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四川平昌:用好“地标” 做强“土特产” 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3-07-31 14:18:05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有了平昌青芽茶品牌加持,村里的茶产业才发展得这么好!”6月20日,获悉上榜了2022年四川省“现代农业亿元村”,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邱家镇嘶峰村支部书记习江武感慨地说道。

习江武口中的“平昌青芽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平昌县现有地理标志产品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近年来,平昌县以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为统揽,以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建设、高效益运用为主线,深入推进“地标兴农”“地标富农”战略,坚持“建、优、管、用”四字策略,创新探索了“四全”机制,走出了一条地理标志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全周期”培育地标产业

“产业化是地理标志保护运用的长远之策。”6月12—16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和四川大学承办的2023年度中国—东盟菁英奖学金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培训班在成都举行,受邀作主题分享的平昌县委书记张勋给培训班学员分享说,围绕产业培育的前期规划、中期建设、后期运维,平昌实现了开发目录清单化、发展规划项目化、配套政策体系化、基地建设标准化,让“特色地标”成为“富民产业”。

平昌县政府当好“引导者”,在国家、省战略布局框架下,坚持全县“一盘棋”,制定出台《地理标志产业发展规划》,系统部署地标产品培育、园区布局、延链拓展等工作;建立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引导金融支持,分类设立“地标兴农贷”,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5.93亿元,同时将地标产业纳入地方特色产业保险范围。市场主体“唱主角”,坚持市场思维、市场手段、市场方式推动地标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本土企业培育力度,已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2家、精深加工厂78个、专合社180个;加大龙头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拓展和生产经营方面的优势,畅通地标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全环节,促进地标产业持续发展,目前招商引进的嘉宝瑞调味品生产公司已建成5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25万吨;秦巴鸿源茶叶1000亩示范园项目建成投产;同时制定《平昌县回引创业扶持办法》,回引1300余名在外成功人士,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加入地理标志产业创业热潮。园区成为“主阵地”,目前已建成平昌青花椒、平昌青芽茶标准化核心示范园区20万亩、江口青鳙标准化园区3.5万亩、江口醇酿酒专用红粱基地6.5万亩,发展地标产业庭院小园区5200余个。

“全链条”提升综合价值

盛夏,正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平昌青花椒采摘时节,从采摘、收储、加工、销售.......一条龙在县域内完成,全产业链发展提升综合价值。

“我们从种养端、加工端、销售端协同发力,依托科技手段、运用工业思维、走好品牌路线、扩大交流合作,保障原生价值,提升产品价值,注入品牌价值,拓展文化价值。”平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苟耀华介绍说。

平昌县抓好科技赋能优化品种,积极推动构建“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科研团队+实验基地+农民”的产学研、育繁推融合发展模式,建立地理标志种质资源库,保障稳定可靠的种源,用科技手段助力打造种源“芯片”。抓好精深加工提升品质,按照“一个地标产业+一个龙头企业”发展模式,积极引育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集仓储、加工、研发、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农产品向精深加工高端化发展,把地标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将青花椒从食品产业扩展至医药保健等领域,开发出青花椒酱、青花椒饮料、青花椒足浴包等产品。抓好市场营销塑造品牌,坚持“线上+线下”“宣传+营销”“产品+文化”一体推进,以一个产品一个故事的方式,挖掘地标产品蕴含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注入文化基因;整合线上电商渠道、直播带货和线下商超等销售渠道,积极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展会,连续举办七届茶文化旅游节、青花椒采摘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活动,扩大地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此打造地标爆品,为品牌的长久发展积蓄人气,促进地标产品销售,江口醇品牌打开年销售500万元以上的区域市场30多个,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的市场2个,“醇和1879年”单品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全过程”强化质量监管

稳定的产品质量是地标品牌的“生命力”“竞争力”,平昌县建立源头管控、标准管控、过程管控、秩序管控“四位一体”地标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让“平昌产”品控过关、品质过硬。

