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泸溪:工业新质涌动能 发展显真章
泸溪县作为湖南省湘西州的老工业基地,正积极打造武陵山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高地。目前,全县有工业企业1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35家。泸溪省级高新区已初步形成锰锌钒、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链,发展潜力巨大。2024年第三季度,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达45.2亿元,同比增长15.4%,工业增加值也实现了较高增长,高于全省、全州平均水平。
湖南省泸溪县委书记彭武学(前右二)深入企业调研。
近年来,泸溪县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科技创新工作多次获得省政府表扬激励。同时,该县的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入选了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名单,实现了产业集群培育的突破,并获得了省发改委的专项资金支持。
目前,全县已形成了四大产业链:锰锌钒新材料产业链、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链、新能源及锂电池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这些产业链上累计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
在科技创新方面,该县企业取得了多项国内外领先的先进工艺和先进产品。例如,鑫兴公司生产的无硒电解锰获得国际奖项,蓝天公司的次氧化锌回收方法发明专利国内领先,众鑫公司参与制定了国家标准。在铝基复合材料方面,湘投轻材主导起草了行业标准,恒裕公司填补了技术空白。此外,在先进储能和生物医药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绩,部分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较高。
明确工业定位 多措并举发展
泸溪县根据《湖南省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被认定为湘西州唯一一个“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型的县域发展考核县”,明确了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县域经济发展定位。近年来,该县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以打造湘西州新型工业标杆区为抓手,立足现有工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泸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一是强化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涉锰锌企业如蓝天公司、鑫海公司等均实施了技术改造项目,优化生产工艺、节约生产成本,提升清洁化、绿色化生产水平。同时,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围绕铝基高性能复合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及锂电池、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链,金源、泰和美等企业实施了新建项目,推动新兴产业不断做大做强。近三年来,锰锌钒企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有所下降,新兴产业产值比重则相应提高,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是强化企业培育,增强发展后劲。实施全过程式培育行动,从项目招商签约开始跟进,每年增补规模企业“种子选手”,并强化工信、统计、税务等部门联动,精准指导企业上规入统。近三年来,新增规模工业企业达15家。同时,全县重点围绕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培育库进行动态管理、优选优育,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单项冠军”。累计培育了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1个、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了72家科技服务机构,精准开展科技服务,为企业提供业务指导。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实施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该县强化金融服务高新科技企业,发展专精特新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达37家,省级新材料企业19家。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培育,累计建立各类省级科技研发平台25家。全县还强化产学研协同,搭建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大产学研协同创新力度,帮助40多家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50余项,形成了10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
四是强化服务导向,优化营商环境。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联企县级领导每季度走访企业1次以上,并对问题化解情况进行调度。研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建立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制,组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专班,搭建园区“帮代办”服务中心平台,推行职能部门述职测评机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2024年,成功帮助众鑫公司解决了一起历时3年、跨越3地、涉案金额超亿元的专利案件,创造了民营企业精准维权的“众鑫模式”。此外,泸溪县还被评为“湖南省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先进单位”,在2023年度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企业主观评价中排名第4。
改造传统产业 培育新兴动能
泸溪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紧扣“三个百亿”目标,即百亿GDP、百亿规工产值、百亿产业集群,全力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使用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通过启动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加快了电解锰、电解锌等重点行业的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清洁化改造。比如,电解锰产业向锰系合金、锰酸锂电池等方向延伸;电解锌产业则向微细球形锌粉、锌基合金等领域拓展。同时,还实施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和升级项目,如蓝天公司的电解锌生产工艺优化、鑫海公司的电解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等,都实现了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另一方面,促进新兴产业“大树长新枝”。加快了新能源及先进储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倍增发展。在铝基复合材料产业方面,提高了微细球形铝粉的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并推动产业向高纯铝粉、片状铝粉等下游延伸。在先进储能材料及锂电池产业方面,聚焦移动储能、家庭储能等细分领域,加快推动电芯制造和前沿技术的研究储备。在生物医药产业链方面,聚焦天然植物提取等领域,重点发展中成药保健品和动物营养系列产品。同时,还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如恒纬公司、奥科公司等的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注重布局和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紧盯行业风口和技术前沿,深挖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潜力。通过超前谋划和布局一批新兴产业,不断开拓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健全科创体系 夯实保障基石
