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 旧
“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品读晏几道的佳作《 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勾勒起我对往事点滴回忆。
2024年末,因机构改革,原县乡村振兴局合并入县农业农村局,需腾出原办公室,搬入新单位办公。
在乡村振兴局工作了22年,我见证了该单位的沿革变迁和各阶段的工作职能与使命:2002年,本县批准列为“国贫县”,成立了县扶贫办公室机构,与当时的县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办公室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2010年,县扶贫办的职责与县民政局承担的移民工作职责合二为一,组建了县扶贫和移民局;2019年,县扶贫和移民局又更名为县扶贫办公室;2021年,县扶贫办公室重组为县乡村振兴局。
这些年的工作,使办公室储存了一大堆“老区建设、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移民后扶、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书籍文件资料,尤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期间,积满了几橱几柜的各类迎检迎考资料、日常书面汇报、信息数据台账、政策文件书籍、会议记录、工作札记等纸质资料,清理了三天三夜,有保存价值的,移交局人秘股转存县档案馆,过期作废的,则碾碎销毁。
但有些资料看似无用,却又总舍不得丢、舍不得毁,因为里面浸润着辛勤付出的汗水、凝结着拼搏奋斗的心血、饱含着酸甜苦辣的味道,见证着一个个不眠之夜和一幕幕疲惫煎熬的身影,摸摸顿感温暖、看看心生甜蜜、想想思绪万千。于是又码成一摞一摞资料,有的搬入新办公室,有的存放在家里。
妻子常责怪,破旧之物挤占书房,积满了灰尘,也没见你翻过用过。我也无言以对,仅能报之一笑。的确,小小书房陋室,除了书橱、电脑桌、椅外,其他则是几柜几箱泛黄褪色的纸质资料,有40多年来的日记本、笔记本、业务资料、相册、优秀作品的剪报或杂志,唐诗宋词、上下五千年等文史书籍,还有上世纪80年代在外求学和刚参加工作时的往来书信。偶尔查阅翻看,其人其事,如放电影一般在脑海里闪现,心中不免漾起阵阵涟漪,时间好不经用,转眼已从青年迈入暮年。
惜旧是一种珍藏,也是一种留恋。记得小时候,那是个“养鸡换油盐、养猪为过年”的年代,母亲每日要花一大把精力用来养猪,白天背着筐篓到田野里打猪草,遇到雨季往往一身潮湿回来,晚上要斩野菜,粗糙的手掌沾满草汁,常年呈现暗苍色。次日上午,旺旺的土灶要消耗一大堆木柴,方能煮熟大锅猪食。
那时一户农家一般饲养两头猪,猪的胃口特别大,两头猪一顿能吃猪潲30多斤。猪要是饿了,会抬起一双前脚攀在圈栏上,昂起头嗷嗷直叫,叫声很是刺耳。当听到母亲提食桶脚步声时,嚷叫的猪瞬间消停,自觉退回到食槽边,接着便扇着耳朵,甩晃尾巴,“哐、哐、哐”地狼吞虎咽。
母亲每天除了做一家人的饭菜,还要牵挂猪的吃喝,即便外出走亲戚,也要提前把猪喂饱。看着自养的猪在一天天长大,母亲的眉宇格外舒展,因为一家人的新衣服和小孩上学等日常开支将有着落,能过个好年。
在那个物资匮乏年代,野菜是猪的主要饲料,若能吃上糠菜,则是开大荤。那时的猪长得很慢,养一年时间还长不到80公斤。临近出栏,母亲会提前几餐给猪吃好吃饱,将肚子喂得圆滚滚的。卖猪之日,绳索捆绑四脚的猪,不停地嚎叫挣扎着,被抬出栏、运出村。善良的母亲则一路“啰、啰、啰”不停地叫唤着、安抚着,一直送到村口,眼眶闪着泪花,心里满是不舍.......
