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线传真

德胜村:从贫到富的华丽转变 ——记河北省张北县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

时间:2025-03-25 15:30:09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高洋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的坝上地区,有一个村庄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当中闪闪发光,它就是德胜村。而引领德胜村走向辉煌的领路人,便是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他宛如一位坚毅的舵手,在时代的浪潮中,带领德胜村的村民们乘风破浪,驶向幸福的彼岸。

叶润兵,这位在德胜村土地上深耕几十载的基层干部,身上挂满了荣誉勋章,每一项荣誉都见证着他为村庄发展付出的心血与汗水。2016年7月,张北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7月,张北县委评授予“优秀党支部书记”2017年12月,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2019年7月,张北县委授予“优秀党支部书记”2020年6月,省委组织部授予“乡村振兴领头羊荣誉称号”2021年4月,河北省委政府授予“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2年2月,被评为2022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手2025年3月被中宣部授抒第十批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这些荣誉,是叶润兵人生中的璀璨星光,更是他为德胜村发展拼搏奋斗的有力见证。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带领党支部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是他对这片土地和村民深深的热爱。在叶润兵的带领下,德胜村正以崭新的姿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书写着更加辉煌的篇章。

建强战斗堡垒,点燃脱贫希望之火

十年前的德胜村,贫困是刻在这片土地上的深深印记。靠天吃饭的传统农牧业,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一半,村级集体经济几乎为零。村民们也曾试图改变,从 2013年起,有人尝试养兔子,有人发展青储饲料,可各家各户单打独斗,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支持,一两年的折腾后,希望的火苗在现实的打击下渐渐熄灭,村民们陷入了迷茫和无奈。

2017年1月24日,农历春节前夕,书记踏着皑皑白雪来到德胜村。这一天,如同冬日里的暖阳,照亮了德胜村前行的道路。书记走进困难群众家中,察看住房、生活设施,与村民们一起算支出账,谋脱贫计。他的到来,给村民们带来了变化。

“要汇聚全村力量,把马铃薯种薯育种产业、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壮大。首要的就是建强堡垒,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书记的嘱托,成为德胜村党支部奋斗的目标和动力。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深知,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要想打赢这场仗,必须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队伍。

叶润兵,这位在村里工作了10余年的老支书,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他的眼神中却始终透着坚定和执着。为了建强村“两委”班子,他不辞辛劳,四处奔走。2018年、2021年,德胜村先后两次进行“两委”班子换届,叶润兵积极动员在外创业致富能手和返乡大学生回村参与建设。他一家一家地走访,一次一次地谈心,用自己的真诚和热情打动了这些年轻人。在他的努力下,一批有知识、有能力、有担当的年轻人加入了村“两委”班子,形成了老中青梯次配备的多元化领导班子。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让村 “两委” 班子焕发出新的活力,村干部引领发展的“领头羊”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为了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德胜村党支部建立了设岗定职、评星定级等激励机制,组织实施“我是党员我带头”“我为群众办实事” 等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党员们冲锋在前,吃苦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党员刘桂荣,在试种马铃薯原原种时,不仅自己带头种,还把在外打工学到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村民。哪家遇到技术难题,只要一个电话,他就会立刻赶到,手把手地指导。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马铃薯原原种种植的行列中来。

在党支部的引领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下,德胜村全体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为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坚强战斗堡垒,为德胜村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实干壮大产业,铺就致富康庄大道

张北草原气候寒凉,昼夜温差大,是天然的马铃薯微型薯培育基地。曾经,个别村民自发尝试种植马铃薯微型薯,但受成本、技术、抗风险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产业一直未能形成规模。德胜村党支部深刻认识到,要想让马铃薯微型薯产业真正发展起来,必须走集体化、规模化之路。

说干就干,德胜村党支部积极行动起来。他们四处奔波,争取项目资金,建设300亩马铃薯微型薯育种园区和加工园区,建成育种大棚 280个。为了解决技术难题,叶润兵带领班子成员跑县里市里,引进大农种业、北京裕农等企业,与他们开展合作,将马铃薯生产纳入龙头企业生产销售全流程。在合作过程中,叶润兵经常泡在大棚里,向企业的技术人员请教,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他还组织村民参加技术培训,让每一位村民都能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

为了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德胜村注册了御富德胜马铃薯原种商标,并取得国家绿色认证。经过几年的努力,德胜村的种薯育种产业逐步实现了市场化、标准化、网络化。如今,全村已有180余户村民承包大棚,每个大棚年产出种薯14万粒以上,年纯收入达2万余元。马铃薯微型薯成了村民们的“金豆豆”,为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张家口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德胜村年均日照3000多小时。如何让这些自然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德胜村党支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建成2座共计500千瓦光伏电站。为了让光伏电站发挥更大的效益,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和班子成员绞尽脑汁。他们四处寻找合作企业,最终以市场化机制引入企业投资,流转2600多亩荒山草地,建成5万千瓦的农光互补电站。电站建成后,土地流转和设备维护收益近160万元,村民们不仅有了稳定的租金收入,还能在电站打工,增加了一份工资收入。一排排光伏发电板矗立在乡村田野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就像一片片“铁杆庄稼”,为德胜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推进民居改造过程中,叶润兵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好机会。他决定抓住这个机遇,将旧村舍改建为精装修二层楼房,发展民宿旅游。然而,发展民宿旅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钱从哪里来?叶润兵没有退缩,他积极采纳党员群众的意见,流转村集体土地作为建设资金,引入德胜实业集团统一规划建设新民居和精品民宿。在建设过程中,叶润兵每天都守在施工现场,监督工程质量,协调解决各种问题。他对每一个细节都严格要求,力求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民宿小院。

