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同心:旱垣上长出七彩GDP

时间:2020-10-07 17:38:25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本刊记者 张丽荣 刘红涛

1.jpg

这里,是红军西征的大本营和指挥中心;这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政府发祥地;这里,是《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封面上埃德加·斯诺记录下“抗战之声”红军号手珍贵影像的地方;这里,是西征的红一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三军会聚的地方。这里,是宁夏同心。岁月流逝80余载,红星照耀下的中国,地处千百年干旱核心区的这里,旱垣上长出了七彩GDP。

集深度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于一身的同心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3844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同心县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3.3%降至2019年底的0.61%,8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与此同时,橙色的枸杞、红色的圆枣、绿色的文冠果、黄色的中药材、紫色的葡萄、白色的羊绒、黑色的菌菇……七彩的种植养殖产业以旺盛的生命力在同心这片土地上迸发出来,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成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可持续脱贫的重要支撑。

规模种养巩固脱贫成果 

如同每一个枸杞采摘期间的清晨一样,7月13日4时30分,同心县人社局局长陈连卿已经带着县、乡干部们忙得不亦乐乎。持续40天的采摘期内,他们每天都要组织引导群众赶往一个又一个枸杞种植基地。“老百姓务工热情很高,县里把公交车都调配来运送劳动力了,还总是有挤不上车的群众追着车要去参加劳动。”陈连卿说。

上午9点,宁夏菊花台庄园枸杞种植基地,记者终于又见到去年北京世园会宁夏馆里陈列的那种硕大鲜美、令人惊艳的枸杞。只不过,采摘现场的震撼场面还是盖过了枸杞的“盛世美颜”。15000亩的枸杞基地,当天大概有4000人在现场采摘。络绎不绝的人流携着满筐枸杞排队过秤,劳务经纪人一手收货,一手付钱。眼下,采摘一斤枸杞的劳务费是1.2元,一筐子大概30元左右,都是现金结账。领到钱的老百姓开心地笑着,顾不上回应记者的问题,转身就带着空筐钻回到地里。

枸杞种植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种苗、修剪、施肥、采摘,每一个环节都有大量劳务需求。县里、各乡镇政府非常重视组织务工,老百姓省力、省路费,都来积极参与。这些做法,对于对冲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有着特殊意义。

14万亩枸杞、40万亩文冠果、8万亩同心圆枣、35万亩小杂粮、4万亩红葱、16万亩中药材荡漾在希望的田野上,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和规模化种养,使经营性收入占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9%,成为脱贫富民的重要支撑。“将来的金山银山就在这些山上呢!”同心县副县长马俊文指着采访途中满山挖好的文冠果树坑欣慰地说。 

科技创新拓宽增收空间 

马铃薯覆膜上面加土,每亩能增产700斤,这是科技的力量;“针扎胡麻卧牛谷”,如今谷子却能种得密又长得高,完全颠覆了传统种植理念,这也是科技的力量。

在预旺镇南塬村,同心县润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李海洋带着记者参观占地面积500亩的示范谷子种植基地。使用不同地膜的庄稼一垄一垄“列队”在那里,长势如何,一目了然。晋谷40、张杂谷19号等十几个品种则在另一边展示孰优孰劣。原来,这里还是一所农民田间学校。在这里,通过品种展示鉴定与不同覆膜材料比较试验,科技人员完成了“从说给群众听,到干给群众看”的转型。田间学校向农民示范集约化轻简高效栽培模式,还展示马铃薯覆膜覆土种植技术与中药材关键技术集成。

合作社有880亩中药材基地,今年主要种植黄芩,引进了新技术种苗移栽,采用双层覆膜,黄芩亩产能提高20公斤,每亩成本还能降低500元。李海洋他们眼下正在探索柴胡套种荞麦、文冠果林下种植中药材等土地利用新模式。科技人员每一步突破,对于全县16万亩中药材种植农户来说,都意味着红利的增加。

