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陕西佳县:紧抓党员“培育管” 赋予乡村振兴 “新动能”

时间:2025-02-14 14:03:28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乔智博

近年来,陕西省佳县在党员队伍建设上下狠功夫,聚焦培养党员、抓实教育、强化管理,多措并举、多点发力推动党员教育管理走深走实,提高党员教育管理质效,打造素质过硬党员队伍,不断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以“培”为指引,助力“头雁”领航翱翔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2024年7月,在鲜红的党旗前,通镇全体预备党员庄严肃立、举起右手、紧握拳头,在领誓人镇党委副书记杜方明的带领下进行入党宣誓。

“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马小宝激动地说。

马小宝是通镇贺家坬村的致富带头人,在村生产销售手工挂面,年销售14万余斤,帮扶5户村民户均增收1万余元。

“马小宝经常参加村里的活动,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贺家坬村党组织负责人贺利忠说,贺利忠还有一个身份是马小宝的联系人。

佳县建立“双联系”农村人才机制,镇(街道)科级领导干部、村党组织负责人分别结对联系优秀农村青年,通过座谈汇报、走访慰问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优秀农村青年生活和思想状况,培养建设家乡情怀、引导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近年来,佳县从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61人、从后备干部发展党员87人、返乡创业人员中发展党员76人。

以“育”为核心,打造“雁阵”人才队伍

“专家教授讲授内容通俗易懂,通过对蔡家坡村、董岭村观摩学习,对我们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很多启发。”店镇赤牛峁村委会副主任马晓涛说。

马晓涛成立了“佳县佳一自然家庭农场”,开启了家乡优质农产品线下生产和网络销售之路,建立起稳定的产销关系,带动了周边邻村农户对优质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据统计,马晓涛带领村民在网上年销售谷物、豆类、薯类、蔬菜等农产品约2万公斤,不乏省外的订单。

近年来,佳县深挖本地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开拓赴外培训资源,着力提升党员教育工作。制作《红色葭州》主题系列视频短片,打造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在佳县展览、白龙庙村至河川村步行研学路线等“红色”党性系列教学点,坑镇赤牛坬村、木头峪镇木头峪村等“绿色”乡村振兴系列教学点,东方红产业园、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等“金色”文化历史系列教学点;组织优秀党员、党务干部在西安市等地培训,有效拓宽党员视野,积极引发党员思考。近年来,累计培训党员干部7万余人次。

以“管”为动力,激发“群雁”展翅齐飞

近年来,佳县以“流动党员‘五双四单’管理办法”为抓手,构建流动党员管理长效机制,引导更多的流动党员积极投身于佳县乡村振兴事业建设中。

佳县流动党员群众榆阳服务中心作为佳县流动党员在榆林城区的主阵地,承担着教育、管理和服务流动党员的重要职能,坚持在抓好管理和做好服务上下功夫。该中心积极探索以“管”为主线、“学”为抓手、“帮”为动力、“引”为目标管理新模式,充分发挥“穿针引线”作用,让优秀人才走出去“充电蓄能”,把好项目、先进技术引进来“落地生根”。

在流动党员冯卫星的建设工程公司,有200多员工中有一半以上是佳县籍,带动家乡人一起致富。近年来,冯卫星个人出资150余万元,在螅镇北坬村修建便民服务中心、硬化广场、活动剧场,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活动,提升了休闲体验的愉悦感和幸福感。

目前,在佳县流动党员群众榆阳服务中心的沟通协调下,在外事业有成的流动党员累计帮带输出劳动力2000余名,进一步帮助了佳县籍流动人口稳定就业。(作者单位:陕西榆林佳县县委组织部 )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人才振兴    
部委省市

陕西佳县:紧抓党员“培育管” 赋予乡村振兴 “新动能”

时间:2025-02-14 14:03:28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乔智博

近年来,陕西省佳县在党员队伍建设上下狠功夫,聚焦培养党员、抓实教育、强化管理,多措并举、多点发力推动党员教育管理走深走实,提高党员教育管理质效,打造素质过硬党员队伍,不断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以“培”为指引,助力“头雁”领航翱翔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2024年7月,在鲜红的党旗前,通镇全体预备党员庄严肃立、举起右手、紧握拳头,在领誓人镇党委副书记杜方明的带领下进行入党宣誓。

“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马小宝激动地说。

马小宝是通镇贺家坬村的致富带头人,在村生产销售手工挂面,年销售14万余斤,帮扶5户村民户均增收1万余元。

“马小宝经常参加村里的活动,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贺家坬村党组织负责人贺利忠说,贺利忠还有一个身份是马小宝的联系人。

佳县建立“双联系”农村人才机制,镇(街道)科级领导干部、村党组织负责人分别结对联系优秀农村青年,通过座谈汇报、走访慰问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优秀农村青年生活和思想状况,培养建设家乡情怀、引导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近年来,佳县从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61人、从后备干部发展党员87人、返乡创业人员中发展党员76人。

以“育”为核心,打造“雁阵”人才队伍

“专家教授讲授内容通俗易懂,通过对蔡家坡村、董岭村观摩学习,对我们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很多启发。”店镇赤牛峁村委会副主任马晓涛说。

马晓涛成立了“佳县佳一自然家庭农场”,开启了家乡优质农产品线下生产和网络销售之路,建立起稳定的产销关系,带动了周边邻村农户对优质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据统计,马晓涛带领村民在网上年销售谷物、豆类、薯类、蔬菜等农产品约2万公斤,不乏省外的订单。

近年来,佳县深挖本地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开拓赴外培训资源,着力提升党员教育工作。制作《红色葭州》主题系列视频短片,打造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在佳县展览、白龙庙村至河川村步行研学路线等“红色”党性系列教学点,坑镇赤牛坬村、木头峪镇木头峪村等“绿色”乡村振兴系列教学点,东方红产业园、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等“金色”文化历史系列教学点;组织优秀党员、党务干部在西安市等地培训,有效拓宽党员视野,积极引发党员思考。近年来,累计培训党员干部7万余人次。

以“管”为动力,激发“群雁”展翅齐飞

近年来,佳县以“流动党员‘五双四单’管理办法”为抓手,构建流动党员管理长效机制,引导更多的流动党员积极投身于佳县乡村振兴事业建设中。

佳县流动党员群众榆阳服务中心作为佳县流动党员在榆林城区的主阵地,承担着教育、管理和服务流动党员的重要职能,坚持在抓好管理和做好服务上下功夫。该中心积极探索以“管”为主线、“学”为抓手、“帮”为动力、“引”为目标管理新模式,充分发挥“穿针引线”作用,让优秀人才走出去“充电蓄能”,把好项目、先进技术引进来“落地生根”。

在流动党员冯卫星的建设工程公司,有200多员工中有一半以上是佳县籍,带动家乡人一起致富。近年来,冯卫星个人出资150余万元,在螅镇北坬村修建便民服务中心、硬化广场、活动剧场,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活动,提升了休闲体验的愉悦感和幸福感。

目前,在佳县流动党员群众榆阳服务中心的沟通协调下,在外事业有成的流动党员累计帮带输出劳动力2000余名,进一步帮助了佳县籍流动人口稳定就业。(作者单位:陕西榆林佳县县委组织部 )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