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打造“民族元素”IP 赋能乡村融合发展

时间:2024-09-19 11:44:52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18期作者:郑亚芬

酉水河“梦里河湾—土家族传统建造艺术博物馆”的文旅体验,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何家岩万亩草场下苗绣工坊的飞针走线,既是武陵山区土家族姑娘们代代传承的独家技艺,也是当地女性增收的可靠途径;乌江之畔,龚滩古镇的石板街、古建筑、四合院,依托艺术季帮助当地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

近年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立足县域文化旅游资源实际,深度挖掘“土家族吊脚楼建造工艺”“酉州苗绣”“阳戏”等传统文化,实施文化、旅游、农业循环赋能发展模式,探索“共富乡村”基层发展实践经验,用好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等多方帮扶力量,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布局乡村新业态、培育乡村CEO,有力促进乡村运营发展,吸引返乡创业人才,带动农村人口就业增收,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强村富民新路子。

梦里河湾—土家族传统建造艺术博物馆。 (2).jpg

土家族吊脚楼,匠心打磨的致富密码

“我们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研究生、跟着导师前来调研。”酉水河上,一群大学生正坐着乌篷船,荡行在碧波微漾的河面上,满脸兴奋地介绍着他们此行的目的,“听说这里有一个目前全国土家族地区面积最大、结构最多样的木石结构土家传统建筑群。土家族传统建筑很多技艺都濒临失传,我们特地来参观学习”。

“梦里河湾—土家族传统建造艺术博物馆”位于酉阳县后溪镇境内的河湾山寨,山寨历史文化悠久、自然景色宜人,集青山、绿水、古寨、土家族文化于一身。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土家山寨”,是土家族文化发祥地,是中国传统村落、重庆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整个博物馆建筑群依山而建、临溪而立,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有传统建筑10余种,使用木材近4000立方米、石材上万立方米,汇聚了六角楼、八角楼、金瓜、绣球等土家族木石结构吊脚楼建造的大量经典传统技艺。

“梦里河湾—土家族传统建筑艺术博物馆”被世界著名百强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导师克里斯丽娜称为“it is the living fossi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al art”(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活化石)。这里已成为河湾山寨的文化地标和游客打卡地,近几年海内外大中小学生纷纷前来调研和社会实践。来此打卡游玩的游客每年超过20万人次,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数千万元的经济收入。

单一是建造这座博物馆的负责人,不仅对土家族吊脚楼的建造技艺有深刻的了解,还致力于要把这门传统技艺永久留存。他说:“从开始建造这个博物馆到现在已经用了7年,投入资金5000万元左右,找的几十名土家族老工匠平均年龄都在70岁以上。我们不仅留下涵盖民居、书院等各类场景的建筑实物,还把土家族木石结构吊脚楼建造的大量经典传统技艺拍摄成了6000多个珍贵视频。”

借着研学及旅游的热潮,当地政府立足资源禀赋,谋划布局了高中端民宿、土家族特色农家乐、乌篷船观光打卡、柚子龟文创等系列乡村业态。“今年上半年,河湾村共接待游客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0多万元,销售农特产品187万元。”酉水河镇负责人说,“回引返乡创业人员20名开民宿、农家乐,这带动了周边农户售卖家养的鸡鸭猪、种植的土豆白菜、自制的豆腐乳油焖笋,还有河里打捞晒干的小鱼虾,后备箱经济成效明显。”

76岁的白开贵有60年的木匠手艺,是建造吊脚楼博物馆的掌墨师傅,他激动地说:“我们这些老人其实挺感谢单总的,我做了一辈子的木工,眼看着手艺就要失传,每天三顿饭吃完,蹲在门口抽几口旱烟,瞅着日头明晃晃地往下落,又挣不上钱,心里头啊空落落的。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这群人全都成了巴渝工匠,每个月的工资都有六七千元,去年《人民日报》还来采访我了,年轻人也陆续回来了,我最近还收了两个徒弟,村子也热闹起来了……”

“梦里河湾—土家族传统建造艺术博物馆”负责人单一(右)致力于把土家族吊脚楼传统建造工艺永久留存下来。 (2).jpg

“梦里河湾—土家族传统建造艺术博物馆”负责人单一(右)致力于把土家族吊脚楼传统建造工艺永久留存下来。

“月印禅心水抚琴,山空云净花无影”。站在博物馆独具特色的三面悬空土家吊脚楼——两河书院的楼上,单一出口成章。他又在给游客们介绍这栋悬空吊角楼“屹立悬崖边,融于山水间”的独特审美意境和高超的传统建造智慧,令人不禁遐想:他当初纯粹的传承土家族传统吊脚楼文化的念头里,一定不会料到竟给河湾村带来了如此蓬勃的发展新机遇吧。

