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零报酬“行长”朱玉国

时间:2020-10-07 18:21:20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本刊记者 靳艳

1.jpg

“我转2000元给孩子”“我想继续扩大养殖规模,需要贷款”……2020年7月的一个午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曾记畔村便民服务金融中心里挤满了人,他们或转账汇款、或申请贷款,面对村民需求,柜台后的朱玉国都一一耐心服务。

朱玉国是曾记畔的村支部书记,2006年,他开始探索金融扶贫,2015年曾记畔村便民服务金融中心成立后,又多了个零报酬“行长”的身份。

从“要”到“贷”

2006年10月,曾记畔村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村,国家给其拨付20万元扶贫互助资金。当时还是村文书的朱玉国意识到,不能再直接发钱了,“这样村里人会越来越穷,会养成‘要钱’的习惯。”朱玉国在村干部会议上这样提议。“那这钱怎么用?”钱是用来帮扶村民的,朱玉国倍感压力,连续几天彻夜难眠。经过几天的思索,朱玉国提出了把钱“贷”给村民的想法,村“两委”班子随即召开会议,最终确定了按4:6的比例给村民发放贷款,40%入股到互助社,60%贷给贫困户,贫困户若不续贷,便将入股到互助社的资金如数返。2017年至今,该比例调整为1:9。为了防止资金流失,确定“五户联保”机制,创建“授信评级”制度。通过审核贷款人以往借贷史、贷款是否用来发展产业,及民主评议道德分来划分等级,等级不同贷款数额不同,得分过低者取消当年贷款资格。

确定了方案便开始动员实施,等来的却是“发钱就直接发,不发就算了”“还要入股,啰嗦”……朱玉国挨家挨户劝说,集合村里老党员、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的力量,终于有了来贷款的人,他们按照“五户联保”机制都找了担保人,可这中间又出现了新问题。相对有钱的都有人愿意联保,几户贫困户无人愿意与其联保。贫困户纷纷找上门来:“朱书记,穷得都没人愿意帮我,我不想再穷了。”朱玉国见状悲喜交加,悲的是贫困户的生活如此贫穷,喜的是贫困户终于意识到穷的可怕。他决定趁热打铁,一改贫困户伸手要钱的习惯。于是,朱玉国许下承诺:“没人联保,我保你!”一次次发放贷款前的劝说,让曾记畔村民们意识到想要富起来,就要动起来。

从无到有

曾记畔许多村民都是第一次发展产业,如何保障贷款发挥作用是朱玉国日夜担心的问题。2009年1月,朱玉国发动村干部再次讨论贷款运用事宜。村干部们在会上竞相发言,创造出一套“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党员”的“一帮一”的帮扶模式,规定一名党员帮扶一户贫困户。“就算买只羊,党员也要跟着去。”朱玉国坚定的眼神让贫困户心里有了底。

一个婆姨、一床被褥、两个娃娃,王昶的日子曾穷得叮当响。“朱书记,信用社担心我还不上钱,不借给我。”2012年,朱玉国带着他往县城的信用社去为他担保。贷上款的王昶在朱玉国的陪同下买了50多只羊。由于王昶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再加上朱玉国的支持帮扶,到2019年底,王昶的羊存栏量已经达到300多只,还在县城里买了楼房和小汽车。“以前都是靠自己,哪有一对一帮扶,现在的日子真是好!”

王昶的好日子来了,曾记畔的好日子也来了。信用社规定年满60周岁不能贷款,但在曾记畔大多数养殖种植行家集中在60岁以上。2016年1月,朱玉国找上金融部门,讲明村中现状:“他们有能力,身体也壮实,只是年龄限制了发展……”“可是信用社并无先例啊。”工作人员的回应并未打消朱玉国的念头,他向县、乡党委、政府汇报后,得到高度重视,在有关部门协调下,2016年4月,盐池县信用社将可贷款年龄放宽至65周岁。

帮扶模式从无到有,放宽贷款年龄限制从无到有,朱玉国的努力换来了曾记畔发展之路的从无到有。但走到这里的朱玉国并不满足,他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

风险提前防

2007年、2010年曾记畔村先后各有一位贷款人因意外身亡。好在两位贷款人的家属都讲诚信,七凑八凑还上了贷款,朱玉国拿着家属送来的钱心里不是滋味,他想:这钱本是帮助村民致富的,一个意外又让全家人陷入贫困。