社会合力促进质量提升 

麻圪塔村草畜一体化项目,是今年6月份刚建设起来的闽宁协作项目。项目实施主体宁夏同春缘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去年开始,就将杜泊羊产业研发中心的拳头产品——杜泊羊三元杂交品种杜蒙萨羊推广给村民养殖。如今,村集体的4000只三元杂交品种羊养在产业园中,村里老百姓家中还养着10000只羊。“那些羊,去年牵走时,都是通过科技手段怀孕的母羊。老百姓牵回家就能等着它们下崽,缩短了养殖繁育产生效益的周期。繁育期集中,也有利于技术人员的及时指导,防止母羊难产造成损失等。我们的价值就是让农民持续增加收入。”杜泊羊产业园培训中心负责人如是说。

中核(宁夏)同心防护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每年2.5亿元的辐射防护设备内部市场规模,先期实施辐射防护服制造加工项目。防护服扶贫车间在册员工有106位建档立卡户。30岁的马瑞岗位是小烫工,每月有4000元收入。他说,老婆在家一年还有两万多元养殖收入,稳定脱贫了!建厂一周年时,产业园搞员工征文活动,贫困群众把对扶贫车间的感恩情怀、对劳动机会的珍惜之情都融进了《领工资》《女儿的心愿》等生动感人的文章。

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帮扶,这些社会合力的凝聚,带来的不只是产业项目本身,更是视野、思维、资源领域的整合效应,以及对被帮扶地区全方位的认知赋能。

人民立场固本长效保障

身先士卒、精打细算的村支部书记丁建华

一见面,丁建华就向记者介绍,旱天岭村里还有11户未脱贫,今年年底一定脱贫!语气里,满满的信心。

旱天岭村是生态移民村,底子薄,条件差,搬迁来时全村只有6头牛。2014年驻村工作队带大家探讨,决定发展养牛产业。为了带动大家,丁建华率先把自己养的480只羊全都卖了。那一年,全村的牛,从6头增加到200头。2017年,中核集团派来了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援建了6座牛棚,实行以奖代补的帮扶措施。老百姓养牛的热情瞬间被点燃了,2018年,全村的牛,增加到2000头;2019年,3000头;2020年3500头。去年,旱天岭村建成肉牛养殖园区,全村农户均在养殖园持股,固定分红方式使户均增收5000元、村集体收入每年30万元。

丁建华这个精打细算的旱天岭村当家人,最关心每年村里有多少户盖了新房?又有多少户添了出行的小轿车?“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人不能总靠输血。551户建档立卡户,一定不能脱了贫再返贫!没意义的事,咱不能干!”

生气勃勃、“无中生有”的镇党委书记董占平

下马关镇,是同心县内生态移民的主迁入区,有建档立卡户4701户17693人。

在窖子坑村“无中生有”种植2000亩芦笋取得成功的带动下,下马关镇陆续培育形成了特色种植“十大产业”,全镇高效灌溉农业面积达到12万亩。镇党委书记董占平兴致勃勃领着记者观看:“看,这就是我们的水库!一共5座!有了它们,我们就能无中生有、老树开花!”

三山井村1200亩沙漠化土地中,现存栏7000头的全国最大黑毛驴繁育基地发展起来,480户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田园村、新园村、西沟村的养殖园区也纷纷建立起来,依托村集体合作社、托管代养、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7个移民村,7座扶贫车间,500多名留守妇女实现了就业。“巧媳妇”“吊车队”“蜘蛛人”等劳务品牌,年转移就业劳动力1万余人,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南安村66座蘑菇大棚里,10条食用菌袋栽数控生产线、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和冷链保鲜物流产业配套设备正在启动;镇里集芦笋、菌菇、果树等科学种植为一体的产、研、销、游聚合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也将即将建起。