酉州苗绣,用心编制的幸福花样

在花田乡何家岩村苗绣工坊的现场,二十几名乡村妇女正在飞针走线。这些人中,有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有质朴憨厚的大婶,也有朝气蓬勃的大姑娘小媳妇 ,几个学龄前的小朋友正在工坊前的坝子上欢快地玩耍。

酉州苗绣是渝东南一带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技艺,至今已经有1600多年历史,是酉阳人民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曾经的酉州苗绣主要以服饰为载体,因针法多样、技艺精湛而闻名遐迩,每种图案纹样都有独特寓意,表达了酉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

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村的绣娘们以传统技艺绣出美好新生活。 (2).jpg

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村的绣娘们以传统技艺绣出美好新生活。

“我今年88岁了,老伴去世了,姑娘已经出嫁,两个儿子也已成家,以前孩子们不放心我孤单一个人,两个儿子总要留一个在家里陪我。孙子们要上学,在家里种庄稼也赚不到几个钱。”满头银发的喻淑娥说道,“现在不一样了,自从村里开起了苗绣工坊,我打小纳鞋底学会的手艺就派上了用场,几个老姊妹在院子里做伴聊天,说话间就把钱挣了,儿子媳妇也不用再担心我孤单,都出去打工挣钱了。”

“我们公司采取‘公司+苗绣工坊+乡村绣娘’的模式,按照年龄段对三类‘绣娘’进行分工,让空巢老人老有所依、让残疾人士自食其力、让留守妇女既能照顾家庭又能通过工坊创收养家。”酉州苗绣传承人陈国桃介绍。前些年,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支持下,她带领团队深入酉阳偏远乡村进行苗绣技能培训,并在曾经的深度贫困乡(村)建立苗绣非遗扶贫工坊,脱贫攻坚以来,共培训了5260余名乡村妇女,让曾经低收入甚至零收入的乡村妇女通过苗绣产业参与乡村旅游,实现人均年增收1.5万—5万元不等。

25岁的何佳艺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务工,有一天刷抖音的时候,看到村里人绣出的作品入选“一带一路”峰会、“上合峰会”国礼,震惊之余深感自豪,老祖宗们传下来的东西原来这么宝贝!很快,她回乡创业,传承苗绣非遗文化。因为年轻、悟性好,何佳艺很快成为优秀绣娘,每月能挣5000多元,一点不比在外打工收入少。

经过10多年的努力,酉州苗绣获得国内外各项荣誉50余项,陈国桃的公司被评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何家岩苗绣非遗工坊被认定为“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酉州苗绣亮相“新加坡·重庆周”系列活动,系列产品入驻国家非遗馆。

 通过集中培训、传技带徒的培养机制,酉阳县越来越多的绣娘得到了认定,实现了稳定就业。越来越多的妈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越来越多的老人不再空巢,酉州苗绣,不仅绣鼓了群众的腰包,也绣出了更多的欢声笑语。

艺术季,创新业态的山乡巨变

“轻舟慢,乌江长,一叶飘渡过画廊;石板街、老院墙,一梦回首情悠长。”这首优美的歌曲唱的是酉阳县龚滩古镇。这座古镇坐落于乌江之畔,距今大约1800年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被誉为“中国十大古村镇”,是“千里乌江,百里画廊”的起点,有“巴蜀第一镇”“绝壁上的音符”之称。古镇石板街光可鉴人,文物古建筑别具一格,四合院古朴幽静,土家族吊脚楼形态各异,著名画家吴冠中称它“是唐街,是宋城,是爷爷奶奶的家”。

近年来,为进一步助推文旅融合,酉阳县紧紧抓住龚滩写生资源丰富的天然禀赋,始终围绕品牌创优创特,持续加大写生旅游建设,通过开展写生季、音乐季系列活动,深入策划主题鲜明的研学游、毕业游、康养游、节日游活动,推动以“活动+”引进教育实践、艺术实践、艺术创作等方式,发展构建“艺术+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自2017年开始,全国高校师生龚滩古镇写生艺术季已经举办了八届,吸引了北京、上海、云南、四川、河南、河北、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广西、福建、安徽、山东等20余个省份超过10万名艺术家和艺术师生,来此寻找心中的乡愁记忆和世外桃源。”龚滩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写生是景区最为独特的一张名片,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景区旅游文化品位内涵,还带动了当地群众的就近就业,自写生季开始以来,常态化解决当地居民保洁、安保、水手、讲解、售票等工作岗位80余个。文化和旅游产业从业人数从2019年的1250人增长到现在的2000余人,并通过不断引导居民发展旅游配套服务,产业实现增收致富,惠及周边居民3300余户1万余人。”