怎样不让雪中送炭变成雪上加霜?朱玉国想到了保险。2012年,他骑上摩托车跑到盐池县中国人寿保险营业厅,来来回回7次,朱玉国盼来了“领导来了通知你”的消息。

时钟的分针在朱玉国脑海里缓慢地转动着,“朱先生,领导回来了,您赶紧过来吧。”朱玉国挂了电话,立即奔赴县城,这已经是他第八次上门。朱玉国操着曾记畔“特色”的普通话,条理清晰地讲述贷款上保险的来龙去脉,“您一定要考虑考虑啊,不吃荔枝不知道荔枝的甜哪!”“那就1000元交6元的保险。”农民终日守着土地,辛苦劳作的场景在朱玉国眼前浮现,他大胆和该负责人砍起了价。一番讨论,决定1000元贷款交4元钱保险。

揣着这个好消息,朱玉国一路歌唱回到了曾记畔,“好消息,咱们贷款也能上保险了,1000元只需要交4元钱,出了意外还不了,保险公司全额赔付。”

村民们的掌声一浪接着一浪,直称赞这个法子好。“党的政策这么好,咱们可得好好干!”人群中的王昶成了脱贫典型后,信心倍增,鼓励着大家。

那之后,朱玉国利用闽宁协作资金帮着村里建起来柠条加工厂,加工苜蓿、玉米秸秆,现在又计划着再建个小杂粮加工厂。随着产业项目逐渐扩充,村民们的贷款需求也越来越多,2006年至2019底,全村累计贷款达到了3亿元。2016年,朱玉国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同年,曾记畔也摘掉了穷帽子。2017年,朱玉国当选为十九届党代表。他还是自治区、市、县人大代表,为农民发声。

朱玉国唤活了曾记畔,也给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金融扶贫启发。在他的影响下,金融扶贫从曾记畔走到了盐池县,渐渐成为在全区、全国推广的“盐池模式”。2015年以来,全区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65.4亿元,受益贫困户58.7万户次。

诚信信贷鼓了贫困户的口袋,营造了诚信做人的社会风气。“我现在成天在村里的便民金融服务点忙碌,都成了零报酬‘行长’了。”朱玉国笑着说。曾记畔便民金融服务点是农民智慧的缩影,也是金融扶贫的成功探索。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宁夏扶贫    
聚焦两会

零报酬“行长”朱玉国

时间:2020-10-07 18:21:20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本刊记者 靳艳

1.jpg

“我转2000元给孩子”“我想继续扩大养殖规模,需要贷款”……2020年7月的一个午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曾记畔村便民服务金融中心里挤满了人,他们或转账汇款、或申请贷款,面对村民需求,柜台后的朱玉国都一一耐心服务。

朱玉国是曾记畔的村支部书记,2006年,他开始探索金融扶贫,2015年曾记畔村便民服务金融中心成立后,又多了个零报酬“行长”的身份。

从“要”到“贷”

2006年10月,曾记畔村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村,国家给其拨付20万元扶贫互助资金。当时还是村文书的朱玉国意识到,不能再直接发钱了,“这样村里人会越来越穷,会养成‘要钱’的习惯。”朱玉国在村干部会议上这样提议。“那这钱怎么用?”钱是用来帮扶村民的,朱玉国倍感压力,连续几天彻夜难眠。经过几天的思索,朱玉国提出了把钱“贷”给村民的想法,村“两委”班子随即召开会议,最终确定了按4:6的比例给村民发放贷款,40%入股到互助社,60%贷给贫困户,贫困户若不续贷,便将入股到互助社的资金如数返。2017年至今,该比例调整为1:9。为了防止资金流失,确定“五户联保”机制,创建“授信评级”制度。通过审核贷款人以往借贷史、贷款是否用来发展产业,及民主评议道德分来划分等级,等级不同贷款数额不同,得分过低者取消当年贷款资格。

确定了方案便开始动员实施,等来的却是“发钱就直接发,不发就算了”“还要入股,啰嗦”……朱玉国挨家挨户劝说,集合村里老党员、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的力量,终于有了来贷款的人,他们按照“五户联保”机制都找了担保人,可这中间又出现了新问题。相对有钱的都有人愿意联保,几户贫困户无人愿意与其联保。贫困户纷纷找上门来:“朱书记,穷得都没人愿意帮我,我不想再穷了。”朱玉国见状悲喜交加,悲的是贫困户的生活如此贫穷,喜的是贫困户终于意识到穷的可怕。他决定趁热打铁,一改贫困户伸手要钱的习惯。于是,朱玉国许下承诺:“没人联保,我保你!”一次次发放贷款前的劝说,让曾记畔村民们意识到想要富起来,就要动起来。

