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争春 茶山生金——花垣县石栏镇观 “茶”手记
桃红复含宿雨,“茶绿”更待朝烟。湖南省湘西的山是娟秀的山,四五百米的高度参差错落宛如碧潮迭 起,雾霭倾泻如一支点燃的禅香,泼洒一山诗意,枝桠芳菲的是桃花,少女酡红的一抹羞;花叶蓊郁的是油菜花,田埂里镀了金的碎屑;茶叶不起眼,绿茸茸的匍匐在土地上,献出无言的生机,只把娇嫩的芽向天空托举。这里是花垣县石栏镇的茶山,湘西人的茶山,种茶也是独一份要把春天的美尽收囊中。
在这无边春色中,有一份热闹从茶海中荡漾开来。3月24日—28日,石栏镇举办2025年春茶采摘技能培训暨“最美采茶师”评选活动。镇域内五龙茶园、十八洞七绣茶园、 朋岩无射山茶园、大猫盈鑫合作社茶园合计万亩生态茶园作擂台,邀请全县各镇各村的采茶工同台竞技。活动以“技能 提升促增收匠心采茶助振兴”为主题,通过技能培训与竞技评选相结合的形式,提升采茶专业化水平。技能培训特别准备理论授课与专家示范环节强化茶叶标准化采摘技术,同时引入职业技能认证政策,为茶农职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最美采茶师”评选通过鲜叶采摘量、芽叶完整度、匀净度等多维标准进行考核,设置“金牌采茶工”“技能能手” “最美风采奖”、优胜奖四个奖项,奖金由100元到2000元不等,获奖人数更是可以多达两百名,极大地激励采茶工提升采茶水平与效率。如此优厚的奖励吸引了大量人来参加。
在七绣茶园,60多岁的龙阿婆穿着家常的苗衣裳,粗糙的一双手,劳动的痕迹把光阴刻进掌纹里,皲裂的皮肤却可以采撷出最好的明前茶。阿婆是石栏镇油麻寨人,寨子围着山转,她一生靠山吃饭。“以前在山上种苞谷,夏天苞谷地蜇人,一年落不了几个钱还累得人心发慌。哪比得上采茶, 明前茶价钱好,我一天可以拿到百来块。”话音未落,她高兴地向笔者展示在今天春茶采摘技能培训上学到的采茶手法,她的手很灵巧,一芽一叶,一拿一放,拈花一样的从容。
镜头切换到五龙茶园,兑换处排着长长的队伍,采茶的妇女们将茶篓子里的茶铺到簸箕里,除去杂叶,散开茶青如月光般匀净。工作人员一手验货一手“交钱”,麻利又爽快。 摩肩接踵的簸箕或高或低,一张簸箕的撤离必伴随一张满意的笑脸。
石其兰、石其芳两姐妹刚刚领到了当天的报酬及政府的奖励,毫不吝啬将她们的喜悦分享给镜头。五龙茶园负责人田女士介绍道“石家姐妹采摘的茶叶量大且严格参照一芽一叶的标准,最重要的是新鲜度好,他们对待茶叶很上心,早上摘的茶到了下午还是翠嫩的特别惹人爱。我们追求卓越的品质,欢迎新手小白来学习体验,也期待有采茶高手加入五龙茶园!”
镇农业农村办干事吴金娥(左二)为群众讲解茶叶标准。
“阿婆,你们要注意轻放轻拿茶叶,否则会导致叶子氧化不新鲜了,影响后面的茶色……”这个自由切换苗语与客话为群众讲解茶叶标准的女孩子是石栏镇农业农村办的干事吴金娥,一身志愿者红马甲让她格外醒目。吴金娥是土生土长的石栏人,亲切的口音、细致的讲解,吸引了一大波“奶奶粉”,大家亲昵地唤她“黛勾帕(苗语:妹妹)”,从早到晚围着她问长问短。当笔者好奇地问她累不累时,她的答案令笔者动容。
她说“一点都不累,我是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茶学专业刚毕业的农技特岗生,在大学时期就梦想着报效家乡,能 利用所学的知识回馈养育自己的土地,是我们特岗生最踏实的幸福。”这场活动对吴金娥这样的年轻干部来说是一场实打实的基层淬炼,她正在完成从校园象牙塔“青苗”到田间“新竹”的蜕变。
插在电动车上的桃花。
喧嚣过后,夕阳西下,返程路上笔者注意到一辆“可爱” 的电动车,采茶的阿姐将一枝桃花插在车把手上,挣钱养家之余将春天的遐思留给自己,当生计可以在家门口解决,诗意便在当下萌发。乡村振兴的春风里,一片茶叶成就一个产 业。一座座茶山,让许多和龙阿婆、石家姐妹一样的苗族女性轻松捧起“茶饭碗”,一场扎实有用的技能培训也让阿姐们从掰苞谷棒子的“庄稼好手”成为采茶的“指尖高手”更蜕变为一个家庭的“致富能手”。
“这次活动我们创新性地采用奖金激励与技能认证双重机制,短期上既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又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长期来看,通过培育高素质采茶队伍,能有效推动石栏镇茶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更为推动产业提质与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奠定基础。”石栏镇党委书记杨红艳表示, 在她眼中笔者看见了基层工作者对产业发展的热切渴望。
湘西的山是娟秀的山,湘西的人是勤劳的人。这片曾经 贫瘠的土地,正被新生的茶芽染成流金叠翠的春天。
指尖争春 茶山生金——花垣县石栏镇观 “茶”手记