有人说,若开始忆旧,说明岁月在生命里有了厚度和沉淀。
上世纪80年代初,初中毕业的我们,有的继续上学,有的则进入社会舞台,或务农务工或经商做生意,在各行各业中大显身手,但平时很少来往。直到十年前,已步入或将步入天命之年的我们,重拾同学友谊,建立了“快乐石陂(81)同窗人”微信群,大家常在一起聚会叙旧,细细追忆着初中时期的点点滴滴,回味着一路走来的喜怒哀乐。当我们一起回到早已合并搬迁的母校遗址,触摸着残垣断壁的墙体,看到当年栽种的小树苗已长大成林,不禁感慨万千。
此外,我们还成立爱心基金会,多次开展了走访慰问、帮急济困等有意义活动,将兄弟姐妹般的同学情谊不断加深出彩。
花开花落,岁月如歌。在时光长河的缓缓流淌中,我们每个人总有一些东西,如闪亮的星辰,镶嵌在记忆的苍穹,即便时过境迁,仍能散发着独特的光辉,勾起我们对过往的眷恋和回味,那便是承载岁月温度的旧人、旧事、旧物。
在奔波忙碌的生活中,不妨偶尔歇歇脚,回望过去,重拾那份被岁月尘封的初心,怀着对过去的感恩、对当下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踏实走好每一步,让每一天都能在无憾中度过。(作者单位:江西省乐安县农业农村局)
惜 旧
时间:2025-04-09 22:51:0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曾晓平
“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品读晏几道的佳作《 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勾勒起我对往事点滴回忆。
2024年末,因机构改革,原县乡村振兴局合并入县农业农村局,需腾出原办公室,搬入新单位办公。
在乡村振兴局工作了22年,我见证了该单位的沿革变迁和各阶段的工作职能与使命:2002年,本县批准列为“国贫县”,成立了县扶贫办公室机构,与当时的县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办公室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2010年,县扶贫办的职责与县民政局承担的移民工作职责合二为一,组建了县扶贫和移民局;2019年,县扶贫和移民局又更名为县扶贫办公室;2021年,县扶贫办公室重组为县乡村振兴局。
这些年的工作,使办公室储存了一大堆“老区建设、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移民后扶、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书籍文件资料,尤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期间,积满了几橱几柜的各类迎检迎考资料、日常书面汇报、信息数据台账、政策文件书籍、会议记录、工作札记等纸质资料,清理了三天三夜,有保存价值的,移交局人秘股转存县档案馆,过期作废的,则碾碎销毁。
但有些资料看似无用,却又总舍不得丢、舍不得毁,因为里面浸润着辛勤付出的汗水、凝结着拼搏奋斗的心血、饱含着酸甜苦辣的味道,见证着一个个不眠之夜和一幕幕疲惫煎熬的身影,摸摸顿感温暖、看看心生甜蜜、想想思绪万千。于是又码成一摞一摞资料,有的搬入新办公室,有的存放在家里。
妻子常责怪,破旧之物挤占书房,积满了灰尘,也没见你翻过用过。我也无言以对,仅能报之一笑。的确,小小书房陋室,除了书橱、电脑桌、椅外,其他则是几柜几箱泛黄褪色的纸质资料,有40多年来的日记本、笔记本、业务资料、相册、优秀作品的剪报或杂志,唐诗宋词、上下五千年等文史书籍,还有上世纪80年代在外求学和刚参加工作时的往来书信。偶尔查阅翻看,其人其事,如放电影一般在脑海里闪现,心中不免漾起阵阵涟漪,时间好不经用,转眼已从青年迈入暮年。
惜旧是一种珍藏,也是一种留恋。记得小时候,那是个“养鸡换油盐、养猪为过年”的年代,母亲每日要花一大把精力用来养猪,白天背着筐篓到田野里打猪草,遇到雨季往往一身潮湿回来,晚上要斩野菜,粗糙的手掌沾满草汁,常年呈现暗苍色。次日上午,旺旺的土灶要消耗一大堆木柴,方能煮熟大锅猪食。
那时一户农家一般饲养两头猪,猪的胃口特别大,两头猪一顿能吃猪潲30多斤。猪要是饿了,会抬起一双前脚攀在圈栏上,昂起头嗷嗷直叫,叫声很是刺耳。当听到母亲提食桶脚步声时,嚷叫的猪瞬间消停,自觉退回到食槽边,接着便扇着耳朵,甩晃尾巴,“哐、哐、哐”地狼吞虎咽。
母亲每天除了做一家人的饭菜,还要牵挂猪的吃喝,即便外出走亲戚,也要提前把猪喂饱。看着自养的猪在一天天长大,母亲的眉宇格外舒展,因为一家人的新衣服和小孩上学等日常开支将有着落,能过个好年。
在那个物资匮乏年代,野菜是猪的主要饲料,若能吃上糠菜,则是开大荤。那时的猪长得很慢,养一年时间还长不到80公斤。临近出栏,母亲会提前几餐给猪吃好吃饱,将肚子喂得圆滚滚的。卖猪之日,绳索捆绑四脚的猪,不停地嚎叫挣扎着,被抬出栏、运出村。善良的母亲则一路“啰、啰、啰”不停地叫唤着、安抚着,一直送到村口,眼眶闪着泪花,心里满是不舍.......
有人说,若开始忆旧,说明岁月在生命里有了厚度和沉淀。
上世纪80年代初,初中毕业的我们,有的继续上学,有的则进入社会舞台,或务农务工或经商做生意,在各行各业中大显身手,但平时很少来往。直到十年前,已步入或将步入天命之年的我们,重拾同学友谊,建立了“快乐石陂(81)同窗人”微信群,大家常在一起聚会叙旧,细细追忆着初中时期的点点滴滴,回味着一路走来的喜怒哀乐。当我们一起回到早已合并搬迁的母校遗址,触摸着残垣断壁的墙体,看到当年栽种的小树苗已长大成林,不禁感慨万千。
此外,我们还成立爱心基金会,多次开展了走访慰问、帮急济困等有意义活动,将兄弟姐妹般的同学情谊不断加深出彩。
花开花落,岁月如歌。在时光长河的缓缓流淌中,我们每个人总有一些东西,如闪亮的星辰,镶嵌在记忆的苍穹,即便时过境迁,仍能散发着独特的光辉,勾起我们对过往的眷恋和回味,那便是承载岁月温度的旧人、旧事、旧物。
在奔波忙碌的生活中,不妨偶尔歇歇脚,回望过去,重拾那份被岁月尘封的初心,怀着对过去的感恩、对当下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踏实走好每一步,让每一天都能在无憾中度过。(作者单位:江西省乐安县农业农村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