从无到有

曾记畔许多村民都是第一次发展产业,如何保障贷款发挥作用是朱玉国日夜担心的问题。2009年1月,朱玉国发动村干部再次讨论贷款运用事宜。村干部们在会上竞相发言,创造出一套“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党员”的“一帮一”的帮扶模式,规定一名党员帮扶一户贫困户。“就算买只羊,党员也要跟着去。”朱玉国坚定的眼神让贫困户心里有了底。

一个婆姨、一床被褥、两个娃娃,王昶的日子曾穷得叮当响。“朱书记,信用社担心我还不上钱,不借给我。”2012年,朱玉国带着他往县城的信用社去为他担保。贷上款的王昶在朱玉国的陪同下买了50多只羊。由于王昶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再加上朱玉国的支持帮扶,到2019年底,王昶的羊存栏量已经达到300多只,还在县城里买了楼房和小汽车。“以前都是靠自己,哪有一对一帮扶,现在的日子真是好!”

王昶的好日子来了,曾记畔的好日子也来了。信用社规定年满60周岁不能贷款,但在曾记畔大多数养殖种植行家集中在60岁以上。2016年1月,朱玉国找上金融部门,讲明村中现状:“他们有能力,身体也壮实,只是年龄限制了发展……”“可是信用社并无先例啊。”工作人员的回应并未打消朱玉国的念头,他向县、乡党委、政府汇报后,得到高度重视,在有关部门协调下,2016年4月,盐池县信用社将可贷款年龄放宽至65周岁。

帮扶模式从无到有,放宽贷款年龄限制从无到有,朱玉国的努力换来了曾记畔发展之路的从无到有。但走到这里的朱玉国并不满足,他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

风险提前防

2007年、2010年曾记畔村先后各有一位贷款人因意外身亡。好在两位贷款人的家属都讲诚信,七凑八凑还上了贷款,朱玉国拿着家属送来的钱心里不是滋味,他想:这钱本是帮助村民致富的,一个意外又让全家人陷入贫困。

怎样不让雪中送炭变成雪上加霜?朱玉国想到了保险。2012年,他骑上摩托车跑到盐池县中国人寿保险营业厅,来来回回7次,朱玉国盼来了“领导来了通知你”的消息。

时钟的分针在朱玉国脑海里缓慢地转动着,“朱先生,领导回来了,您赶紧过来吧。”朱玉国挂了电话,立即奔赴县城,这已经是他第八次上门。朱玉国操着曾记畔“特色”的普通话,条理清晰地讲述贷款上保险的来龙去脉,“您一定要考虑考虑啊,不吃荔枝不知道荔枝的甜哪!”“那就1000元交6元的保险。”农民终日守着土地,辛苦劳作的场景在朱玉国眼前浮现,他大胆和该负责人砍起了价。一番讨论,决定1000元贷款交4元钱保险。

揣着这个好消息,朱玉国一路歌唱回到了曾记畔,“好消息,咱们贷款也能上保险了,1000元只需要交4元钱,出了意外还不了,保险公司全额赔付。”

村民们的掌声一浪接着一浪,直称赞这个法子好。“党的政策这么好,咱们可得好好干!”人群中的王昶成了脱贫典型后,信心倍增,鼓励着大家。

那之后,朱玉国利用闽宁协作资金帮着村里建起来柠条加工厂,加工苜蓿、玉米秸秆,现在又计划着再建个小杂粮加工厂。随着产业项目逐渐扩充,村民们的贷款需求也越来越多,2006年至2019底,全村累计贷款达到了3亿元。2016年,朱玉国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同年,曾记畔也摘掉了穷帽子。2017年,朱玉国当选为十九届党代表。他还是自治区、市、县人大代表,为农民发声。

朱玉国唤活了曾记畔,也给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金融扶贫启发。在他的影响下,金融扶贫从曾记畔走到了盐池县,渐渐成为在全区、全国推广的“盐池模式”。2015年以来,全区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65.4亿元,受益贫困户58.7万户次。

诚信信贷鼓了贫困户的口袋,营造了诚信做人的社会风气。“我现在成天在村里的便民金融服务点忙碌,都成了零报酬‘行长’了。”朱玉国笑着说。曾记畔便民金融服务点是农民智慧的缩影,也是金融扶贫的成功探索。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