资源的前提。当前,农村金融知识的匮乏,成为农村与现代金融体系的有效对接的阻碍。许多农村居民对储蓄、贷款、保险等基础性金融工具一知半解,对金融市场运作规律、金融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更是近乎陌生。这致使他们面对金融政策时,往往因缺乏足够的金融知识和判断力而踌躇不前,错失借助金融“活水”滋润“良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良机。打破这一困境,需构建全方位、有实效的金融知识普及体系。一是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定期举办金融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士深入田间地头,将金融政策、信贷流程和投资理财技巧等实用知识讲得通俗易懂;二是优化金融知识宣传资料。结合各地实际和农业生产需求,编制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金融知识手册,提升宣传资料的针对性和可读性,避免内容冗余、晦涩艰深,让农村居民“拿起能读、放下能用”;三是丰富线上金融知识普及。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线上平台,推送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金融科普内容;四是积极开展线下活动。借助戏剧、小品、游戏互动、“茶话会”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金融知识送入社区、农户、小微企业、文化活动中心等。通过多维度举措,让金融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打开农村金融视野之窗。

以环境涵养农村金融生态之壤

“雨足田畴春水生,青阳浮处有农耕。”良好的金融环境是信任和参与金融活动的基础。长期受传统农耕文化和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影响,加之金融诈骗时有发生,部分农村居民对金融存在误解和偏见,认为金融活动风险高、复杂难懂,甚至将简单借贷关系视为一种负担,缺乏主动利用金融工具谋求发展的意识。这种陈旧、落后的金融理念,极大程度限制了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改变此种现状,需从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入手,促进农村居民培养现代金融思维理念。一方面,要全面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农村干部和先进模范率先学习和运用金融工具,带动广大农村居民及时转变观念,积极拥抱现代金融。另一方面,要加强金融文化建设,推动金融与农村文化相融合。举办金融文化节、金融主题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传播先进金融理念,让金融文化在农村生根发芽。同时,要强化宣传引导。展现金融如何为农业产业化“添翼”、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输血”、为农业保险保障“兜底”、为创业增收致富“护航”。用实实在在的案例让农村居民真切地触摸到金融价值,认识到金融是助力农业发展的有力杠杆。此外,要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严厉打击金融诈骗,规范金融机构运营行为,净化金融生态,营造清新的金融市场环境,让农村居民放心参与金融活动。通过全链条联动,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居民形成正确的金融理念,养成善于运用金融工具的思维习惯,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生生不息的活力。

以实践拓宽农村金融发展之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广泛的金融实践是激活和提升金融效能的关键。农村金融素养的提升最终要回归到金融实践中。农村居民相对缺乏金融实践,对一些金融政策、产品项目“两眼一抹黑”,现实操作中,贷款申请成功率低、金融产品选择不当、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弱等诸多难题接踵而至。解决该类问题,需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金融实践机会和政策支持。首先,要持续优化金融机构服务流程,依法合规地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门槛,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针对农村生产实际需求,开发小额信贷、农业供应链金融、农村消费金融等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金融需求,真正将适合的产品通过适当的方式送入农户家中。其次,要推动金融服务向下延伸,深度覆盖偏远乡村地区,加强对农村居民金融实践的指导和帮扶。在贷款发放、理财产品选择、农业保险购置等环节,提供详细的讲解和建议,帮助其正确使用金融工具,合理规避金融风险,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农村金融发展专项基金,对参与金融实践并取得良好成效的农户和农村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进一步激发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渠道赋能,让农村居民在金融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强化金融应用能力,踏上农村金融发展的康庄大道。

提升农村金融素养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通过普及金融知识、营造金融环境、支持金融实践,让广大农村居民真正知金融之理、信金融之力、用金融之能,为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力。(作者单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康监管分局  )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观察思考    
观察思考