来自各地的画家齐聚龚滩“艺术季”。 (2).jpg

来自各地的画家齐聚龚滩“艺术季”。

“我们这里包吃包住,每人每天100元,我家的房子,除了一楼餐厅和自家居住外,楼上的几层都改装成了民宿。”当地居民田浩然说,“基本不愁客源,龚滩名气大,来旅游的人多,每年写生季和音乐季房间都打挤(紧张),这碗旅游饭,我们算是吃着了。”

在文旅产业的助推下,当地政府进一步强化抓要素配套促“产品创新”。持续推进龚滩夜间旅游经济建设,围绕“乌江夜航”“古镇夜娱”,引进夜间购物、艺术夜市等业态,完善船舶商店种类,引入小酒馆、快餐等消费业态,持续丰富杂技演出、书画展示等互动服务,鼓励古镇有条件的场馆、书馆、店铺延长开放时间,全面打造水上夜市、古镇夜市,做大夜间畅游、夜间二销产品等消费升级;延伸一批写生产品、文创产品,展示一批农特产品、体验产品,把居民转化为卖家,实现从“卖景点”到“卖文化”的迭代升级。

2023年,酉阳接待游客达6亿人次,在携程口碑榜重庆排名中位列第一,开发“基地+景点+产业”“文旅+研学”等精品线路,推出果蔬采摘、手工制作等农耕体验项目10余个,全年接待游客3073.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1.63亿元,同比增长44.78%和49.23%,实现游客数量、旅游消费双提升。

“酉阳已经正式入选‘2024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100强榜单’,入选‘全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名单’。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县域文化旅游资源实际,坚持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导向,创新探索文旅价值转换新路径,推动全县农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酉阳县文旅委主任左文清说。(作者单位: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委)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本刊特稿    
部委省市

打造“民族元素”IP 赋能乡村融合发展

时间:2024-09-19 11:44:52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18期

作者:郑亚芬

酉水河“梦里河湾—土家族传统建造艺术博物馆”的文旅体验,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何家岩万亩草场下苗绣工坊的飞针走线,既是武陵山区土家族姑娘们代代传承的独家技艺,也是当地女性增收的可靠途径;乌江之畔,龚滩古镇的石板街、古建筑、四合院,依托艺术季帮助当地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

近年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立足县域文化旅游资源实际,深度挖掘“土家族吊脚楼建造工艺”“酉州苗绣”“阳戏”等传统文化,实施文化、旅游、农业循环赋能发展模式,探索“共富乡村”基层发展实践经验,用好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等多方帮扶力量,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布局乡村新业态、培育乡村CEO,有力促进乡村运营发展,吸引返乡创业人才,带动农村人口就业增收,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强村富民新路子。

梦里河湾—土家族传统建造艺术博物馆。 (2).jpg

土家族吊脚楼,匠心打磨的致富密码

“我们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研究生、跟着导师前来调研。”酉水河上,一群大学生正坐着乌篷船,荡行在碧波微漾的河面上,满脸兴奋地介绍着他们此行的目的,“听说这里有一个目前全国土家族地区面积最大、结构最多样的木石结构土家传统建筑群。土家族传统建筑很多技艺都濒临失传,我们特地来参观学习”。

“梦里河湾—土家族传统建造艺术博物馆”位于酉阳县后溪镇境内的河湾山寨,山寨历史文化悠久、自然景色宜人,集青山、绿水、古寨、土家族文化于一身。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土家山寨”,是土家族文化发祥地,是中国传统村落、重庆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整个博物馆建筑群依山而建、临溪而立,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有传统建筑10余种,使用木材近4000立方米、石材上万立方米,汇聚了六角楼、八角楼、金瓜、绣球等土家族木石结构吊脚楼建造的大量经典传统技艺。

“梦里河湾—土家族传统建筑艺术博物馆”被世界著名百强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导师克里斯丽娜称为“it is the living fossi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al art”(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活化石)。这里已成为河湾山寨的文化地标和游客打卡地,近几年海内外大中小学生纷纷前来调研和社会实践。来此打卡游玩的游客每年超过20万人次,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数千万元的经济收入。

