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刘晓山:品牌强农要在“土特产”上做好功课

时间:2023-06-14 22:47:15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刘晓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纵览历朝历代,农业兴旺,农民安定,则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业凋敝,农民不稳,则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乡村“五大振兴”,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做强农业是第一位的,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解决当前农业经济效益低、农民增收致富难、乡村建设发展滞后等问题,基础和前提都是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繁荣乡村产业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所在。

当前,各地乡村产业已有一定规模和基础,有些地方发展势头也很好、很红火。但是,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乡村产业发展,特别是全产业链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品质弱、品牌整体水平低等;一些地方产业同质化比较突出,同时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难以分享二、三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

 《求是》杂志今年第6期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书记在文章中形象而深刻地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三个字琢磨透。下面,我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品牌强农如何在“土特产”上做好功课,谈点认识和想法。

用民意塑造品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理念不断升级,消费需求正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加快转变,人们需要的是品质更优的农产品。哪里有我们需要的优质农产品?其实我们身边就有不少。有句话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要站在更大的视野来认识“土特产”潜在价值。

“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具有地域性。“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具有唯一性、独特性。“产”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规模性、持续性。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创造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许多农业品牌享誉全球,我们很多人,尤其是本乡本土的人往往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对本地“土特产”的潜在价值认识不到或认识不足。为此,一是要“跳出本地看本地”,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同时科学把握差异性,坚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不盲目跟风。二是要以科学的方法和实际成效为基础,加大对消费者特别是当地群众对本地“土特产”品牌潜在价值的宣传,激发群众创造力、享用力和潜力,让群众成为提高品质、塑造品牌、维护质量、提升效益的主力军,让乡亲成为塑造品牌的主体。

用品质支撑品牌

乡村“土特产”要在“品”上下真功夫,用品质支撑品牌。今年1月1日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正式施行,对农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明确要加强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推动优胜劣汰、质量兴农是必然要求。

首先,要因地制宜选准品种、用好品牌,把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好品牌,防止同质化。品牌选择、建设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引,要注重运用大数据等科学的方法,对产品的政策导向、民众需求、品质提升、产品规模、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综合研判。

其二,要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提高农产品的外在品相、内在品质以及品牌价值,实现“三品一标”。衡量“三品”的尺度是标准 ,衡量标准的尺度是消费者的满意度。各行业一般都有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信誉好、消费者信得过的产品,大多都是高于国标、行业标准。真正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就是要让生产者严格按标准生产、把标准体现到产品全产业链上。邀请权威部门认证、消费者评价是检验品牌品质、价值,以及擦亮品牌并获得竞争力的最好方法,也是品牌方必须要下气力做好的基本功。这样不但可实现产品品质溯源,还可在保持产品品质的基础上,按品牌标准扩大规模生产,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

用文化滋养品牌

要注重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滋养农业产业品牌。

首先,“土特产”品牌培育要在乡村振兴公共类和乡村振兴市场类品牌上同向发力。各级党委、政府要在培育打造本地“土特产”品牌上把好方向、做好引领、搭好平台,在全力打造特色小镇、生态乡村、智慧乡村、乡村治理和乡村文化品牌等公共、公用、公益性区域品牌的同时,注重有机地把市场类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共有品牌融入其中并进行打造,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让公共类和市场类品牌相促进,让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的优秀文化与现代文明同向提升滋养农业产业品牌。

其二,品牌培育打造要注重守正创新。土特产,各国各地区都有,但又各有不同特点。既不能认为别国的品牌就是好东西,我们的产品不行;也不能说我们国家的产品最好,他们的就不行,盲目悲观和盲目自信都不可取。政府、企业要注重培养专业团队,引导专家在“土”字上谋出路,在“特”字上求不同,在“产”字上下功夫。要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向循环农业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守住地域性和特有性、差异性,守住优秀中华文化特色和乡土文化基调,不断优化提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国乡村“土特产”品牌提供深厚的历史文化滋养。 既让乡村产业品牌守住其本身特点、特色,又能不断改进完善,融入到未来乡村发展中;既让人们品得出乡味、记得住乡愁,又享用到高品质、新时尚。

用机制巩固品牌

品牌信誉是品牌的生命。“土特产”品牌有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品牌信誉是其生命所在,要在维护其信誉上下真功夫。

第一,要学会用法规立品牌、维护品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用好《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农业生产三品一品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工作的通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的《关于开展2022年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通知》,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政策。

第二,要聘请专业队伍培育打造品牌。拥有一支有专业水准、有职业道德水平、有乡村情怀的高素质的设计管理团队和实际操作的工匠型人才队伍至关重要,这需要把引进和培育“两手”都用上。

第三,要不断用科技发展品牌。科技是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是乡村振兴自主品牌的核心要素。每个“土特产”品牌都要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成果,并不断创新引领品牌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第四,要建立健全质量管控机制。质量是品牌的生命线,要通过建立生产经营主体名录和信誉档案,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生产日志,强化全过程质量控制。通过实施达标合格农产品亮证行动,推动规范开具合格证。通过加强质量标识和追溯管理,完善地理标志农产品监管和服务体系。要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并使用智慧生产、销售、监管、服务等信息平台,推动身份标识化、全过程数字化,推动农业单品品牌平台体系建设。(作者系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司原副司长,全国乡村建设高校联盟特聘专家,民进中央参政议政特聘研究员)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高端视点    
高端视点