共情力强、换位思考的县委书记马洪海

马洪海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到老百姓家入户的视频细节,他至今历历在目。

回忆起刚来同心县工作时,他说:“走过不少弯路才意识到要跳出传统农业来抓现代农业,发展高效农业。”最初在下马关试种4000亩枸杞,一炮打响。“多年探索定下枸杞、中药材、圆枣等特色产业、特色养殖业,就是你看到的七彩GDP。今年全县牛的饲养量大约能突破25万头、羊200万只。家家有一圈牛或一圈羊,老百姓肯定脱贫了。” 

农业4+X,工业风力和光伏,轻工业羊绒,围绕枸杞、中药材和圆枣发展健康产业,兴建专业市场促进第三产业,把老百姓解放出来搞就业。用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再用脱贫攻坚成就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09年同心全县GDP 19.6亿元,去年91.8亿元,今年预计将历史性突破100亿元。“就发展来脱贫,越脱越快。”

马洪海要求大家,工作一定要换位思考。 

难怪菊花台枸杞基地负责人刘国民会说,脱贫攻坚以来干部作风大有改观,而且越来越好了。“我记得2018年7月1日至11日连续下雨,这对成熟期的枸杞是致命打击。我在微信里询问了一下相关部门,没想到县里领导、金融资金、保险 、担保、补贴迅速都到位了,一下子把企业从濒死线上拉了回来。”。

从凌晨4点到深夜10点,这是同心一日,记者奔波采访的时间线,也是很多扶贫干部的工作日常。不知怎么,眼前就浮现出麻圪塔村养殖户马小龙的笑容。23岁的马小龙,与其父母均属智障人士。去年,他用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养了22只杜蒙萨羊,当年卖羊收入1.5万元。现在栏里除了那22只羊外,还有16只羊羔。他说自己的梦想是养到120只羊,那样一年就能有五六万元的收入了!言语间脸上笑开了花。他拎起水桶,步履略不协调,但那背影,仿佛也有光。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宁夏扶贫    
聚焦两会

同心:旱垣上长出七彩GDP

时间:2020-10-07 17:38:25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本刊记者 张丽荣 刘红涛

1.jpg

这里,是红军西征的大本营和指挥中心;这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政府发祥地;这里,是《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封面上埃德加·斯诺记录下“抗战之声”红军号手珍贵影像的地方;这里,是西征的红一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三军会聚的地方。这里,是宁夏同心。岁月流逝80余载,红星照耀下的中国,地处千百年干旱核心区的这里,旱垣上长出了七彩GDP。

集深度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于一身的同心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3844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同心县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3.3%降至2019年底的0.61%,8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与此同时,橙色的枸杞、红色的圆枣、绿色的文冠果、黄色的中药材、紫色的葡萄、白色的羊绒、黑色的菌菇……七彩的种植养殖产业以旺盛的生命力在同心这片土地上迸发出来,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成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可持续脱贫的重要支撑。

规模种养巩固脱贫成果 

如同每一个枸杞采摘期间的清晨一样,7月13日4时30分,同心县人社局局长陈连卿已经带着县、乡干部们忙得不亦乐乎。持续40天的采摘期内,他们每天都要组织引导群众赶往一个又一个枸杞种植基地。“老百姓务工热情很高,县里把公交车都调配来运送劳动力了,还总是有挤不上车的群众追着车要去参加劳动。”陈连卿说。

上午9点,宁夏菊花台庄园枸杞种植基地,记者终于又见到去年北京世园会宁夏馆里陈列的那种硕大鲜美、令人惊艳的枸杞。只不过,采摘现场的震撼场面还是盖过了枸杞的“盛世美颜”。15000亩的枸杞基地,当天大概有4000人在现场采摘。络绎不绝的人流携着满筐枸杞排队过秤,劳务经纪人一手收货,一手付钱。眼下,采摘一斤枸杞的劳务费是1.2元,一筐子大概30元左右,都是现金结账。领到钱的老百姓开心地笑着,顾不上回应记者的问题,转身就带着空筐钻回到地里。