时间:2025-03-27 11:26:36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石 晴
桃红复含宿雨,“茶绿”更待朝烟。湖南省湘西的山是娟秀的山,四五百米的高度参差错落宛如碧潮迭 起,雾霭倾泻如一支点燃的禅香,泼洒一山诗意,枝桠芳菲的是桃花,少女酡红的一抹羞;花叶蓊郁的是油菜花,田埂里镀了金的碎屑;茶叶不起眼,绿茸茸的匍匐在土地上,献出无言的生机,只把娇嫩的芽向天空托举。这里是花垣县石栏镇的茶山,湘西人的茶山,种茶也是独一份要把春天的美尽收囊中。
在这无边春色中,有一份热闹从茶海中荡漾开来。3月24日—28日,石栏镇举办2025年春茶采摘技能培训暨“最美采茶师”评选活动。镇域内五龙茶园、十八洞七绣茶园、 朋岩无射山茶园、大猫盈鑫合作社茶园合计万亩生态茶园作擂台,邀请全县各镇各村的采茶工同台竞技。活动以“技能 提升促增收匠心采茶助振兴”为主题,通过技能培训与竞技评选相结合的形式,提升采茶专业化水平。技能培训特别准备理论授课与专家示范环节强化茶叶标准化采摘技术,同时引入职业技能认证政策,为茶农职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最美采茶师”评选通过鲜叶采摘量、芽叶完整度、匀净度等多维标准进行考核,设置“金牌采茶工”“技能能手” “最美风采奖”、优胜奖四个奖项,奖金由100元到2000元不等,获奖人数更是可以多达两百名,极大地激励采茶工提升采茶水平与效率。如此优厚的奖励吸引了大量人来参加。
在七绣茶园,60多岁的龙阿婆穿着家常的苗衣裳,粗糙的一双手,劳动的痕迹把光阴刻进掌纹里,皲裂的皮肤却可以采撷出最好的明前茶。阿婆是石栏镇油麻寨人,寨子围着山转,她一生靠山吃饭。“以前在山上种苞谷,夏天苞谷地蜇人,一年落不了几个钱还累得人心发慌。哪比得上采茶, 明前茶价钱好,我一天可以拿到百来块。”话音未落,她高兴地向笔者展示在今天春茶采摘技能培训上学到的采茶手法,她的手很灵巧,一芽一叶,一拿一放,拈花一样的从容。
镜头切换到五龙茶园,兑换处排着长长的队伍,采茶的妇女们将茶篓子里的茶铺到簸箕里,除去杂叶,散开茶青如月光般匀净。工作人员一手验货一手“交钱”,麻利又爽快。 摩肩接踵的簸箕或高或低,一张簸箕的撤离必伴随一张满意的笑脸。
石其兰、石其芳两姐妹刚刚领到了当天的报酬及政府的奖励,毫不吝啬将她们的喜悦分享给镜头。五龙茶园负责人田女士介绍道“石家姐妹采摘的茶叶量大且严格参照一芽一叶的标准,最重要的是新鲜度好,他们对待茶叶很上心,早上摘的茶到了下午还是翠嫩的特别惹人爱。我们追求卓越的品质,欢迎新手小白来学习体验,也期待有采茶高手加入五龙茶园!”
镇农业农村办干事吴金娥(左二)为群众讲解茶叶标准。
“阿婆,你们要注意轻放轻拿茶叶,否则会导致叶子氧化不新鲜了,影响后面的茶色……”这个自由切换苗语与客话为群众讲解茶叶标准的女孩子是石栏镇农业农村办的干事吴金娥,一身志愿者红马甲让她格外醒目。吴金娥是土生土长的石栏人,亲切的口音、细致的讲解,吸引了一大波“奶奶粉”,大家亲昵地唤她“黛勾帕(苗语:妹妹)”,从早到晚围着她问长问短。当笔者好奇地问她累不累时,她的答案令笔者动容。
她说“一点都不累,我是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茶学专业刚毕业的农技特岗生,在大学时期就梦想着报效家乡,能 利用所学的知识回馈养育自己的土地,是我们特岗生最踏实的幸福。”这场活动对吴金娥这样的年轻干部来说是一场实打实的基层淬炼,她正在完成从校园象牙塔“青苗”到田间“新竹”的蜕变。
插在电动车上的桃花。
喧嚣过后,夕阳西下,返程路上笔者注意到一辆“可爱” 的电动车,采茶的阿姐将一枝桃花插在车把手上,挣钱养家之余将春天的遐思留给自己,当生计可以在家门口解决,诗意便在当下萌发。乡村振兴的春风里,一片茶叶成就一个产 业。一座座茶山,让许多和龙阿婆、石家姐妹一样的苗族女性轻松捧起“茶饭碗”,一场扎实有用的技能培训也让阿姐们从掰苞谷棒子的“庄稼好手”成为采茶的“指尖高手”更蜕变为一个家庭的“致富能手”。
“这次活动我们创新性地采用奖金激励与技能认证双重机制,短期上既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又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长期来看,通过培育高素质采茶队伍,能有效推动石栏镇茶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更为推动产业提质与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奠定基础。”石栏镇党委书记杨红艳表示, 在她眼中笔者看见了基层工作者对产业发展的热切渴望。
湘西的山是娟秀的山,湘西的人是勤劳的人。这片曾经 贫瘠的土地,正被新生的茶芽染成流金叠翠的春天。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