构建环境保护体系,平昌县建立项目环评审批制度,实施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守住环境准入关;组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定期对地标产业园区的土壤、水源等生产要素资源进行监测,排除影响产品质量的污染隐患;坚持“一镇一站”“一户一策”,建制镇全覆盖布局污水处理站,加强城乡“污垃厕”治理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研发和推广资源循环利用新技术,实现“变废为宝”,在全县188个畜禽规模养殖场推广获国家专利的固态化酵解技术、有机肥加工技术,实现粪污零排放、利用资源化,有效解决了污染防治难题,有力保护了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构建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平昌青芽茶、平昌青花椒、江口青鳙、镇龙山瓦灰鸡4个地理标志产品,江口醇酒、江口青鳙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的种养、加工技术规程,明确原材料供应、生产环境、生产工艺等地方标准,江口醇创新实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将“第一车间”建在田间地头,通过统一提供种子、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保底价回收的方式,发展订单式高粱种植,成功构建“从一粒种子到一滴美酒”的可预检、可追溯、可管控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体系,有效保障了江口醇酒的品质。构建产品溯源体系,严把“生产关”,将地标产品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推行“一品一码”,量身定制产品“身份证”,实现质量安全可溯源、风险隐患可管控。

“全方位”支撑乡村振兴

走进荣获“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称号的平昌县土兴镇铁城村,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青翠的花椒产业、错落有致的乡村新居、排列有序的加工厂.......以及花椒产业特色公园,好一幅乡村振兴图。

“铁城村能够跻身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之列,主要还是发展好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平昌青花椒。”平昌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姜朝晖告诉笔者,平昌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体要求,按照“挖掘一个地标、做强一个品牌、发展一个产业、引领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百姓”的发展理念,以地标产业为支撑,推动城乡建设一体规划、基础设施同步配套、利益联结耦合叠加,有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据了解,截至2022年底,四大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总产值24.5亿元,占农林牧副渔总产值比重29.7%;江口醇酒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18.6%。地标产业带动增加就业6.8万人,辐射区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3%。推动“地标产业+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亿元。平昌县地理标志产业已走出了一条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构建起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共赢的全产业链体系。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乡村发展    

四川平昌:用好“地标” 做强“土特产” 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3-07-31 14:18:05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有了平昌青芽茶品牌加持,村里的茶产业才发展得这么好!”6月20日,获悉上榜了2022年四川省“现代农业亿元村”,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邱家镇嘶峰村支部书记习江武感慨地说道。

习江武口中的“平昌青芽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平昌县现有地理标志产品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近年来,平昌县以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为统揽,以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建设、高效益运用为主线,深入推进“地标兴农”“地标富农”战略,坚持“建、优、管、用”四字策略,创新探索了“四全”机制,走出了一条地理标志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全周期”培育地标产业

“产业化是地理标志保护运用的长远之策。”6月12—16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和四川大学承办的2023年度中国—东盟菁英奖学金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培训班在成都举行,受邀作主题分享的平昌县委书记张勋给培训班学员分享说,围绕产业培育的前期规划、中期建设、后期运维,平昌实现了开发目录清单化、发展规划项目化、配套政策体系化、基地建设标准化,让“特色地标”成为“富民产业”。

平昌县政府当好“引导者”,在国家、省战略布局框架下,坚持全县“一盘棋”,制定出台《地理标志产业发展规划》,系统部署地标产品培育、园区布局、延链拓展等工作;建立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引导金融支持,分类设立“地标兴农贷”,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5.93亿元,同时将地标产业纳入地方特色产业保险范围。市场主体“唱主角”,坚持市场思维、市场手段、市场方式推动地标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本土企业培育力度,已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2家、精深加工厂78个、专合社180个;加大龙头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拓展和生产经营方面的优势,畅通地标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全环节,促进地标产业持续发展,目前招商引进的嘉宝瑞调味品生产公司已建成5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25万吨;秦巴鸿源茶叶1000亩示范园项目建成投产;同时制定《平昌县回引创业扶持办法》,回引1300余名在外成功人士,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加入地理标志产业创业热潮。园区成为“主阵地”,目前已建成平昌青花椒、平昌青芽茶标准化核心示范园区20万亩、江口青鳙标准化园区3.5万亩、江口醇酿酒专用红粱基地6.5万亩,发展地标产业庭院小园区5200余个。