枸杞种植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种苗、修剪、施肥、采摘,每一个环节都有大量劳务需求。县里、各乡镇政府非常重视组织务工,老百姓省力、省路费,都来积极参与。这些做法,对于对冲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有着特殊意义。

14万亩枸杞、40万亩文冠果、8万亩同心圆枣、35万亩小杂粮、4万亩红葱、16万亩中药材荡漾在希望的田野上,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和规模化种养,使经营性收入占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9%,成为脱贫富民的重要支撑。“将来的金山银山就在这些山上呢!”同心县副县长马俊文指着采访途中满山挖好的文冠果树坑欣慰地说。 

科技创新拓宽增收空间 

马铃薯覆膜上面加土,每亩能增产700斤,这是科技的力量;“针扎胡麻卧牛谷”,如今谷子却能种得密又长得高,完全颠覆了传统种植理念,这也是科技的力量。

在预旺镇南塬村,同心县润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李海洋带着记者参观占地面积500亩的示范谷子种植基地。使用不同地膜的庄稼一垄一垄“列队”在那里,长势如何,一目了然。晋谷40、张杂谷19号等十几个品种则在另一边展示孰优孰劣。原来,这里还是一所农民田间学校。在这里,通过品种展示鉴定与不同覆膜材料比较试验,科技人员完成了“从说给群众听,到干给群众看”的转型。田间学校向农民示范集约化轻简高效栽培模式,还展示马铃薯覆膜覆土种植技术与中药材关键技术集成。

合作社有880亩中药材基地,今年主要种植黄芩,引进了新技术种苗移栽,采用双层覆膜,黄芩亩产能提高20公斤,每亩成本还能降低500元。李海洋他们眼下正在探索柴胡套种荞麦、文冠果林下种植中药材等土地利用新模式。科技人员每一步突破,对于全县16万亩中药材种植农户来说,都意味着红利的增加。

社会合力促进质量提升 

麻圪塔村草畜一体化项目,是今年6月份刚建设起来的闽宁协作项目。项目实施主体宁夏同春缘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去年开始,就将杜泊羊产业研发中心的拳头产品——杜泊羊三元杂交品种杜蒙萨羊推广给村民养殖。如今,村集体的4000只三元杂交品种羊养在产业园中,村里老百姓家中还养着10000只羊。“那些羊,去年牵走时,都是通过科技手段怀孕的母羊。老百姓牵回家就能等着它们下崽,缩短了养殖繁育产生效益的周期。繁育期集中,也有利于技术人员的及时指导,防止母羊难产造成损失等。我们的价值就是让农民持续增加收入。”杜泊羊产业园培训中心负责人如是说。

中核(宁夏)同心防护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每年2.5亿元的辐射防护设备内部市场规模,先期实施辐射防护服制造加工项目。防护服扶贫车间在册员工有106位建档立卡户。30岁的马瑞岗位是小烫工,每月有4000元收入。他说,老婆在家一年还有两万多元养殖收入,稳定脱贫了!建厂一周年时,产业园搞员工征文活动,贫困群众把对扶贫车间的感恩情怀、对劳动机会的珍惜之情都融进了《领工资》《女儿的心愿》等生动感人的文章。

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帮扶,这些社会合力的凝聚,带来的不只是产业项目本身,更是视野、思维、资源领域的整合效应,以及对被帮扶地区全方位的认知赋能。