泸溪县在科技创新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且有效的实践措施,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首先,在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方面,强化了顶层设计,积极对接湖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科技创新作为引导工业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为此,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不断完善支持科技创新和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框架,形成了明确的工作路线和任务书。同时,加强了统筹调度,县委、县政府每年定期研究科技创新和工业发展工作,确保各项议题得到及时研究、经费得到及时保障、困难得到及时解决。通过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和重点指标“指标长”推进机制,实现了对全县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全覆盖”,每月至少现场办公1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此外,还强化了政策激励,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对新获评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新创建的研发平台给予奖励,并设立工业发展基金,支持本土优势企业向专精特新、单项冠军方向发展。
其次,在加强特色产业创新方面,积极支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抢抓中部地区实施制造业重大科技改造升级工程的机遇,加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度,推进锰锌产业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研发了多项新产品。同时,着力发展壮大优势产业集群,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不同产业形态,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目前,全县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已成功入选湖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对象名单,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显著。此外,还加大了优质企业培育力度,建立健全企业培育库,鼓励组建“企业联盟”,推动形成生产要素共享、创新资源开放的企业成长格局。
最后,在夯实科创服务保障方面,着力建强孵化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加快推进高质量众创空间、双创示范基地智能化平台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同时,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施多项“产学研”战略合作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还全面加强了服务指导,常态化开展“三送三解三优”行动,搭建服务平台,组建科技专家服务团,发展科技服务机构,精准开展科技服务。在人才保障方面,出台多项政策文件,通过交流合作、技术攻关等形式汇聚了大量高端科技人才,并突出“本土化”育才,大力举办各类创业创新大赛,为科技创新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构建政策体系 助力工业发展
近年来,泸溪县在支持工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1+4”政策扶持体系。
“1”指的是《关于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这是该县支持工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了主攻方向,即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并确定了实施科技创新行动、产业集群行动、智赋万企行动、园区提能行动、绿色低碳行动、改革开放行动这“六大行动”的实现路径。同时,文件还从组织领导、金融扶持、用地需求、人才支撑、发展环境等方面强化了保障措施。
“4”则是指企业成长政策体系、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创品夺牌政策体系和财政保障政策体系。
首先,构建企业成长政策体系。建立了规下企业培育库,积极推动企业上规入统,对首次入规的企业给予10万元的奖励。同时,全县还建立了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机制,通过动态监测对企业运营状况进行跟踪分析,打造一批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单项冠军”,对获评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的奖励。
其次,构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创新平台建设和加大科研投入,对牵头建立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企业,在获批当年给予50万元的奖励。企业当年获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的,对认定为国家级、省级标准的,分别给予40万元、20万元的奖励。对获评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试点项目(车间)的企业,也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的奖励。
再者,全建创品夺牌政策体系。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创品夺牌活动,对当年获得国家、省级绿色工厂称号的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的奖励;对当年获得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称号的企业,给予20万元的奖励;对当年认定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单项冠军产品的,也分别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时,对当年获得省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奖励的企业,也给予10万元的奖励。
最后,构建财政保障政策体系。每年县财政都会统筹安排2000万元的工业发展资金,用于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奖补以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技术创新、绿色制造企业(项目)的奖励和企业纾困增效。