刘晓山:品牌强农要在“土特产”上做好功课

时间:2023-06-14 22:47:15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刘晓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纵览历朝历代,农业兴旺,农民安定,则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业凋敝,农民不稳,则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乡村“五大振兴”,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做强农业是第一位的,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解决当前农业经济效益低、农民增收致富难、乡村建设发展滞后等问题,基础和前提都是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繁荣乡村产业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所在。

当前,各地乡村产业已有一定规模和基础,有些地方发展势头也很好、很红火。但是,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乡村产业发展,特别是全产业链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品质弱、品牌整体水平低等;一些地方产业同质化比较突出,同时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难以分享二、三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

 《求是》杂志今年第6期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书记在文章中形象而深刻地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三个字琢磨透。下面,我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品牌强农如何在“土特产”上做好功课,谈点认识和想法。

用民意塑造品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理念不断升级,消费需求正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加快转变,人们需要的是品质更优的农产品。哪里有我们需要的优质农产品?其实我们身边就有不少。有句话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要站在更大的视野来认识“土特产”潜在价值。

“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具有地域性。“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具有唯一性、独特性。“产”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规模性、持续性。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创造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许多农业品牌享誉全球,我们很多人,尤其是本乡本土的人往往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对本地“土特产”的潜在价值认识不到或认识不足。为此,一是要“跳出本地看本地”,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同时科学把握差异性,坚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不盲目跟风。二是要以科学的方法和实际成效为基础,加大对消费者特别是当地群众对本地“土特产”品牌潜在价值的宣传,激发群众创造力、享用力和潜力,让群众成为提高品质、塑造品牌、维护质量、提升效益的主力军,让乡亲成为塑造品牌的主体。

用品质支撑品牌

乡村“土特产”要在“品”上下真功夫,用品质支撑品牌。今年1月1日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正式施行,对农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明确要加强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推动优胜劣汰、质量兴农是必然要求。

首先,要因地制宜选准品种、用好品牌,把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好品牌,防止同质化。品牌选择、建设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引,要注重运用大数据等科学的方法,对产品的政策导向、民众需求、品质提升、产品规模、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综合研判。

其二,要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提高农产品的外在品相、内在品质以及品牌价值,实现“三品一标”。衡量“三品”的尺度是标准 ,衡量标准的尺度是消费者的满意度。各行业一般都有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信誉好、消费者信得过的产品,大多都是高于国标、行业标准。真正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就是要让生产者严格按标准生产、把标准体现到产品全产业链上。邀请权威部门认证、消费者评价是检验品牌品质、价值,以及擦亮品牌并获得竞争力的最好方法,也是品牌方必须要下气力做好的基本功。这样不但可实现产品品质溯源,还可在保持产品品质的基础上,按品牌标准扩大规模生产,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

用文化滋养品牌

要注重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滋养农业产业品牌。

首先,“土特产”品牌培育要在乡村振兴公共类和乡村振兴市场类品牌上同向发力。各级党委、政府要在培育打造本地“土特产”品牌上把好方向、做好引领、搭好平台,在全力打造特色小镇、生态乡村、智慧乡村、乡村治理和乡村文化品牌等公共、公用、公益性区域品牌的同时,注重有机地把市场类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共有品牌融入其中并进行打造,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让公共类和市场类品牌相促进,让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的优秀文化与现代文明同向提升滋养农业产业品牌。

其二,品牌培育打造要注重守正创新。土特产,各国各地区都有,但又各有不同特点。既不能认为别国的品牌就是好东西,我们的产品不行;也不能说我们国家的产品最好,他们的就不行,盲目悲观和盲目自信都不可取。政府、企业要注重培养专业团队,引导专家在“土”字上谋出路,在“特”字上求不同,在“产”字上下功夫。要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向循环农业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守住地域性和特有性、差异性,守住优秀中华文化特色和乡土文化基调,不断优化提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国乡村“土特产”品牌提供深厚的历史文化滋养。 既让乡村产业品牌守住其本身特点、特色,又能不断改进完善,融入到未来乡村发展中;既让人们品得出乡味、记得住乡愁,又享用到高品质、新时尚。

用机制巩固品牌

品牌信誉是品牌的生命。“土特产”品牌有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品牌信誉是其生命所在,要在维护其信誉上下真功夫。

第一,要学会用法规立品牌、维护品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用好《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农业生产三品一品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工作的通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的《关于开展2022年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通知》,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政策。

第二,要聘请专业队伍培育打造品牌。拥有一支有专业水准、有职业道德水平、有乡村情怀的高素质的设计管理团队和实际操作的工匠型人才队伍至关重要,这需要把引进和培育“两手”都用上。

第三,要不断用科技发展品牌。科技是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是乡村振兴自主品牌的核心要素。每个“土特产”品牌都要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成果,并不断创新引领品牌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第四,要建立健全质量管控机制。质量是品牌的生命线,要通过建立生产经营主体名录和信誉档案,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生产日志,强化全过程质量控制。通过实施达标合格农产品亮证行动,推动规范开具合格证。通过加强质量标识和追溯管理,完善地理标志农产品监管和服务体系。要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并使用智慧生产、销售、监管、服务等信息平台,推动身份标识化、全过程数字化,推动农业单品品牌平台体系建设。(作者系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司原副司长,全国乡村建设高校联盟特聘专家,民进中央参政议政特聘研究员)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