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云南镇沅县:实施多元培训 激发脱贫群众增收致富内生动力

时间:2024-09-20 15:41:21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18期作者:

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通过将“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拓展成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再迭代升级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学院”,推动技能培训工作实现四大转变,有效提升了脱贫群众的整体素质,走出了一条破解“素质贫困”难题的典型之路,为脱贫群众增收致富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普洱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学院开展初级育婴员培训,老师在为学员演示婴儿护理的洗澡、抚触等操作流程。 (2).jpg

普洱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学院开展初级育婴员培训,老师在为学员演示婴儿护理的洗澡、抚触等操作流程。

一是推动“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转变。面对面向群众宣讲国家支持的政策、“山外”巨大的变化,解开群众不愿参加培训的“思想扣子”。采用半军事化管理的方式,从个人卫生习惯教起,从礼节礼貌点滴养起,采取观看励志影片、唱红色歌曲、培训致富典型代表回头传经送宝、实地观摩致富案例等方式,用身边事带动身边人,改变学员畏训、厌训情绪。2021年以来,新型职业农民累计培训269期、13465人次,参训人员就业率达90.1%。

二是推动“固定式培训”向“市场化需求培训”转变。坚持培训跟着市场走、跟着企业用工需求走,精准推出农村电商、建筑、电焊、汽修、特种机械操作等工种培训,有效满足学员创业就业、发展产业等需求。截至2023年底,镇沅县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5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全县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2023年人均工资性收入6891元,同比增长27.89%。

三是推动“单一技能培训”向“学历综合提升”转变。积极探索职业技能培训与学历综合素质提升融合发展的办学路子,整合县职业高级中学资源,挂牌成立“普洱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学院”和“镇沅县人民政府普洱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弥补了群众“学历不够”、“没上过大学”的遗憾,实现了技能和学历双提升的愿望。产教融合人才培训基地已完成技能培训39期1987人次,学历教育86人。

四是推动“重培训内容”向“重培训效果”转变。紧扣训前和训后两个环节,多渠道推荐就业、引导发展产业,积极接洽本地和省内外重点项目和企业,组织召开用工企业与结业学员用工洽谈会,先后与28家企业、合作社达成框架性劳务合作协议,输送结业学员2000余人次。制定结业学员后续跟踪服务办法,利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积极为学员提供政策咨询、用工咨询、争议调处和临时救助等跟踪服务。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巩固衔接    
资讯播报

云南镇沅县:实施多元培训 激发脱贫群众增收致富内生动力

时间:2024-09-20 15:41:21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18期

作者:

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通过将“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拓展成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再迭代升级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学院”,推动技能培训工作实现四大转变,有效提升了脱贫群众的整体素质,走出了一条破解“素质贫困”难题的典型之路,为脱贫群众增收致富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普洱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学院开展初级育婴员培训,老师在为学员演示婴儿护理的洗澡、抚触等操作流程。 (2).jpg

普洱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学院开展初级育婴员培训,老师在为学员演示婴儿护理的洗澡、抚触等操作流程。

一是推动“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转变。面对面向群众宣讲国家支持的政策、“山外”巨大的变化,解开群众不愿参加培训的“思想扣子”。采用半军事化管理的方式,从个人卫生习惯教起,从礼节礼貌点滴养起,采取观看励志影片、唱红色歌曲、培训致富典型代表回头传经送宝、实地观摩致富案例等方式,用身边事带动身边人,改变学员畏训、厌训情绪。2021年以来,新型职业农民累计培训269期、13465人次,参训人员就业率达90.1%。

二是推动“固定式培训”向“市场化需求培训”转变。坚持培训跟着市场走、跟着企业用工需求走,精准推出农村电商、建筑、电焊、汽修、特种机械操作等工种培训,有效满足学员创业就业、发展产业等需求。截至2023年底,镇沅县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5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全县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2023年人均工资性收入6891元,同比增长27.89%。

三是推动“单一技能培训”向“学历综合提升”转变。积极探索职业技能培训与学历综合素质提升融合发展的办学路子,整合县职业高级中学资源,挂牌成立“普洱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学院”和“镇沅县人民政府普洱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弥补了群众“学历不够”、“没上过大学”的遗憾,实现了技能和学历双提升的愿望。产教融合人才培训基地已完成技能培训39期1987人次,学历教育86人。

四是推动“重培训内容”向“重培训效果”转变。紧扣训前和训后两个环节,多渠道推荐就业、引导发展产业,积极接洽本地和省内外重点项目和企业,组织召开用工企业与结业学员用工洽谈会,先后与28家企业、合作社达成框架性劳务合作协议,输送结业学员2000余人次。制定结业学员后续跟踪服务办法,利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积极为学员提供政策咨询、用工咨询、争议调处和临时救助等跟踪服务。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