为了确保这些政策能够真正落地见效,该县还建好了“四张清单”:联企清单、政策清单、需求清单和满意清单。通过这“四张清单”,确保了政策能够精准送达企业,企业的需求能够得到及时响应和解决,企业的满意度能够持续提升。
优化营商环境 创新助企发展
泸溪县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了不少功夫。2023年,全县紧扣发展所需、改革所急、企业所盼、民心所向,以问题为导向,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创新方式方法,上门开展“三送三解三优”行动。具体来说,就是送服务上门、送培训上门、送政策上门。通过精准的定位和服务,炼强做优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赋能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先后为企业解决了40余个困难问题,组织了6次大型免费培训,培训人次达到1200多。
同时,出台一系列有力措施助企纾困解难。针对经济下行压力,连续几年出台了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十五条,以及工业经济稳增长五条措施等。这些措施为企业累计退税2736.7万元,帮助企业争取金融支持资金超5000万元。还为泸溪高新区7家企业成功争取到铝基新材料小微特色产业链奖补资金1500万元,为蓝天公司项目争取到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300万元。
在具体服务上,也有很多创新做法。比如,湖南奥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泸溪高新区时,园区管委会提供了从立项到投产的全流程“帮代办”服务。原本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办理下来的证件和手续,只花了6个月就办理了下来,为企业节约了100万左右的成本。
2024年,在制定出台系列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优化了全程代办服务,实行“3+3”精准服务模式。通过“人头对人头”联企机制、“1+1”响应机制、“清单+台账”落实机制,精准施策攻克难点、疏通堵点、消除痛点,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该县助力众鑫公司与攀钢集团专利纠纷维权成功的案例,得到了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的肯定性批示,并在全省进行交流推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发展,当企业陷入困境时,该县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向省市监部门、知识产权专家求援,最终帮助企业挽回了直接经济损失560余万元,避免了潜在关联损失超1亿元。
力推产业集群壮大 助促新质生产腾飞
泸溪县在产业集群发展和延伸产业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该县园区已经形成了以铝基高性能复合材料、锰锌钒合金材料等新材料为主导产业,以先进储能材料及锂电池、生物医药为特色产业的“一主一特”产业布局。2023年7月,泸溪县新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入选湖南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名单;2024年7月,泸溪县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又被湖南省工信厅列为湖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对象,这标志着泸溪县先进制造业迈上了产业集群发展的新台阶,该县采取了以下四项主要措施:
一是推动产业集群提质。坚持走“绿色、转型、高效、集群”的发展道路,结合泸溪高新区的产业实际,建立健全了链长制、产业协会和企业联合会同频发展、同向发力的特色产业推进机制。围绕铝基上下游产业进行强链、延链、补链,推动企业抱团发展、集群发展,持续推动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链的建设。
二是推动创新驱动提能。突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深化民营企业培优做强行动,持续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生态主导力的头部企业、链主企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科产金精准对接,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华美兴泰、泰和美、先伟阳光、先微康等企业在储能电池、生物医药、光引发剂等细分领域已经具备了技术优势。
三是推动数智赋能提效。坚持“以硬带软、软硬双强”的原则,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的深度融合,助力企业实现“上云、用数、赋智”。重点推进鑫海、蓝天、泰和美、奥科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制造向研发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制造转型。
四是推动绿色发展提优。深入推进传统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和重点行业的节能降碳改造,加大对涉锰锌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支持,不断优化生产工艺、节约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清洁化、绿色化生产水平。
泸溪恒裕科技公司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生产线。
同时,该县还科学定位了县内主导产业,重点发展锰锌钒新材料、铝基复合材料、锂电池及先进储能、生物医药、农产品精深加工五大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支持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全力推动产业链上下延伸,通过招商引进了一批重点项目,进一步壮大了全县的产业链。
这些举措有效实现了优势资源向主导产业的聚集,推动了更多优质科技型企业的聚集,并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紧盯目标强工业 三抓并举促发展
下一步,泸溪县将围绕“三盯三抓”来深化工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是紧盯基本目标,以新材料为主导产业,新能源和器材制造为特色产业,加速迈向“三个百亿”目标,即百亿GDP、百亿规工产值、百亿产业集群,打造新型工业化主导型县域经济强县。
二是紧盯新质生产力,注重高端化引领,培育国家级、省级企业创新平台;发挥智能化赋能,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突出绿色化支撑,推进绿色工业园区、绿色示范工厂建设,打造绿色制造管理体系。
三是紧盯科技创新,推进创新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建立科技研发机构,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加强高企培育,申报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
抓产业方面,将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多元招商,推动装备制造、数据信息产业从无到有,引进主导产业上下游企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打造百亿产业集群。
抓园区方面,以“五好”园区创建为引领,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完善基础配套设施。
抓服务方面,落实优惠政策,出台更多惠企政策,兑现奖补资金,凝聚强大工作合力,让泸溪成为企业发展的优选之地。
湖南泸溪:工业新质涌动能 发展显真章