人民立场固本长效保障

身先士卒、精打细算的村支部书记丁建华

一见面,丁建华就向记者介绍,旱天岭村里还有11户未脱贫,今年年底一定脱贫!语气里,满满的信心。

旱天岭村是生态移民村,底子薄,条件差,搬迁来时全村只有6头牛。2014年驻村工作队带大家探讨,决定发展养牛产业。为了带动大家,丁建华率先把自己养的480只羊全都卖了。那一年,全村的牛,从6头增加到200头。2017年,中核集团派来了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援建了6座牛棚,实行以奖代补的帮扶措施。老百姓养牛的热情瞬间被点燃了,2018年,全村的牛,增加到2000头;2019年,3000头;2020年3500头。去年,旱天岭村建成肉牛养殖园区,全村农户均在养殖园持股,固定分红方式使户均增收5000元、村集体收入每年30万元。

丁建华这个精打细算的旱天岭村当家人,最关心每年村里有多少户盖了新房?又有多少户添了出行的小轿车?“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人不能总靠输血。551户建档立卡户,一定不能脱了贫再返贫!没意义的事,咱不能干!”

生气勃勃、“无中生有”的镇党委书记董占平

下马关镇,是同心县内生态移民的主迁入区,有建档立卡户4701户17693人。

在窖子坑村“无中生有”种植2000亩芦笋取得成功的带动下,下马关镇陆续培育形成了特色种植“十大产业”,全镇高效灌溉农业面积达到12万亩。镇党委书记董占平兴致勃勃领着记者观看:“看,这就是我们的水库!一共5座!有了它们,我们就能无中生有、老树开花!”

三山井村1200亩沙漠化土地中,现存栏7000头的全国最大黑毛驴繁育基地发展起来,480户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田园村、新园村、西沟村的养殖园区也纷纷建立起来,依托村集体合作社、托管代养、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7个移民村,7座扶贫车间,500多名留守妇女实现了就业。“巧媳妇”“吊车队”“蜘蛛人”等劳务品牌,年转移就业劳动力1万余人,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南安村66座蘑菇大棚里,10条食用菌袋栽数控生产线、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和冷链保鲜物流产业配套设备正在启动;镇里集芦笋、菌菇、果树等科学种植为一体的产、研、销、游聚合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也将即将建起。

共情力强、换位思考的县委书记马洪海

马洪海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到老百姓家入户的视频细节,他至今历历在目。

回忆起刚来同心县工作时,他说:“走过不少弯路才意识到要跳出传统农业来抓现代农业,发展高效农业。”最初在下马关试种4000亩枸杞,一炮打响。“多年探索定下枸杞、中药材、圆枣等特色产业、特色养殖业,就是你看到的七彩GDP。今年全县牛的饲养量大约能突破25万头、羊200万只。家家有一圈牛或一圈羊,老百姓肯定脱贫了。” 

农业4+X,工业风力和光伏,轻工业羊绒,围绕枸杞、中药材和圆枣发展健康产业,兴建专业市场促进第三产业,把老百姓解放出来搞就业。用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再用脱贫攻坚成就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09年同心全县GDP 19.6亿元,去年91.8亿元,今年预计将历史性突破100亿元。“就发展来脱贫,越脱越快。”

马洪海要求大家,工作一定要换位思考。 

难怪菊花台枸杞基地负责人刘国民会说,脱贫攻坚以来干部作风大有改观,而且越来越好了。“我记得2018年7月1日至11日连续下雨,这对成熟期的枸杞是致命打击。我在微信里询问了一下相关部门,没想到县里领导、金融资金、保险 、担保、补贴迅速都到位了,一下子把企业从濒死线上拉了回来。”。

从凌晨4点到深夜10点,这是同心一日,记者奔波采访的时间线,也是很多扶贫干部的工作日常。不知怎么,眼前就浮现出麻圪塔村养殖户马小龙的笑容。23岁的马小龙,与其父母均属智障人士。去年,他用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养了22只杜蒙萨羊,当年卖羊收入1.5万元。现在栏里除了那22只羊外,还有16只羊羔。他说自己的梦想是养到120只羊,那样一年就能有五六万元的收入了!言语间脸上笑开了花。他拎起水桶,步履略不协调,但那背影,仿佛也有光。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