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中国人寿:送去“汩汩甘泉”回报库区百姓

时间:2024-09-30 16:27:17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中国乡村振兴全媒体 韩世雄 张海霞

水是生命之源,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流经的丹江口市,一座大坝将原本即将汇入长江东流入海的清水拦腰截断,改变流向,掉头向北。

在位于湖北十堰的丹江口水库大坝边上,有很多游客拍照留念。作为千年大计和世纪工程,这一渠清水取自汉江,沿着南水北调中线渠道一路向北,沿途滋养浇灌河南、河北、天津和北京,通水十年已累计输水超66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亿人。

作为渠首,丹江口市和汉江上游的郧西县生态保护责任突出——两地不能上高污染工业项目,碧波千顷的丹江口水库和汉江沿岸不能开展大规模的水产养殖......送水千里的丹江口市和大山深处的十堰市郧西县也是中国人寿的定点帮扶县市。近年来,中国人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和国家对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帮扶)的总体安排,发挥主业优势,选派帮扶干部,投入资金和项目,送去“汩汩甘泉”,回报库区百姓。

丹江口:清水换真情

灯光闪烁,乐曲激昂。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之际,9月中旬,一场场饱含深情的公益活动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和大坝所在地的湖北省丹江口市举行,用音乐礼赞丹江口市在守水护水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向长期奋战在守水护水第一线的志愿者送去了热情慰问。

在全国乡村文化建设推进会召开之际,中国人寿率先创新拓展乡村振兴及定点帮扶的工作内容,支持国家大剧院和国家大剧院艺术发展基金会在丹江口、郧西开展“文化振兴公益行”系列活动。本次活动让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基层,不仅是金融企业支持乡村文化振兴的一个典型案例,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相关要求的一次有益尝试。活动积极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让丹江口及郧西的老百姓真正成为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创造者、参与者、受益者,也有力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微信截图_20240930162803.png

在丹江口市蔡湾村举行的乡村大舞台演出中,国家大剧院艺术家们与库区“最美守水人”代表带来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自2015年定点帮扶湖北省丹江口市以来,中国人寿已先后派出6位挂职干部,包括集团旗下资产公司选派2位挂职副市长及寿险公司驻地机构选派4位驻村第一书记。截至2023年底,中国人寿向丹江口市累计投入无偿帮扶资金近8000万元,落实帮扶项目近200个。送一江清水,报满满真情,在中国人寿的不懈努力下,一个个过亿投资的大项目接踵而至。在中国人寿的牵线搭桥下,丹江口市政府和北京一轻食品集团成功签约总投资5.5亿元的北冰洋项目,“北冰洋汽水”开始在丹江口市生产;帮助引进总投资15亿元的燕京啤酒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自此,两大北京特产相继由“汉江水”制造,一江清水成为助力丹江口市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人寿围绕人才振兴持续发力,结合实际开展“三支队伍”培训,覆盖各类人员共计2160人次;组织丹江口市93名乡村学生赴湖北武汉进行圆梦研学活动。在助力文化振兴方面,联合丹江口市妇联在8个村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文化活动;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设村文化广场。在助力生态振兴方面,引进农作物改良推广项目,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支持乡镇主干道周边及环境改善,帮助实施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厕所改造等项目。在助力组织振兴方面,采用“党建+帮扶”方式,组织系统22个基层党组织与丹江口市行政村党支部开展“一对一”结对共建。此外,发挥主业帮扶优势,在保险帮扶方面,捐资为防返贫监测人口和脱贫户办理人身保险、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参保人员超10万人,财产保险参保户数超3万户。

郧西:产业富老区

秦岭山下,汉江之滨。郧西县被群山包围,生态环境优越。这里是革命老区,天然的革命博物馆,红色文化资源深厚,老一辈革命家李先念、贺龙等曾转战郧西。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但郧西的红并未褪色,这里的红色基因始终浓烈。自2013年以来,中国人寿先后选派六任挂职干部和驻村干部,并投资建设了一批“红色项目”,包括资助600余万元用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郧西段)、坎子山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等,还投入资金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助力革命老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依山傍水,繁花盛开;风光旖旎,一步一景。走进郧西县观音镇刘家湾村,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开来。

“这里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田园风光秀丽,空气清新,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里不仅风景美,民宿也有很有特色”……前来观光的游客对郧西县观音镇刘家湾村的风景和民宿赞不绝口。

刘家湾村的发展倾注着中国人寿的心血。2018 年,郧西县以天河流域为纽带,倾力打造 “天河水乡・七夕画廊” 生态文化旅游胜地。而刘家湾村正处于天河旅游区的核心地段,美丽的天河绕村潺潺流淌,传说这里曾是牛郎织女嬉戏玩水的地方。依托当地在七夕文化、生态资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中国人寿在四年的时间里,筹集了1000万元资金,投入到刘家湾村的高标准特色民宿建设、农户民居改造等项目之中。此举不仅助力打造了“七夕”文旅这一亮丽名片,还通过旅游消费有效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以及村民的务工就业,使得农民的收入得以持续提升。微信截图_20240930162818.png