时间:2025-01-02 14:48:04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彭慧 张鹏 钟翰林
泸溪县作为湖南省湘西州的老工业基地,正积极打造武陵山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高地。目前,全县有工业企业1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35家。泸溪省级高新区已初步形成锰锌钒、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链,发展潜力巨大。2024年第三季度,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达45.2亿元,同比增长15.4%,工业增加值也实现了较高增长,高于全省、全州平均水平。
湖南省泸溪县委书记彭武学(前右二)深入企业调研。
近年来,泸溪县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科技创新工作多次获得省政府表扬激励。同时,该县的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入选了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名单,实现了产业集群培育的突破,并获得了省发改委的专项资金支持。
目前,全县已形成了四大产业链:锰锌钒新材料产业链、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链、新能源及锂电池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这些产业链上累计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
在科技创新方面,该县企业取得了多项国内外领先的先进工艺和先进产品。例如,鑫兴公司生产的无硒电解锰获得国际奖项,蓝天公司的次氧化锌回收方法发明专利国内领先,众鑫公司参与制定了国家标准。在铝基复合材料方面,湘投轻材主导起草了行业标准,恒裕公司填补了技术空白。此外,在先进储能和生物医药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绩,部分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较高。
明确工业定位 多措并举发展
泸溪县根据《湖南省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被认定为湘西州唯一一个“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型的县域发展考核县”,明确了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县域经济发展定位。近年来,该县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以打造湘西州新型工业标杆区为抓手,立足现有工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泸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一是强化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涉锰锌企业如蓝天公司、鑫海公司等均实施了技术改造项目,优化生产工艺、节约生产成本,提升清洁化、绿色化生产水平。同时,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围绕铝基高性能复合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及锂电池、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链,金源、泰和美等企业实施了新建项目,推动新兴产业不断做大做强。近三年来,锰锌钒企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有所下降,新兴产业产值比重则相应提高,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是强化企业培育,增强发展后劲。实施全过程式培育行动,从项目招商签约开始跟进,每年增补规模企业“种子选手”,并强化工信、统计、税务等部门联动,精准指导企业上规入统。近三年来,新增规模工业企业达15家。同时,全县重点围绕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培育库进行动态管理、优选优育,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单项冠军”。累计培育了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1个、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了72家科技服务机构,精准开展科技服务,为企业提供业务指导。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实施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该县强化金融服务高新科技企业,发展专精特新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达37家,省级新材料企业19家。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培育,累计建立各类省级科技研发平台25家。全县还强化产学研协同,搭建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大产学研协同创新力度,帮助40多家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50余项,形成了10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
四是强化服务导向,优化营商环境。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联企县级领导每季度走访企业1次以上,并对问题化解情况进行调度。研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建立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制,组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专班,搭建园区“帮代办”服务中心平台,推行职能部门述职测评机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2024年,成功帮助众鑫公司解决了一起历时3年、跨越3地、涉案金额超亿元的专利案件,创造了民营企业精准维权的“众鑫模式”。此外,泸溪县还被评为“湖南省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先进单位”,在2023年度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企业主观评价中排名第4。
改造传统产业 培育新兴动能
泸溪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紧扣“三个百亿”目标,即百亿GDP、百亿规工产值、百亿产业集群,全力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使用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通过启动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加快了电解锰、电解锌等重点行业的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清洁化改造。比如,电解锰产业向锰系合金、锰酸锂电池等方向延伸;电解锌产业则向微细球形锌粉、锌基合金等领域拓展。同时,还实施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和升级项目,如蓝天公司的电解锌生产工艺优化、鑫海公司的电解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等,都实现了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另一方面,促进新兴产业“大树长新枝”。加快了新能源及先进储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倍增发展。在铝基复合材料产业方面,提高了微细球形铝粉的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并推动产业向高纯铝粉、片状铝粉等下游延伸。在先进储能材料及锂电池产业方面,聚焦移动储能、家庭储能等细分领域,加快推动电芯制造和前沿技术的研究储备。在生物医药产业链方面,聚焦天然植物提取等领域,重点发展中成药保健品和动物营养系列产品。同时,还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如恒纬公司、奥科公司等的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注重布局和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紧盯行业风口和技术前沿,深挖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潜力。通过超前谋划和布局一批新兴产业,不断开拓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健全科创体系 夯实保障基石
