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广西邕宁区:特色产业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时间:2024-11-04 16:26:18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徐肖玲

岸上生态养鱼,山上规模养鸽,棚上光伏发电……广西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罗马村,正生动展现一幅集自然美景、繁荣产业、富裕民生于一体的乡村振兴壮丽画卷。

乡村振兴的征途上,产业发展犹如引擎,驱动着前行的车轮。近年来,那楼镇立足实际,精心布局特色养殖产业,加速推进产业的现代化、规模化转型,引领特色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为乡村振兴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生态养鱼,描绘增收新蓝图

“看,这些鱼儿非常活跃,是我们精心呵护的宝贝。”在广西南宁仟山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一个个圆形的大鱼池格外显眼,工人熟练地清理鱼池、换水,撒一把饲料下去,原本平静的鱼池瞬间沸腾,鱼儿竞相争食,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微信截图_20241104163112.png

“我们这里一共有70个鱼池,投资260万元,采用高密度‘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这是一种新型低碳高效的水产养殖模式,主要养殖鲈鱼和赤眼鱼。”广西南宁仟山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招明自豪地介绍。相比传统养殖,高密度养殖的模式占地面积小,水资源利用率高,且能有效控制水质,减少疾病发生。基地每年养殖约20万尾鱼苗,通过科学投喂和精心管理,总产量约10万公斤,产值约300万元。

“鱼池内配备供氧管,鱼儿在养殖过程中享受着‘定制’的水质和温度。利用井水调节水温,可保持在最适宜鱼儿生长的20~28度之间,鱼儿在池子里可以享受着不间断的‘健身’运动,8个月后就能长成重量为0.5公斤左右的成鱼,成鱼肉质紧实、口感细腻、无泥腥味,深受市场青睐。”李招明笑容满面地分享着养殖的秘诀。而这份成功,也惠及了当地的村民。今年58岁的农户李党民在该基地工作,负责鱼儿的日常照料。他感慨地说:“在家门口就能有稳定的收入,土地出租还有额外收益,这样的日子真舒心。”

每当收获的时候,基地还会聘请周边村民参与捕捞工作,为更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目前,该基地吸纳周边农户务工就业20余人,还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水产养殖基地1个。

邕宁区那楼镇罗马村第一书记李卓豪介绍,基地内一套精密的集污与净化系统正默默运转,收集着鱼类日常产生的排泄物及水体中的微小杂质,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尾水处理的智慧池塘中,通心菜与西洋菜等绿色植被郁郁葱葱,它们与鱼儿共享着这片水域,形成了独特的“鱼菜共生”生态系统。鱼粪等富含养分的物质,在硝化作用下,转化为滋养蔬菜的甘露,而经过净化的水体则循环回流至鱼池,实现了“养鱼零排放”的壮举,同时也为蔬菜的生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态动力,共同绘制出一幅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规模养鸽,奏响致富新乐章

“咕咕咕、咕咕咕”邕宁区那楼镇罗马村仁合肉鸽养殖基地内,一排排鸽笼秩序井然,供水、配料设施一应俱全,一只只鸽子“咕咕咕”欢叫着,仿佛在演奏着一曲“致富乐章”。

“我们基地养殖的乳鸽品种是银王鸽,通过精选优质种蛋,经过箱体式孵化机的精心呵护,喂食玉米粒、红高粱、豌豆等纯天然、无污染原料,短短一月间,一只只乳鸽便羽翼丰满,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远销浙江、上海等地,每只售价高达19元。”正在观察乳鸽生长状况的南宁市仁和畜禽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绪勇介绍着他们的养殖秘诀。养殖基地占地约120亩,目前存栏4万—6万羽,预计今年可销售乳鸽70万羽,产值1260万元。

微信截图_20241104163348.png

这片鸽鸣声声的乐土上,连鸽子蛋也蕴藏着商机。吴绪勇手持一枚鸽子蛋细心讲解着筛选的奥秘:“如果鸽子蛋里面没有血丝的就不能继续孵化了,这种蛋是‘光蛋’,虽无法继续孵化,却因其独特价值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作为商品蛋出售,每枚售价3元,为养殖基地增添了又一份收益。”养殖基地还积极践行“企业联农带农富农”理念,巧妙地将鸽粪转化为宝贵的有机肥资源,定期邀请周边农户前来收集,每袋售价9元,有效解决了环保问题,又为农户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李卓豪说,罗马村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帮助基地成功流转了61户农户共计120亩的土地,用于建设现代化的鸽子养殖大棚。每年为农户带来约12万元的土地流转资金,还促进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每年吸纳农户自产的玉米、稻谷等优质养料约42吨,为养殖业注入了绿色动力。

特色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如同春风化雨,为周边群众开辟了一条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的新路径。养殖基地不仅提供了10多个固定就业岗位,还在农忙时节创造了多达120个临时就业机会。