图为中国人寿在郧西县观音镇刘家湾村捐资建设的高标准特色民宿项目“郎哥民宿”,郎哥取自郧西七夕文化中牛郎织女的故事。

郧西境内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水质优良,发展生态渔业具有先天优势。近年来,生态渔业已成为其农业六大产业链之一,而土门镇正是当地最为典型的“生态渔镇”,鄂西北规模最大的名优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就坐落于此。在这里,中国人寿不断加大对当地生态渔业产业的支持力度,注资为基地建造全新的恒温育苗培苗车间,帮助当地企业在鱼类种苗繁育技术上实现突破。

微信截图_20240930162830.png

图为位于郧西县土门镇家竹村的名优水产苗种繁育基地。

为助力全县传统的茶叶产业,中国人寿与郧西茶叶龙头企业携手合作,倾力打造“国寿七夕茶”品牌并先在系统内部销售认购。目前,该茶已经在网络平台销售,2019至2023年累计销售“国寿七夕茶”2.4万余斤,实现销售额1300余万元,带动1850户低收入家庭增收600余万元。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推广郧西茶叶,中国人寿创新在郧西县安家乡神雾岭推出“茶园认种”项目,将乡村振兴与主业发展有机结合,引导个险营销精英认种茶园并获得定制化茶叶伴手礼,同时将郧西作为康养旅游目的地,进而吸引全国各地的茶叶爱好者前来认种。通过定制“国寿七夕茶”新品牌并吸引自有客户参与“茶园认种”活动,中国人寿将消费帮扶与保险主业市场紧密联合,并利用当地旅游红利拓展茶叶销路,带领当地村民将茶叶销往全国各地。这些仅是中国人寿定点帮扶郧西县的部分案例。自2013年定点帮扶郧西县以来,中国人寿慈善基金会累计为郧西县投入无偿帮扶资金超6000万元,支持郧西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涓涓细流聚成浩瀚大海,十年帮扶路,十年不舍情。中国人寿与丹江口市、郧西县的深情牵手,成就了一段定点帮扶佳话。两县市的发展,也留下了中国人寿的深刻印记。中国人寿将继续携手两地,共赴乡村全面振兴。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协同振兴    

中国人寿:送去“汩汩甘泉”回报库区百姓

时间:2024-09-30 16:27:17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中国乡村振兴全媒体 韩世雄 张海霞

水是生命之源,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流经的丹江口市,一座大坝将原本即将汇入长江东流入海的清水拦腰截断,改变流向,掉头向北。

在位于湖北十堰的丹江口水库大坝边上,有很多游客拍照留念。作为千年大计和世纪工程,这一渠清水取自汉江,沿着南水北调中线渠道一路向北,沿途滋养浇灌河南、河北、天津和北京,通水十年已累计输水超66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亿人。

作为渠首,丹江口市和汉江上游的郧西县生态保护责任突出——两地不能上高污染工业项目,碧波千顷的丹江口水库和汉江沿岸不能开展大规模的水产养殖......送水千里的丹江口市和大山深处的十堰市郧西县也是中国人寿的定点帮扶县市。近年来,中国人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和国家对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帮扶)的总体安排,发挥主业优势,选派帮扶干部,投入资金和项目,送去“汩汩甘泉”,回报库区百姓。

丹江口:清水换真情

灯光闪烁,乐曲激昂。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之际,9月中旬,一场场饱含深情的公益活动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和大坝所在地的湖北省丹江口市举行,用音乐礼赞丹江口市在守水护水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向长期奋战在守水护水第一线的志愿者送去了热情慰问。

在全国乡村文化建设推进会召开之际,中国人寿率先创新拓展乡村振兴及定点帮扶的工作内容,支持国家大剧院和国家大剧院艺术发展基金会在丹江口、郧西开展“文化振兴公益行”系列活动。本次活动让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基层,不仅是金融企业支持乡村文化振兴的一个典型案例,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相关要求的一次有益尝试。活动积极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让丹江口及郧西的老百姓真正成为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创造者、参与者、受益者,也有力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微信截图_20240930162803.png