单一是建造这座博物馆的负责人,不仅对土家族吊脚楼的建造技艺有深刻的了解,还致力于要把这门传统技艺永久留存。他说:“从开始建造这个博物馆到现在已经用了7年,投入资金5000万元左右,找的几十名土家族老工匠平均年龄都在70岁以上。我们不仅留下涵盖民居、书院等各类场景的建筑实物,还把土家族木石结构吊脚楼建造的大量经典传统技艺拍摄成了6000多个珍贵视频。”

借着研学及旅游的热潮,当地政府立足资源禀赋,谋划布局了高中端民宿、土家族特色农家乐、乌篷船观光打卡、柚子龟文创等系列乡村业态。“今年上半年,河湾村共接待游客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0多万元,销售农特产品187万元。”酉水河镇负责人说,“回引返乡创业人员20名开民宿、农家乐,这带动了周边农户售卖家养的鸡鸭猪、种植的土豆白菜、自制的豆腐乳油焖笋,还有河里打捞晒干的小鱼虾,后备箱经济成效明显。”

76岁的白开贵有60年的木匠手艺,是建造吊脚楼博物馆的掌墨师傅,他激动地说:“我们这些老人其实挺感谢单总的,我做了一辈子的木工,眼看着手艺就要失传,每天三顿饭吃完,蹲在门口抽几口旱烟,瞅着日头明晃晃地往下落,又挣不上钱,心里头啊空落落的。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这群人全都成了巴渝工匠,每个月的工资都有六七千元,去年《人民日报》还来采访我了,年轻人也陆续回来了,我最近还收了两个徒弟,村子也热闹起来了……”

“梦里河湾—土家族传统建造艺术博物馆”负责人单一(右)致力于把土家族吊脚楼传统建造工艺永久留存下来。 (2).jpg

“梦里河湾—土家族传统建造艺术博物馆”负责人单一(右)致力于把土家族吊脚楼传统建造工艺永久留存下来。

“月印禅心水抚琴,山空云净花无影”。站在博物馆独具特色的三面悬空土家吊脚楼——两河书院的楼上,单一出口成章。他又在给游客们介绍这栋悬空吊角楼“屹立悬崖边,融于山水间”的独特审美意境和高超的传统建造智慧,令人不禁遐想:他当初纯粹的传承土家族传统吊脚楼文化的念头里,一定不会料到竟给河湾村带来了如此蓬勃的发展新机遇吧。

酉州苗绣,用心编制的幸福花样

在花田乡何家岩村苗绣工坊的现场,二十几名乡村妇女正在飞针走线。这些人中,有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有质朴憨厚的大婶,也有朝气蓬勃的大姑娘小媳妇 ,几个学龄前的小朋友正在工坊前的坝子上欢快地玩耍。

酉州苗绣是渝东南一带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技艺,至今已经有1600多年历史,是酉阳人民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曾经的酉州苗绣主要以服饰为载体,因针法多样、技艺精湛而闻名遐迩,每种图案纹样都有独特寓意,表达了酉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

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村的绣娘们以传统技艺绣出美好新生活。 (2).jpg

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村的绣娘们以传统技艺绣出美好新生活。

“我今年88岁了,老伴去世了,姑娘已经出嫁,两个儿子也已成家,以前孩子们不放心我孤单一个人,两个儿子总要留一个在家里陪我。孙子们要上学,在家里种庄稼也赚不到几个钱。”满头银发的喻淑娥说道,“现在不一样了,自从村里开起了苗绣工坊,我打小纳鞋底学会的手艺就派上了用场,几个老姊妹在院子里做伴聊天,说话间就把钱挣了,儿子媳妇也不用再担心我孤单,都出去打工挣钱了。”

“我们公司采取‘公司+苗绣工坊+乡村绣娘’的模式,按照年龄段对三类‘绣娘’进行分工,让空巢老人老有所依、让残疾人士自食其力、让留守妇女既能照顾家庭又能通过工坊创收养家。”酉州苗绣传承人陈国桃介绍。前些年,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支持下,她带领团队深入酉阳偏远乡村进行苗绣技能培训,并在曾经的深度贫困乡(村)建立苗绣非遗扶贫工坊,脱贫攻坚以来,共培训了5260余名乡村妇女,让曾经低收入甚至零收入的乡村妇女通过苗绣产业参与乡村旅游,实现人均年增收1.5万—5万元不等。