“养殖基地内共有17栋养殖大棚,其中有12栋属于村集体经济项目,总投资297万元。由罗马村委出租养殖大棚给基地,以资产租赁的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李卓豪说,今年,邕宁区那楼镇罗马村仁合肉鸽养殖基地鸽棚出租的收入达12.8万元。

近年来,罗马村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通过“党支部+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了农户在养殖过程中,通过企业全程提供种鸽、饲粮、技术、收购等服务,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同时,充分调动罗马村的养殖能人,带动更多农户加入乳鸽养殖产业,将规模养殖和家庭养殖相结合,持续挖掘肉鸽养殖产业潜力,不断提高肉鸽全产业链增值效益,全力将“小鸽子”变成致富“大产业”。

“农光互补”,开启增收新篇章

鸽子养殖大棚,上演着一场“绿色革命”。一块块蓝色的光伏板整齐地铺展在养殖基地山顶,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将光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罗马村巧妙地将“光伏+农业”的发展模式融入实践,实现了“新能源+现代智慧农业”的完美结合。

李卓豪说,根据养殖基地棚顶连片面积大、无遮挡,适合加盖光伏发电设施的特点,在鸽棚上铺设光伏板,不仅能发电,还能起到隔热降温的作用,改善了养殖基地大棚内的微气候环境,有利于鸽子的生长繁殖,形成“农光互补”新模式,不仅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添了新的增长点。

据悉,养殖基地大棚顶部的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438万元,覆盖了约6000平方米的面积,装机容量达到了1.18兆瓦。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构建了棚顶发电、棚下养殖、周边务工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为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不仅提高了土地附加值,还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微信截图_20241104162848.png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一头连着农户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乡村振兴道路上,罗马村以党建引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积极发挥规模效应,将特色养殖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农民农户在家门口创业就业,不断拓宽农户增收渠道。下一步,罗马村将持续加强养殖建设专业化、现代化、规模化,助推特色养殖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推动形成产业兴旺、村民增收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邕宁区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目前已培育形成优质稻、糖料蔗、花生大豆、鸡、猪、百香果、桑蚕等“5+2”特色产业,特色产业覆盖率达到94%。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有效助力脱贫人口增收。2023年10月—2024年6月,邕宁区脱贫人口人均生产经营净收入2236.33元,增幅20.49%。(作者单位:广西邕宁区融媒体中心)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产业振兴    

广西邕宁区:特色产业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时间:2024-11-04 16:26:18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徐肖玲

岸上生态养鱼,山上规模养鸽,棚上光伏发电……广西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罗马村,正生动展现一幅集自然美景、繁荣产业、富裕民生于一体的乡村振兴壮丽画卷。

乡村振兴的征途上,产业发展犹如引擎,驱动着前行的车轮。近年来,那楼镇立足实际,精心布局特色养殖产业,加速推进产业的现代化、规模化转型,引领特色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为乡村振兴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生态养鱼,描绘增收新蓝图

“看,这些鱼儿非常活跃,是我们精心呵护的宝贝。”在广西南宁仟山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一个个圆形的大鱼池格外显眼,工人熟练地清理鱼池、换水,撒一把饲料下去,原本平静的鱼池瞬间沸腾,鱼儿竞相争食,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微信截图_20241104163112.png

“我们这里一共有70个鱼池,投资260万元,采用高密度‘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这是一种新型低碳高效的水产养殖模式,主要养殖鲈鱼和赤眼鱼。”广西南宁仟山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招明自豪地介绍。相比传统养殖,高密度养殖的模式占地面积小,水资源利用率高,且能有效控制水质,减少疾病发生。基地每年养殖约20万尾鱼苗,通过科学投喂和精心管理,总产量约10万公斤,产值约300万元。

“鱼池内配备供氧管,鱼儿在养殖过程中享受着‘定制’的水质和温度。利用井水调节水温,可保持在最适宜鱼儿生长的20~28度之间,鱼儿在池子里可以享受着不间断的‘健身’运动,8个月后就能长成重量为0.5公斤左右的成鱼,成鱼肉质紧实、口感细腻、无泥腥味,深受市场青睐。”李招明笑容满面地分享着养殖的秘诀。而这份成功,也惠及了当地的村民。今年58岁的农户李党民在该基地工作,负责鱼儿的日常照料。他感慨地说:“在家门口就能有稳定的收入,土地出租还有额外收益,这样的日子真舒心。”

每当收获的时候,基地还会聘请周边村民参与捕捞工作,为更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目前,该基地吸纳周边农户务工就业20余人,还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水产养殖基地1个。

