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提升治理效能 夯实振兴基石

时间:2024-11-09 17:46:42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20期作者:沈开拓

“大伙听我说,骑行两轮车、三轮车一定要佩戴头盔……”“最近连续大雨,山体滑坡的风险大。张叔,我帮你收拾收拾东西,你到女儿家住两天……”这是黄沙镇网格员刘全胜日常工作的一幕,他穿梭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四处奔走。近年来,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黄沙镇紧握“枫桥经验”这把金钥匙,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着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走深走实,探索了一条“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党群互动、便捷有效”的乡村治理路子。

黄沙镇彭桥村二组获评2022年上半年“七无三好”平安小组后,村民合影留念。 (2).jpg

黄沙镇彭桥村二组获评2022年上半年“七无三好”平安小组后,村民合影留念。

盘活组织活力,群众的事情有人办

“明伢,真是太感谢你啦,经过上次调解,帮我选好了地方,现在我既有地方养鸡,又不影响邻居。” 黄沙镇汤桥村居民刘程龙对网格员万明说。

刘程龙前些年从山里搬迁到汤桥村移民安置点后,依然延续着原来在家里养鸡的习惯。由于养鸡气味较大,鸡叫声还扰民,刘程龙被邻居多次投诉。对此,刘程龙认为,自己是搬迁群众,不在家里养也没其他地方可养,对别人的投诉并不认可。一来二去,他和邻居的矛盾越来越大。这事后来传到网格员万明的耳朵里,他主动给刘程龙在后山找到了个僻静的地方养鸡,还邀请矛盾双方到移民点理事会协调,双方的心结得以顺利打开。这是黄沙镇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做强微网格、深化微服务的一个缩影。

目前,该镇结合区域位置和人、地、物、事、组织等要素,以5—10户为单元设立联户网格,在农户家、祠堂等建立党群议事堂255个,构建“村(居)—网格—微网格—联户网格—户”一张网全覆盖的工作体系,有效提升了为民服务的速度和效率。

“今年以来,网格员们妥善处置各类矛盾纠纷200多起,开展微服务160余起,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乡镇。”黄沙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戴樱紫说。

黄沙镇在通过一张网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基础上还创新了“七无三好”活动(即无诈骗、无黑恶、无毒害、无邪教、无信访上交、无安全事故、无重大案件;“双提升”好、乡风文明好、社会治理好),成为黄沙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一张“新名片”。

“我们小组在全镇大会上得到表彰,不少组员还得了奖,附近小组都羡慕我们哩。”彭桥村三组组长罗贤明满脸自豪地说。

据悉,为破解村组归属感弱化,村民没有村级集体荣誉感的问题,黄沙镇通过现场走访、电话抽查、联合研判的方式确定“七无三好”平安村组,并在全镇大会表彰“七无三好”平安村居10个、“七无三好”平安小组51个、平安创建模范户18户,发放平安奖杯1800余个,大大激发了村民自治意愿和集体荣誉感,形成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

凝聚共治合力,群众的事情用心办

“本来想着打官司才能解决,结果镇村就帮我处理好了。”8月2日,谈及不久前刚刚解决的林权纠纷,村民何天话语间满是感激。

黄沙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在了解到村民何天与张振有林权争议的情况后,第一时间成立由镇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林业工作站组成的调解团队,通过“面对面”“背靠背”等方法精准“把脉开方”,最终双方签订调解协议。

黄沙镇针对群众矛盾纠纷调解难的问题,整合镇村干部、镇村两级“法律明白人”、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镇属部门单位工作人员组建镇级矛盾纠纷调解人才库,破解了基层工作人员业务不专、过程不通、力量单薄的问题。

为进一步画大同心圆,黄沙镇还系统推进党群服务、治安防控、乡村振兴,推动治理由“条”向“块”、由“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达到“1+1>2”的效果。现在屋场村落、田间地头都能看到政法干警、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的身影,他们分组开展大走访活动,系统推进矛盾纠纷排查,确保大小事情有人知有人管。今年以来,黄沙镇共摸排大小纠纷60余件,均落实了专门责任。

激活自治动力,群众的事情群众办

要做好基层治理工作,必须真正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2021年以来,黄沙镇全面推行“一约两书三比四创”治理方式,坚持宣传推动、志愿联动、文化促动、典型带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不断提升。

“我们是自由恋爱,只要日子过好就可以,现在村里成立理事会在倡导零彩礼,我们决定响应号召,简单办个婚礼仪式即可。”长坑村一对新人李敏和李红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文明婚嫁的倡导者、宣传者和践行者。

据悉,黄沙镇通过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一约两书三比四创”活动,制定完善村规民约13个、集镇公约1个,打造家风家训示范村3个、家风家训示范户2000余户,涌现出了一批孝老爱亲“好媳妇”、婚事新办“好公婆”、不要彩礼“好岳父母”,擦亮了七彩黄沙的文明乡风。

“现在有了村规民约,再通过党员组长会、户主会、板凳会等形式营造移风易俗良好氛围,村民从最开始的‘不接受’,甚至‘唱反调’,到慢慢接受、赞同,再到主动宣传、配合,过程十分不易,成效十分显著。”黄沙镇彭桥村党支部书记叶厚满说。

从“微网格、微阵地”治理模式,到村民参与的“一约两书三比四创”,再到黄沙镇综治中心的“画大同心圆办好群众事”……在一步步探索实践中,黄沙镇涌现出一个个基层治理的鲜活故事,续写新时代“枫桥经验”崭新篇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黄沙镇人民政府)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乡村治理    