25岁的何佳艺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务工,有一天刷抖音的时候,看到村里人绣出的作品入选“一带一路”峰会、“上合峰会”国礼,震惊之余深感自豪,老祖宗们传下来的东西原来这么宝贝!很快,她回乡创业,传承苗绣非遗文化。因为年轻、悟性好,何佳艺很快成为优秀绣娘,每月能挣5000多元,一点不比在外打工收入少。

经过10多年的努力,酉州苗绣获得国内外各项荣誉50余项,陈国桃的公司被评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何家岩苗绣非遗工坊被认定为“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酉州苗绣亮相“新加坡·重庆周”系列活动,系列产品入驻国家非遗馆。

 通过集中培训、传技带徒的培养机制,酉阳县越来越多的绣娘得到了认定,实现了稳定就业。越来越多的妈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越来越多的老人不再空巢,酉州苗绣,不仅绣鼓了群众的腰包,也绣出了更多的欢声笑语。

艺术季,创新业态的山乡巨变

“轻舟慢,乌江长,一叶飘渡过画廊;石板街、老院墙,一梦回首情悠长。”这首优美的歌曲唱的是酉阳县龚滩古镇。这座古镇坐落于乌江之畔,距今大约1800年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被誉为“中国十大古村镇”,是“千里乌江,百里画廊”的起点,有“巴蜀第一镇”“绝壁上的音符”之称。古镇石板街光可鉴人,文物古建筑别具一格,四合院古朴幽静,土家族吊脚楼形态各异,著名画家吴冠中称它“是唐街,是宋城,是爷爷奶奶的家”。

近年来,为进一步助推文旅融合,酉阳县紧紧抓住龚滩写生资源丰富的天然禀赋,始终围绕品牌创优创特,持续加大写生旅游建设,通过开展写生季、音乐季系列活动,深入策划主题鲜明的研学游、毕业游、康养游、节日游活动,推动以“活动+”引进教育实践、艺术实践、艺术创作等方式,发展构建“艺术+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自2017年开始,全国高校师生龚滩古镇写生艺术季已经举办了八届,吸引了北京、上海、云南、四川、河南、河北、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广西、福建、安徽、山东等20余个省份超过10万名艺术家和艺术师生,来此寻找心中的乡愁记忆和世外桃源。”龚滩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写生是景区最为独特的一张名片,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景区旅游文化品位内涵,还带动了当地群众的就近就业,自写生季开始以来,常态化解决当地居民保洁、安保、水手、讲解、售票等工作岗位80余个。文化和旅游产业从业人数从2019年的1250人增长到现在的2000余人,并通过不断引导居民发展旅游配套服务,产业实现增收致富,惠及周边居民3300余户1万余人。”

来自各地的画家齐聚龚滩“艺术季”。 (2).jpg

来自各地的画家齐聚龚滩“艺术季”。

“我们这里包吃包住,每人每天100元,我家的房子,除了一楼餐厅和自家居住外,楼上的几层都改装成了民宿。”当地居民田浩然说,“基本不愁客源,龚滩名气大,来旅游的人多,每年写生季和音乐季房间都打挤(紧张),这碗旅游饭,我们算是吃着了。”

在文旅产业的助推下,当地政府进一步强化抓要素配套促“产品创新”。持续推进龚滩夜间旅游经济建设,围绕“乌江夜航”“古镇夜娱”,引进夜间购物、艺术夜市等业态,完善船舶商店种类,引入小酒馆、快餐等消费业态,持续丰富杂技演出、书画展示等互动服务,鼓励古镇有条件的场馆、书馆、店铺延长开放时间,全面打造水上夜市、古镇夜市,做大夜间畅游、夜间二销产品等消费升级;延伸一批写生产品、文创产品,展示一批农特产品、体验产品,把居民转化为卖家,实现从“卖景点”到“卖文化”的迭代升级。

2023年,酉阳接待游客达6亿人次,在携程口碑榜重庆排名中位列第一,开发“基地+景点+产业”“文旅+研学”等精品线路,推出果蔬采摘、手工制作等农耕体验项目10余个,全年接待游客3073.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1.63亿元,同比增长44.78%和49.23%,实现游客数量、旅游消费双提升。

“酉阳已经正式入选‘2024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100强榜单’,入选‘全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名单’。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县域文化旅游资源实际,坚持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导向,创新探索文旅价值转换新路径,推动全县农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酉阳县文旅委主任左文清说。(作者单位: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委)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