让金融不再是“他乡客” 愿农户皆为“弄潮儿”——聚焦农村金融素养提升

时间:2025-04-16 10:36:49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姚云潇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为我国农业农村的长远发展锚定了清晰目标。提升农村金融素养对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国建设具有深远意义,要聚焦构建农村“金融知识传播、金融环境营造、金融实践应用”协同机制,促进金融要素与农村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我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以知识开启农村金融视野之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的金融知识是理解和运用金融资源的前提。当前,农村金融知识的匮乏,成为农村与现代金融体系的有效对接的阻碍。许多农村居民对储蓄、贷款、保险等基础性金融工具一知半解,对金融市场运作规律、金融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更是近乎陌生。这致使他们面对金融政策时,往往因缺乏足够的金融知识和判断力而踌躇不前,错失借助金融“活水”滋润“良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良机。打破这一困境,需构建全方位、有实效的金融知识普及体系。一是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定期举办金融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士深入田间地头,将金融政策、信贷流程和投资理财技巧等实用知识讲得通俗易懂;二是优化金融知识宣传资料。结合各地实际和农业生产需求,编制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金融知识手册,提升宣传资料的针对性和可读性,避免内容冗余、晦涩艰深,让农村居民“拿起能读、放下能用”;三是丰富线上金融知识普及。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线上平台,推送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金融科普内容;四是积极开展线下活动。借助戏剧、小品、游戏互动、“茶话会”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金融知识送入社区、农户、小微企业、文化活动中心等。通过多维度举措,让金融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打开农村金融视野之窗。

以环境涵养农村金融生态之壤

“雨足田畴春水生,青阳浮处有农耕。”良好的金融环境是信任和参与金融活动的基础。长期受传统农耕文化和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影响,加之金融诈骗时有发生,部分农村居民对金融存在误解和偏见,认为金融活动风险高、复杂难懂,甚至将简单借贷关系视为一种负担,缺乏主动利用金融工具谋求发展的意识。这种陈旧、落后的金融理念,极大程度限制了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改变此种现状,需从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入手,促进农村居民培养现代金融思维理念。一方面,要全面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农村干部和先进模范率先学习和运用金融工具,带动广大农村居民及时转变观念,积极拥抱现代金融。另一方面,要加强金融文化建设,推动金融与农村文化相融合。举办金融文化节、金融主题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传播先进金融理念,让金融文化在农村生根发芽。同时,要强化宣传引导。展现金融如何为农业产业化“添翼”、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输血”、为农业保险保障“兜底”、为创业增收致富“护航”。用实实在在的案例让农村居民真切地触摸到金融价值,认识到金融是助力农业发展的有力杠杆。此外,要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严厉打击金融诈骗,规范金融机构运营行为,净化金融生态,营造清新的金融市场环境,让农村居民放心参与金融活动。通过全链条联动,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居民形成正确的金融理念,养成善于运用金融工具的思维习惯,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生生不息的活力。

以实践拓宽农村金融发展之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广泛的金融实践是激活和提升金融效能的关键。农村金融素养的提升最终要回归到金融实践中。农村居民相对缺乏金融实践,对一些金融政策、产品项目“两眼一抹黑”,现实操作中,贷款申请成功率低、金融产品选择不当、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弱等诸多难题接踵而至。解决该类问题,需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金融实践机会和政策支持。首先,要持续优化金融机构服务流程,依法合规地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门槛,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针对农村生产实际需求,开发小额信贷、农业供应链金融、农村消费金融等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金融需求,真正将适合的产品通过适当的方式送入农户家中。其次,要推动金融服务向下延伸,深度覆盖偏远乡村地区,加强对农村居民金融实践的指导和帮扶。在贷款发放、理财产品选择、农业保险购置等环节,提供详细的讲解和建议,帮助其正确使用金融工具,合理规避金融风险,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农村金融发展专项基金,对参与金融实践并取得良好成效的农户和农村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进一步激发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渠道赋能,让农村居民在金融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强化金融应用能力,踏上农村金融发展的康庄大道。

提升农村金融素养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通过普及金融知识、营造金融环境、支持金融实践,让广大农村居民真正知金融之理、信金融之力、用金融之能,为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力。(作者单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康监管分局  )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