提升治理效能 夯实振兴基石

时间:2024-11-09 17:46:42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20期

作者:沈开拓

“大伙听我说,骑行两轮车、三轮车一定要佩戴头盔……”“最近连续大雨,山体滑坡的风险大。张叔,我帮你收拾收拾东西,你到女儿家住两天……”这是黄沙镇网格员刘全胜日常工作的一幕,他穿梭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四处奔走。近年来,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黄沙镇紧握“枫桥经验”这把金钥匙,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着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走深走实,探索了一条“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党群互动、便捷有效”的乡村治理路子。

黄沙镇彭桥村二组获评2022年上半年“七无三好”平安小组后,村民合影留念。 (2).jpg

黄沙镇彭桥村二组获评2022年上半年“七无三好”平安小组后,村民合影留念。

盘活组织活力,群众的事情有人办

“明伢,真是太感谢你啦,经过上次调解,帮我选好了地方,现在我既有地方养鸡,又不影响邻居。” 黄沙镇汤桥村居民刘程龙对网格员万明说。

刘程龙前些年从山里搬迁到汤桥村移民安置点后,依然延续着原来在家里养鸡的习惯。由于养鸡气味较大,鸡叫声还扰民,刘程龙被邻居多次投诉。对此,刘程龙认为,自己是搬迁群众,不在家里养也没其他地方可养,对别人的投诉并不认可。一来二去,他和邻居的矛盾越来越大。这事后来传到网格员万明的耳朵里,他主动给刘程龙在后山找到了个僻静的地方养鸡,还邀请矛盾双方到移民点理事会协调,双方的心结得以顺利打开。这是黄沙镇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做强微网格、深化微服务的一个缩影。

目前,该镇结合区域位置和人、地、物、事、组织等要素,以5—10户为单元设立联户网格,在农户家、祠堂等建立党群议事堂255个,构建“村(居)—网格—微网格—联户网格—户”一张网全覆盖的工作体系,有效提升了为民服务的速度和效率。

“今年以来,网格员们妥善处置各类矛盾纠纷200多起,开展微服务160余起,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乡镇。”黄沙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戴樱紫说。

黄沙镇在通过一张网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基础上还创新了“七无三好”活动(即无诈骗、无黑恶、无毒害、无邪教、无信访上交、无安全事故、无重大案件;“双提升”好、乡风文明好、社会治理好),成为黄沙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一张“新名片”。

“我们小组在全镇大会上得到表彰,不少组员还得了奖,附近小组都羡慕我们哩。”彭桥村三组组长罗贤明满脸自豪地说。

据悉,为破解村组归属感弱化,村民没有村级集体荣誉感的问题,黄沙镇通过现场走访、电话抽查、联合研判的方式确定“七无三好”平安村组,并在全镇大会表彰“七无三好”平安村居10个、“七无三好”平安小组51个、平安创建模范户18户,发放平安奖杯1800余个,大大激发了村民自治意愿和集体荣誉感,形成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

凝聚共治合力,群众的事情用心办

“本来想着打官司才能解决,结果镇村就帮我处理好了。”8月2日,谈及不久前刚刚解决的林权纠纷,村民何天话语间满是感激。

黄沙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在了解到村民何天与张振有林权争议的情况后,第一时间成立由镇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林业工作站组成的调解团队,通过“面对面”“背靠背”等方法精准“把脉开方”,最终双方签订调解协议。

黄沙镇针对群众矛盾纠纷调解难的问题,整合镇村干部、镇村两级“法律明白人”、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镇属部门单位工作人员组建镇级矛盾纠纷调解人才库,破解了基层工作人员业务不专、过程不通、力量单薄的问题。

为进一步画大同心圆,黄沙镇还系统推进党群服务、治安防控、乡村振兴,推动治理由“条”向“块”、由“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达到“1+1>2”的效果。现在屋场村落、田间地头都能看到政法干警、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的身影,他们分组开展大走访活动,系统推进矛盾纠纷排查,确保大小事情有人知有人管。今年以来,黄沙镇共摸排大小纠纷60余件,均落实了专门责任。

激活自治动力,群众的事情群众办

要做好基层治理工作,必须真正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2021年以来,黄沙镇全面推行“一约两书三比四创”治理方式,坚持宣传推动、志愿联动、文化促动、典型带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不断提升。

“我们是自由恋爱,只要日子过好就可以,现在村里成立理事会在倡导零彩礼,我们决定响应号召,简单办个婚礼仪式即可。”长坑村一对新人李敏和李红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文明婚嫁的倡导者、宣传者和践行者。

据悉,黄沙镇通过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一约两书三比四创”活动,制定完善村规民约13个、集镇公约1个,打造家风家训示范村3个、家风家训示范户2000余户,涌现出了一批孝老爱亲“好媳妇”、婚事新办“好公婆”、不要彩礼“好岳父母”,擦亮了七彩黄沙的文明乡风。

“现在有了村规民约,再通过党员组长会、户主会、板凳会等形式营造移风易俗良好氛围,村民从最开始的‘不接受’,甚至‘唱反调’,到慢慢接受、赞同,再到主动宣传、配合,过程十分不易,成效十分显著。”黄沙镇彭桥村党支部书记叶厚满说。

从“微网格、微阵地”治理模式,到村民参与的“一约两书三比四创”,再到黄沙镇综治中心的“画大同心圆办好群众事”……在一步步探索实践中,黄沙镇涌现出一个个基层治理的鲜活故事,续写新时代“枫桥经验”崭新篇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黄沙镇人民政府)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