在丹江口市蔡湾村举行的乡村大舞台演出中,国家大剧院艺术家们与库区“最美守水人”代表带来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自2015年定点帮扶湖北省丹江口市以来,中国人寿已先后派出6位挂职干部,包括集团旗下资产公司选派2位挂职副市长及寿险公司驻地机构选派4位驻村第一书记。截至2023年底,中国人寿向丹江口市累计投入无偿帮扶资金近8000万元,落实帮扶项目近200个。送一江清水,报满满真情,在中国人寿的不懈努力下,一个个过亿投资的大项目接踵而至。在中国人寿的牵线搭桥下,丹江口市政府和北京一轻食品集团成功签约总投资5.5亿元的北冰洋项目,“北冰洋汽水”开始在丹江口市生产;帮助引进总投资15亿元的燕京啤酒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自此,两大北京特产相继由“汉江水”制造,一江清水成为助力丹江口市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人寿围绕人才振兴持续发力,结合实际开展“三支队伍”培训,覆盖各类人员共计2160人次;组织丹江口市93名乡村学生赴湖北武汉进行圆梦研学活动。在助力文化振兴方面,联合丹江口市妇联在8个村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文化活动;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设村文化广场。在助力生态振兴方面,引进农作物改良推广项目,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支持乡镇主干道周边及环境改善,帮助实施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厕所改造等项目。在助力组织振兴方面,采用“党建+帮扶”方式,组织系统22个基层党组织与丹江口市行政村党支部开展“一对一”结对共建。此外,发挥主业帮扶优势,在保险帮扶方面,捐资为防返贫监测人口和脱贫户办理人身保险、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参保人员超10万人,财产保险参保户数超3万户。

郧西:产业富老区

秦岭山下,汉江之滨。郧西县被群山包围,生态环境优越。这里是革命老区,天然的革命博物馆,红色文化资源深厚,老一辈革命家李先念、贺龙等曾转战郧西。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但郧西的红并未褪色,这里的红色基因始终浓烈。自2013年以来,中国人寿先后选派六任挂职干部和驻村干部,并投资建设了一批“红色项目”,包括资助600余万元用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郧西段)、坎子山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等,还投入资金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助力革命老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依山傍水,繁花盛开;风光旖旎,一步一景。走进郧西县观音镇刘家湾村,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开来。

“这里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田园风光秀丽,空气清新,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里不仅风景美,民宿也有很有特色”……前来观光的游客对郧西县观音镇刘家湾村的风景和民宿赞不绝口。

刘家湾村的发展倾注着中国人寿的心血。2018 年,郧西县以天河流域为纽带,倾力打造 “天河水乡・七夕画廊” 生态文化旅游胜地。而刘家湾村正处于天河旅游区的核心地段,美丽的天河绕村潺潺流淌,传说这里曾是牛郎织女嬉戏玩水的地方。依托当地在七夕文化、生态资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中国人寿在四年的时间里,筹集了1000万元资金,投入到刘家湾村的高标准特色民宿建设、农户民居改造等项目之中。此举不仅助力打造了“七夕”文旅这一亮丽名片,还通过旅游消费有效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以及村民的务工就业,使得农民的收入得以持续提升。微信截图_20240930162818.png

图为中国人寿在郧西县观音镇刘家湾村捐资建设的高标准特色民宿项目“郎哥民宿”,郎哥取自郧西七夕文化中牛郎织女的故事。

郧西境内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水质优良,发展生态渔业具有先天优势。近年来,生态渔业已成为其农业六大产业链之一,而土门镇正是当地最为典型的“生态渔镇”,鄂西北规模最大的名优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就坐落于此。在这里,中国人寿不断加大对当地生态渔业产业的支持力度,注资为基地建造全新的恒温育苗培苗车间,帮助当地企业在鱼类种苗繁育技术上实现突破。

微信截图_20240930162830.png

图为位于郧西县土门镇家竹村的名优水产苗种繁育基地。

为助力全县传统的茶叶产业,中国人寿与郧西茶叶龙头企业携手合作,倾力打造“国寿七夕茶”品牌并先在系统内部销售认购。目前,该茶已经在网络平台销售,2019至2023年累计销售“国寿七夕茶”2.4万余斤,实现销售额1300余万元,带动1850户低收入家庭增收600余万元。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推广郧西茶叶,中国人寿创新在郧西县安家乡神雾岭推出“茶园认种”项目,将乡村振兴与主业发展有机结合,引导个险营销精英认种茶园并获得定制化茶叶伴手礼,同时将郧西作为康养旅游目的地,进而吸引全国各地的茶叶爱好者前来认种。通过定制“国寿七夕茶”新品牌并吸引自有客户参与“茶园认种”活动,中国人寿将消费帮扶与保险主业市场紧密联合,并利用当地旅游红利拓展茶叶销路,带领当地村民将茶叶销往全国各地。这些仅是中国人寿定点帮扶郧西县的部分案例。自2013年定点帮扶郧西县以来,中国人寿慈善基金会累计为郧西县投入无偿帮扶资金超6000万元,支持郧西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涓涓细流聚成浩瀚大海,十年帮扶路,十年不舍情。中国人寿与丹江口市、郧西县的深情牵手,成就了一段定点帮扶佳话。两县市的发展,也留下了中国人寿的深刻印记。中国人寿将继续携手两地,共赴乡村全面振兴。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