“全链条”提升综合价值

盛夏,正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平昌青花椒采摘时节,从采摘、收储、加工、销售.......一条龙在县域内完成,全产业链发展提升综合价值。

“我们从种养端、加工端、销售端协同发力,依托科技手段、运用工业思维、走好品牌路线、扩大交流合作,保障原生价值,提升产品价值,注入品牌价值,拓展文化价值。”平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苟耀华介绍说。

平昌县抓好科技赋能优化品种,积极推动构建“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科研团队+实验基地+农民”的产学研、育繁推融合发展模式,建立地理标志种质资源库,保障稳定可靠的种源,用科技手段助力打造种源“芯片”。抓好精深加工提升品质,按照“一个地标产业+一个龙头企业”发展模式,积极引育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集仓储、加工、研发、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农产品向精深加工高端化发展,把地标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将青花椒从食品产业扩展至医药保健等领域,开发出青花椒酱、青花椒饮料、青花椒足浴包等产品。抓好市场营销塑造品牌,坚持“线上+线下”“宣传+营销”“产品+文化”一体推进,以一个产品一个故事的方式,挖掘地标产品蕴含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注入文化基因;整合线上电商渠道、直播带货和线下商超等销售渠道,积极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展会,连续举办七届茶文化旅游节、青花椒采摘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活动,扩大地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此打造地标爆品,为品牌的长久发展积蓄人气,促进地标产品销售,江口醇品牌打开年销售500万元以上的区域市场30多个,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的市场2个,“醇和1879年”单品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全过程”强化质量监管

稳定的产品质量是地标品牌的“生命力”“竞争力”,平昌县建立源头管控、标准管控、过程管控、秩序管控“四位一体”地标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让“平昌产”品控过关、品质过硬。

构建环境保护体系,平昌县建立项目环评审批制度,实施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守住环境准入关;组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定期对地标产业园区的土壤、水源等生产要素资源进行监测,排除影响产品质量的污染隐患;坚持“一镇一站”“一户一策”,建制镇全覆盖布局污水处理站,加强城乡“污垃厕”治理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研发和推广资源循环利用新技术,实现“变废为宝”,在全县188个畜禽规模养殖场推广获国家专利的固态化酵解技术、有机肥加工技术,实现粪污零排放、利用资源化,有效解决了污染防治难题,有力保护了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构建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平昌青芽茶、平昌青花椒、江口青鳙、镇龙山瓦灰鸡4个地理标志产品,江口醇酒、江口青鳙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的种养、加工技术规程,明确原材料供应、生产环境、生产工艺等地方标准,江口醇创新实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将“第一车间”建在田间地头,通过统一提供种子、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保底价回收的方式,发展订单式高粱种植,成功构建“从一粒种子到一滴美酒”的可预检、可追溯、可管控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体系,有效保障了江口醇酒的品质。构建产品溯源体系,严把“生产关”,将地标产品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推行“一品一码”,量身定制产品“身份证”,实现质量安全可溯源、风险隐患可管控。

“全方位”支撑乡村振兴

走进荣获“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称号的平昌县土兴镇铁城村,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青翠的花椒产业、错落有致的乡村新居、排列有序的加工厂.......以及花椒产业特色公园,好一幅乡村振兴图。

“铁城村能够跻身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之列,主要还是发展好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平昌青花椒。”平昌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姜朝晖告诉笔者,平昌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体要求,按照“挖掘一个地标、做强一个品牌、发展一个产业、引领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百姓”的发展理念,以地标产业为支撑,推动城乡建设一体规划、基础设施同步配套、利益联结耦合叠加,有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据了解,截至2022年底,四大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总产值24.5亿元,占农林牧副渔总产值比重29.7%;江口醇酒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18.6%。地标产业带动增加就业6.8万人,辐射区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3%。推动“地标产业+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亿元。平昌县地理标志产业已走出了一条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构建起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共赢的全产业链体系。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