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咸丰:文化的续存,从“看见”开始
这片土地上,有人待了一辈子,有人出去又回来,传统的东西正在逝去,但总有人想要去记住它、守住它。
《 致敬老农民》—— 献给辛勤耕耘的农民
他们是大地之子,用汗水浇灌希望,用双手编织丰收的画卷。麦浪翻滚,是他们谱写的金色乐章;稻香阵阵,是他们吟唱的丰收赞歌。从晨曦微露到夕阳西下,他们与土地为伴,
侗族山歌:中国山歌的一朵金花
侗族山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侗族山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世滔擅长演唱侗族山歌高腔长音,把侗族山歌唱出家乡,唱响首都,唱响全国,唱给外国友人,还把创新歌调教会了家乡人民。
在小凉山,争做一道光
在离开俄罗村将近四年之后,我重返了小凉山,回到了那个眼中有光的日子。凭着那些年投身脱贫攻坚战的经验,我很快便适应了新形势新环境。在吉星村工作的几十个日子里,干成了不少的事,其中最值得铭记的一件,是帮助吉星村六组村民解决冬季缺水的问题。
村民曾水鱼的三个心愿
又一年春节来到,许许多多轿车开进村来,村街子人头攒动,招呼连连,问候不断。村子里,平时关着的或开着的院门都大打开,欢声笑语,鞭炮轰鸣,共同庆祝美好光景。
青岗岭村的燕子
青岗岭村的民居集中规划,傍山而建,形成一个个俊秀自如的村落。一幢幢落落大方的别墅错落有致,宅院四周绿树成荫;一排排两楼一底的新房井然有序,房前屋后瓜果飘香。
把“聚民生,应关切”作为驻村重点工作
近年来,驻村工作队累计帮助群众解决反映问题170余件,为群众代办事项50余件,让群众成为帮扶政策的“明白人”和“受益人”。
雅安“非遗版”春节 邀您共赴年味儿盛宴
四川雅安精心筹备,以“非遗”为主题,准备了一场盛大的春节文化盛宴。雅安不仅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活动,还安排了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并推出诚意满满的文旅促销优惠,力求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浓厚的“非遗”氛围中,共度一个充满年味儿、文化味与人情味的欢乐佳节。
唱响劳动之歌·弘扬工匠精神——《剪纸谣》
多彩“描绘” 让乡村文化会客厅“靓”起来
福建省长汀县四都镇始终牢牢把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以“红土铸魂”行动为重要抓手,实施乡村文化会客厅“1+N”建设行动,依托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红都村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开拓文旅融合发展新思路,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富民和乡村振兴等为一体的“文化会客厅”。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主题舞台艺术剧《侗寨琴声》 闪耀2025年新年戏曲晚会
《侗寨琴声》是一部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舞台艺术剧,讲述了毕业于浙江大学的茶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杨家林,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歌窝侗寨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经历,还原了奋战在脱贫攻坚战线上的干部群众的奋斗与荣光
广西天等县:创新三大机制 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IP品牌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深入挖掘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创新品牌创建、人才培养、产业培育等三大机制,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倾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IP品牌
大地流彩 · 优秀诗歌选登
湖南道县:鲊肉飘香“大瑶山”
道州鲊肉,原本是古道州人民为了更好的保存食物延长贮存时间的一种智慧。如今,经过当地群众的不断传承和创新,已逐渐成为一种边远瑶山的特色美食,弥漫出独特的乡村烟火味和时代幸福感。
记住乡愁
让我们记住乡愁吧,记住了乡愁,就记住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湘西州委书记刘涛调研保靖村厨村艺大晒场,强调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并重
中国村厨村艺大晒场要坚持“精准扶贫首倡地,乡村振兴新范式”的定位,秉承“发展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活动靠带动”的理念,通过“村厨灶台带动村寨,村艺舞台感动观众,村集柜台拉动产业”的方式,以品质推动品牌
广西融水:欢庆芦笙斗马节
当地苗、瑶、侗、壮等各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以歌舞表演、非遗文化展示和芦笙踩堂、斗马比赛等活动,展现民族风情,吸引各民族群众和游客前来观看。
花垣县石栏镇:岁月丰歌
在发展进程中,“政企联动”成效显著。石栏镇人民政府联合七绣坊苗服饰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国家非遗工坊项目“让妈妈回家”的项目品牌影响力,为农村妇女搭建平台,1000余名妇女投身湘西苗绣产业,数万件精美苗服饰从这里走向市场。
中国中化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确保帮扶成效
近年来,南庄村在中国中化的帮扶下,以“梅花鹿养殖、蛋鸡养殖和大棚蔬菜”三大支柱产业稳固发展和稳中求进为总思路,因地制宜围绕乡村振兴发展现代产业
达里雅布依,一生要来一次的地方
来达里雅布依,是一种生命和生活方式的感悟,是和大自然一次深情的拥抱。你可以不来第二次,但是,你一生一定要来一次达里雅布依。
河北省遵化市微电影《回家》正式上映
中国建筑集团定点帮扶原创歌曲:《草长沟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