泸溪县在科技创新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且有效的实践措施,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首先,在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方面,强化了顶层设计,积极对接湖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科技创新作为引导工业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为此,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不断完善支持科技创新和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框架,形成了明确的工作路线和任务书。同时,加强了统筹调度,县委、县政府每年定期研究科技创新和工业发展工作,确保各项议题得到及时研究、经费得到及时保障、困难得到及时解决。通过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和重点指标“指标长”推进机制,实现了对全县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全覆盖”,每月至少现场办公1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此外,还强化了政策激励,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对新获评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新创建的研发平台给予奖励,并设立工业发展基金,支持本土优势企业向专精特新、单项冠军方向发展。
其次,在加强特色产业创新方面,积极支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抢抓中部地区实施制造业重大科技改造升级工程的机遇,加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度,推进锰锌产业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研发了多项新产品。同时,着力发展壮大优势产业集群,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不同产业形态,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目前,全县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已成功入选湖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对象名单,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显著。此外,还加大了优质企业培育力度,建立健全企业培育库,鼓励组建“企业联盟”,推动形成生产要素共享、创新资源开放的企业成长格局。
最后,在夯实科创服务保障方面,着力建强孵化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加快推进高质量众创空间、双创示范基地智能化平台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同时,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施多项“产学研”战略合作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还全面加强了服务指导,常态化开展“三送三解三优”行动,搭建服务平台,组建科技专家服务团,发展科技服务机构,精准开展科技服务。在人才保障方面,出台多项政策文件,通过交流合作、技术攻关等形式汇聚了大量高端科技人才,并突出“本土化”育才,大力举办各类创业创新大赛,为科技创新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构建政策体系 助力工业发展
近年来,泸溪县在支持工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1+4”政策扶持体系。
“1”指的是《关于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这是该县支持工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了主攻方向,即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并确定了实施科技创新行动、产业集群行动、智赋万企行动、园区提能行动、绿色低碳行动、改革开放行动这“六大行动”的实现路径。同时,文件还从组织领导、金融扶持、用地需求、人才支撑、发展环境等方面强化了保障措施。
“4”则是指企业成长政策体系、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创品夺牌政策体系和财政保障政策体系。
首先,构建企业成长政策体系。建立了规下企业培育库,积极推动企业上规入统,对首次入规的企业给予10万元的奖励。同时,全县还建立了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机制,通过动态监测对企业运营状况进行跟踪分析,打造一批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单项冠军”,对获评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的奖励。
其次,构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创新平台建设和加大科研投入,对牵头建立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企业,在获批当年给予50万元的奖励。企业当年获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的,对认定为国家级、省级标准的,分别给予40万元、20万元的奖励。对获评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试点项目(车间)的企业,也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的奖励。
再者,全建创品夺牌政策体系。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创品夺牌活动,对当年获得国家、省级绿色工厂称号的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的奖励;对当年获得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称号的企业,给予20万元的奖励;对当年认定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单项冠军产品的,也分别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时,对当年获得省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奖励的企业,也给予10万元的奖励。
最后,构建财政保障政策体系。每年县财政都会统筹安排2000万元的工业发展资金,用于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奖补以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技术创新、绿色制造企业(项目)的奖励和企业纾困增效。
