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沟社区:“明珠”照亮幸福生活
硬化道路平坦整洁,巷道里满眼都是绿色;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站,让地面不见一点污水,家家户户庭院干干净净……走进陕西省合阳县新池镇南沟社区,处处可以感受到村民们满满的幸福感。“串串似明珠,笑酬客五湖”。南沟社区因为发展葡萄产业走上乡村振兴道路,村民表示,现在的日子就像大棚里的葡萄一样甜。
湖南涟源市:全面推行“三个一” 提升困难学生帮扶实效
近年来,湖南省涟源市全面落实学生资助帮扶政策,确保了全市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应享尽享。
安徽太湖县:以数据赋能乡村医疗服务
安徽省太湖县坚持数据赋能,着力提高医保、医疗服务及监管水平,较好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现状,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通过加强与省内外优质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合作,引进优质医疗资源为患者服务,2023年县外就医人数同比下降11.4%,切实减轻了县内患者外出求医负担,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普洱咖啡工:从种子到杯子 助力乡村产业升级
无霜期达315天的云南省普洱市为咖啡树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气候环境。一粒咖啡种子经过30—100天的萌发后,子叶开始出土,再经过3—5年的快速生长,幼树逐渐成熟,而后开花结果,经过采收、加工、烘焙、萃取,升华为一杯香浓的咖啡。在这一过程中,众多咖啡产业从业者共同托举起普洱咖啡从种子到杯子的产业链。
“静宁果农”:守护“致富果” 打造“振兴果”
170.09亿元!这是2024年甘肃省平凉市静宁苹果的品牌价值。有人说静宁是一个长满苹果的地方,作为全国苹果规模栽植第一县,该县果园面积101.2万亩,2023年苹果总产量106.8万吨,实现产值70.5亿元。如今,静宁苹果已经成为助农增收的“致富果”“希望果”,更是推动百亿级产业链发展的“振兴果”。
平舆防水工匠:从一把沥青壶 到承接重大防水工程的进阶之路
参与首都机场、北京西客站、长江三峡电站、宝兰铁路复线、“鸟巢”等全国大型重点工程建设;承揽全国1/3的防水工程,产值达到600亿元;入驻防水企业182家,带动本地6000余名劳动力就业;全县建筑防水工程从业人员30万人,年实现劳务收入320亿元……一连串亮丽的成绩单背后,是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在推进建筑防水产业提质增效、防水工匠劳务品牌快速发展方面的努力。
榆社古建工匠: 且执丹青笔 绘就发展新蓝图
走进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古建集团展厅,榆社古建历年来兴建和修缮的项目首先映入眼帘。1986年河北正定荣国公府项目、1987年河南嵩山少林寺项目、1998年故宫端门的彩绘项目、2008年山东水浒城项目、2017年内蒙古鄂尔多斯蒙古源流影视城项目……
紫阳修脚师:一把修脚刀“修”出增收产业链
7月22日,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草塘路的一家修脚足浴店正式开业,11名员工忙着招呼前来体验的客人,开业当天,该门店的营收就超过8000元。草塘路的这家店,只是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相关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开设的2.1万家修脚店之一,全国每10名修脚师中,就有3人来自紫阳。
清华一附院先心病儿童医疗帮扶事迹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清华大学启动了定点帮扶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的工作后,坚持把医疗帮扶作为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举措。清华一附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充分发挥心脏中心的学科优势,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救治为抓手,大力支持南涧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科室建设、人才培训、疑难重症救治等工作
贵州铜仁:“四种模式”助推“四项行动” 莞铜携手打造东西部协作“新引擎”
近年来,莞铜两地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按照“三个转向”“四个不摘”等要求,聚焦“四项行动”,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聚焦产业协作、消费协作、劳务协作等关键领域,进一步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创新协作方式、拓宽协作领域,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协作工作,探索出一批东西部协作好经验好做法,携手打造东西部协作“新样板”。
航天科技集团:创新消费帮扶方式 助力农产品“组团”闯市场
航天科技集团将持续履行央企社会责任, 强化帮扶质量,发挥央企消费帮扶平台运营方的“桥 梁纽带”作用,以定点帮扶地区为重点,持续在全国重点帮扶地区设立助农分公司,形成“1+N” 业务格局,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湖北通城:高山帐篷露营助力产业振兴
近年来,通城县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充分利用高山地区气候清凉的特点,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黄龙山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得到极大改善,大力发展旅游经济,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
湖南保靖:黄金茶产业助力库区移民就业增收
此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地移民安置与后续扶持工作的实际成效,以及特色农业产业的带动效应,为进一步优化移民政策和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决策参考
东西协作添动力 同心共绘新蓝图
来自青岛市城阳的资金、技术、人才、理念正在源源不断地输入渭源,协作之花正在广阔的渭水源头绽放。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城渭两地守望相助,接续攀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磅礴的力量,共同书写东西部协作的壮美答卷。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产业发展遍地开花
绿水青山环绕的金黄稻田、清澈见底的渠道水流、连片的产业基地……走进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中童镇,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振兴画卷徐徐铺展在眼前。在中童镇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的过程中,金融服务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农工党中央: 抓住关键点 蓝图绘到底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以下简称农工党中央)自1986年起在贵州省毕节市开展帮扶工作,1994年开始定点帮扶毕节市大方县。30余年来,农工党中央将定点帮扶工作纳入农工党全党工作大局进行谋划和推进,与大方县结为责任共同体,一张蓝图绘到底,助力大方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通用技术集团: 打出精准医疗帮扶“组合拳”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通用技术集团)自2010年起承接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武川县定点帮扶任务,同时,所属医疗机构承担原单位和地方政府的乡村振兴医疗帮扶任务。作为以医疗健康为主业的中央企业,通用技术集团充分发挥自身医疗健康资源优势,深入实施医疗帮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集团所属医院累计帮扶18个县的县域医疗机构,在结对共建、人才培养、送医下乡等多方面打出一套精准帮扶“组合拳”。
中国电信: 搭建乡村振兴信息高速路
自2002年起,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陆续承接四川省盐源县、木里藏族自治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4个县的定点帮扶,西藏自治区边坝县、青海省久治县2个县对口支援以及全国范围内12个县、46个乡镇、1312个村的帮扶任务。20余年来,中国电信始终把乡村振兴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提升网络建设水平、产业发展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农民生活水平为重点,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加快推进数智乡村建设,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电信力量。
中国进出口银行: 十万“致富草”铺就振兴路
中国进出口银行(以下简称进出口银行)自1994年起定点帮扶甘肃省岷县。进出口银行将政策性金融专业优势与岷县资源禀赋有机结合,强龙头、补链条、树品牌、兴业态,推动当地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助力猫尾草通过跨境电商竞逐国际市场,在国家重点帮扶县打造农民“致富草”。
南京农业大学: 科技赋能以产业振兴乡村
2013年起,南京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南农)定点帮扶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结对帮扶11个村,辐射带动36个村。南农把高校的科技优势同麻江县的实际需求、资源禀赋相结合,以科技支撑激发产业兴旺“新动能”,以人才培训打造产业振兴“蓄水池”,以模式创新拉动产业致富“新引擎”,共同推动当地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极具高校特色的帮扶之路。
从“草根作坊”到“世界工厂”:江西南康家具近3000亿集群的升级密码
江西乐安:推进“三产”融合 夯实“和美”之基
江西乐安:“小贴纸”打开乡村治理新“视”界
湖南花垣石栏镇:法治赋能乡镇发展,人大代表守护“三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