邕宁区那楼镇罗马村第一书记李卓豪介绍,基地内一套精密的集污与净化系统正默默运转,收集着鱼类日常产生的排泄物及水体中的微小杂质,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尾水处理的智慧池塘中,通心菜与西洋菜等绿色植被郁郁葱葱,它们与鱼儿共享着这片水域,形成了独特的“鱼菜共生”生态系统。鱼粪等富含养分的物质,在硝化作用下,转化为滋养蔬菜的甘露,而经过净化的水体则循环回流至鱼池,实现了“养鱼零排放”的壮举,同时也为蔬菜的生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态动力,共同绘制出一幅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规模养鸽,奏响致富新乐章

“咕咕咕、咕咕咕”邕宁区那楼镇罗马村仁合肉鸽养殖基地内,一排排鸽笼秩序井然,供水、配料设施一应俱全,一只只鸽子“咕咕咕”欢叫着,仿佛在演奏着一曲“致富乐章”。

“我们基地养殖的乳鸽品种是银王鸽,通过精选优质种蛋,经过箱体式孵化机的精心呵护,喂食玉米粒、红高粱、豌豆等纯天然、无污染原料,短短一月间,一只只乳鸽便羽翼丰满,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远销浙江、上海等地,每只售价高达19元。”正在观察乳鸽生长状况的南宁市仁和畜禽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绪勇介绍着他们的养殖秘诀。养殖基地占地约120亩,目前存栏4万—6万羽,预计今年可销售乳鸽70万羽,产值1260万元。

微信截图_20241104163348.png

这片鸽鸣声声的乐土上,连鸽子蛋也蕴藏着商机。吴绪勇手持一枚鸽子蛋细心讲解着筛选的奥秘:“如果鸽子蛋里面没有血丝的就不能继续孵化了,这种蛋是‘光蛋’,虽无法继续孵化,却因其独特价值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作为商品蛋出售,每枚售价3元,为养殖基地增添了又一份收益。”养殖基地还积极践行“企业联农带农富农”理念,巧妙地将鸽粪转化为宝贵的有机肥资源,定期邀请周边农户前来收集,每袋售价9元,有效解决了环保问题,又为农户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李卓豪说,罗马村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帮助基地成功流转了61户农户共计120亩的土地,用于建设现代化的鸽子养殖大棚。每年为农户带来约12万元的土地流转资金,还促进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每年吸纳农户自产的玉米、稻谷等优质养料约42吨,为养殖业注入了绿色动力。

特色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如同春风化雨,为周边群众开辟了一条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的新路径。养殖基地不仅提供了10多个固定就业岗位,还在农忙时节创造了多达120个临时就业机会。

“养殖基地内共有17栋养殖大棚,其中有12栋属于村集体经济项目,总投资297万元。由罗马村委出租养殖大棚给基地,以资产租赁的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李卓豪说,今年,邕宁区那楼镇罗马村仁合肉鸽养殖基地鸽棚出租的收入达12.8万元。

近年来,罗马村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通过“党支部+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了农户在养殖过程中,通过企业全程提供种鸽、饲粮、技术、收购等服务,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同时,充分调动罗马村的养殖能人,带动更多农户加入乳鸽养殖产业,将规模养殖和家庭养殖相结合,持续挖掘肉鸽养殖产业潜力,不断提高肉鸽全产业链增值效益,全力将“小鸽子”变成致富“大产业”。

“农光互补”,开启增收新篇章

鸽子养殖大棚,上演着一场“绿色革命”。一块块蓝色的光伏板整齐地铺展在养殖基地山顶,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将光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罗马村巧妙地将“光伏+农业”的发展模式融入实践,实现了“新能源+现代智慧农业”的完美结合。

李卓豪说,根据养殖基地棚顶连片面积大、无遮挡,适合加盖光伏发电设施的特点,在鸽棚上铺设光伏板,不仅能发电,还能起到隔热降温的作用,改善了养殖基地大棚内的微气候环境,有利于鸽子的生长繁殖,形成“农光互补”新模式,不仅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添了新的增长点。

据悉,养殖基地大棚顶部的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438万元,覆盖了约6000平方米的面积,装机容量达到了1.18兆瓦。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构建了棚顶发电、棚下养殖、周边务工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为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不仅提高了土地附加值,还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微信截图_20241104162848.png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一头连着农户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乡村振兴道路上,罗马村以党建引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积极发挥规模效应,将特色养殖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农民农户在家门口创业就业,不断拓宽农户增收渠道。下一步,罗马村将持续加强养殖建设专业化、现代化、规模化,助推特色养殖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推动形成产业兴旺、村民增收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邕宁区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目前已培育形成优质稻、糖料蔗、花生大豆、鸡、猪、百香果、桑蚕等“5+2”特色产业,特色产业覆盖率达到94%。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有效助力脱贫人口增收。2023年10月—2024年6月,邕宁区脱贫人口人均生产经营净收入2236.33元,增幅20.49%。(作者单位:广西邕宁区融媒体中心)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