为了确保这些政策能够真正落地见效,该县还建好了“四张清单”:联企清单、政策清单、需求清单和满意清单。通过这“四张清单”,确保了政策能够精准送达企业,企业的需求能够得到及时响应和解决,企业的满意度能够持续提升。
优化营商环境 创新助企发展
泸溪县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了不少功夫。2023年,全县紧扣发展所需、改革所急、企业所盼、民心所向,以问题为导向,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创新方式方法,上门开展“三送三解三优”行动。具体来说,就是送服务上门、送培训上门、送政策上门。通过精准的定位和服务,炼强做优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赋能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先后为企业解决了40余个困难问题,组织了6次大型免费培训,培训人次达到1200多。
同时,出台一系列有力措施助企纾困解难。针对经济下行压力,连续几年出台了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十五条,以及工业经济稳增长五条措施等。这些措施为企业累计退税2736.7万元,帮助企业争取金融支持资金超5000万元。还为泸溪高新区7家企业成功争取到铝基新材料小微特色产业链奖补资金1500万元,为蓝天公司项目争取到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300万元。
在具体服务上,也有很多创新做法。比如,湖南奥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泸溪高新区时,园区管委会提供了从立项到投产的全流程“帮代办”服务。原本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办理下来的证件和手续,只花了6个月就办理了下来,为企业节约了100万左右的成本。
2024年,在制定出台系列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优化了全程代办服务,实行“3+3”精准服务模式。通过“人头对人头”联企机制、“1+1”响应机制、“清单+台账”落实机制,精准施策攻克难点、疏通堵点、消除痛点,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该县助力众鑫公司与攀钢集团专利纠纷维权成功的案例,得到了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的肯定性批示,并在全省进行交流推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发展,当企业陷入困境时,该县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向省市监部门、知识产权专家求援,最终帮助企业挽回了直接经济损失560余万元,避免了潜在关联损失超1亿元。
力推产业集群壮大 助促新质生产腾飞
泸溪县在产业集群发展和延伸产业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该县园区已经形成了以铝基高性能复合材料、锰锌钒合金材料等新材料为主导产业,以先进储能材料及锂电池、生物医药为特色产业的“一主一特”产业布局。2023年7月,泸溪县新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入选湖南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名单;2024年7月,泸溪县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又被湖南省工信厅列为湖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对象,这标志着泸溪县先进制造业迈上了产业集群发展的新台阶,该县采取了以下四项主要措施:
一是推动产业集群提质。坚持走“绿色、转型、高效、集群”的发展道路,结合泸溪高新区的产业实际,建立健全了链长制、产业协会和企业联合会同频发展、同向发力的特色产业推进机制。围绕铝基上下游产业进行强链、延链、补链,推动企业抱团发展、集群发展,持续推动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链的建设。
二是推动创新驱动提能。突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深化民营企业培优做强行动,持续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生态主导力的头部企业、链主企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科产金精准对接,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华美兴泰、泰和美、先伟阳光、先微康等企业在储能电池、生物医药、光引发剂等细分领域已经具备了技术优势。
三是推动数智赋能提效。坚持“以硬带软、软硬双强”的原则,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的深度融合,助力企业实现“上云、用数、赋智”。重点推进鑫海、蓝天、泰和美、奥科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制造向研发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制造转型。
四是推动绿色发展提优。深入推进传统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和重点行业的节能降碳改造,加大对涉锰锌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支持,不断优化生产工艺、节约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清洁化、绿色化生产水平。
泸溪恒裕科技公司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生产线。
同时,该县还科学定位了县内主导产业,重点发展锰锌钒新材料、铝基复合材料、锂电池及先进储能、生物医药、农产品精深加工五大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支持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全力推动产业链上下延伸,通过招商引进了一批重点项目,进一步壮大了全县的产业链。
这些举措有效实现了优势资源向主导产业的聚集,推动了更多优质科技型企业的聚集,并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紧盯目标强工业 三抓并举促发展
下一步,泸溪县将围绕“三盯三抓”来深化工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是紧盯基本目标,以新材料为主导产业,新能源和器材制造为特色产业,加速迈向“三个百亿”目标,即百亿GDP、百亿规工产值、百亿产业集群,打造新型工业化主导型县域经济强县。
二是紧盯新质生产力,注重高端化引领,培育国家级、省级企业创新平台;发挥智能化赋能,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突出绿色化支撑,推进绿色工业园区、绿色示范工厂建设,打造绿色制造管理体系。
三是紧盯科技创新,推进创新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建立科技研发机构,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加强高企培育,申报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
抓产业方面,将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多元招商,推动装备制造、数据信息产业从无到有,引进主导产业上下游企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打造百亿产业集群。
抓园区方面,以“五好”园区创建为引领,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完善基础配套设施。
抓服务方面,落实优惠政策,出台更多惠企政策,兑现奖补资金,凝聚强大工作合力,让泸溪成为企业发展的优选之地。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