在叶润兵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德胜味原舍”“定制田园公社”“牧场美术馆” 等独具特色的民宿小院应运而生,建成民宿样本房42 套。同时,德胜村还发展以生态观光、农业科技展示、农光互补和民宿参观等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产业。如今,每到夏秋季节,京津冀地区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德胜村年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直接收益60多万元,被誉为“京北民宿第一村”。

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德胜村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光伏板下种起了药材、牧草,马铃薯棚外打造了果蔬采摘、观光游览项目。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为德胜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2023年,德胜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520元,村集体收入222万元,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华丽转身。

建设美丽乡村,绘就幸福生活画卷

“有新房住,有活儿干,有钱赚,还有时间唱歌跳舞。现在跟以前真是不一样了。心里高兴着哩。”这是很多德胜村村民的共同心声。如今的德胜村,已经成为坝上草原美丽乡村的代表,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气息。

走进德胜村,平坦宽阔的主街道干净整洁,道路两旁金叶榆、松树郁郁葱葱,丁香花随风摇曳,散发出阵阵芳香。自来水入户、地下给水排水、污水处理、电力配套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73岁的老党员吕占举感慨地说:“村里还统一给家里铺了地暖,冬天再也不用挨冻了。现在的日子真好啊,这都多亏了党支部。”

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明也要跟上。德胜村党支部主导建设了德胜印象展馆,展馆里展示着德胜村的脱贫历程和发展成就,记录着德胜人的奋斗身影。在这里,每一件展品、每一张照片都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见证着德胜村的沧桑巨变。叶润兵骄傲地说:“我们要让更多人了解德胜村的脱贫致富经验,把德胜村的故事代代流传下去。”

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还举办了道德银行和爱心超市,鼓励村民参与集体劳动和公益事业进行积分兑换。村民们积极响应,纷纷投身到各种活动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村民们的文明素质得到了提升,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村里还开展各类典型选树活动,评选出“文明家庭”“致富能手”等先进典型,让崇尚道德、争当好人的良好风气吹遍德胜村的每个角落。

2022年8月,第三届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在德胜村举行。15栋智能化、零耗能的独特建筑尽显绿色之美、科技之美,成为德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次竞赛的举办,不仅提升了德胜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德胜村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德胜村更是先后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

“我们村2024年村集体经济达到24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万元。”叶润兵表示,如今,德胜村把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打出组合拳,产业由单打独斗变成全面开花,村庄美了,村民富了,德胜村正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从曾经的贫困落后到如今的富裕美丽,德胜村的变化令人惊叹。这一切都离不开德胜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像叶润兵这样的党员干部的辛勤付出,离不开全体村民的团结奋斗。德胜村的成功经验,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它让我们看到,只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明确的发展思路,有真抓实干的精神,有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乡村振兴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德胜村还在不断探索、不断前进。未来,他们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拓展新的产业项目,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让德胜村的明天更加美好。而我们,在为德胜村的成就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应该思考:在自己的生活中,是否也有像德胜村这样需要我们去努力改变的地方?我们能否从德胜村的发展历程中汲取力量,为自己的家乡、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相信德胜村的故事,会激励着更多的人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姚澜
标签一线传真    
基层动态

德胜村:从贫到富的华丽转变 ——记河北省张北县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

时间:2025-03-25 15:30:09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高洋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的坝上地区,有一个村庄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当中闪闪发光,它就是德胜村。而引领德胜村走向辉煌的领路人,便是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他宛如一位坚毅的舵手,在时代的浪潮中,带领德胜村的村民们乘风破浪,驶向幸福的彼岸。

叶润兵,这位在德胜村土地上深耕几十载的基层干部,身上挂满了荣誉勋章,每一项荣誉都见证着他为村庄发展付出的心血与汗水。2016年7月,张北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7月,张北县委评授予“优秀党支部书记”2017年12月,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2019年7月,张北县委授予“优秀党支部书记”2020年6月,省委组织部授予“乡村振兴领头羊荣誉称号”2021年4月,河北省委政府授予“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2年2月,被评为2022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手2025年3月被中宣部授抒第十批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这些荣誉,是叶润兵人生中的璀璨星光,更是他为德胜村发展拼搏奋斗的有力见证。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带领党支部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是他对这片土地和村民深深的热爱。在叶润兵的带领下,德胜村正以崭新的姿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书写着更加辉煌的篇章。

建强战斗堡垒,点燃脱贫希望之火

十年前的德胜村,贫困是刻在这片土地上的深深印记。靠天吃饭的传统农牧业,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一半,村级集体经济几乎为零。村民们也曾试图改变,从 2013年起,有人尝试养兔子,有人发展青储饲料,可各家各户单打独斗,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支持,一两年的折腾后,希望的火苗在现实的打击下渐渐熄灭,村民们陷入了迷茫和无奈。

2017年1月24日,农历春节前夕,书记踏着皑皑白雪来到德胜村。这一天,如同冬日里的暖阳,照亮了德胜村前行的道路。书记走进困难群众家中,察看住房、生活设施,与村民们一起算支出账,谋脱贫计。他的到来,给村民们带来了变化。

“要汇聚全村力量,把马铃薯种薯育种产业、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壮大。首要的就是建强堡垒,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书记的嘱托,成为德胜村党支部奋斗的目标和动力。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深知,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要想打赢这场仗,必须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队伍。

叶润兵,这位在村里工作了10余年的老支书,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他的眼神中却始终透着坚定和执着。为了建强村“两委”班子,他不辞辛劳,四处奔走。2018年、2021年,德胜村先后两次进行“两委”班子换届,叶润兵积极动员在外创业致富能手和返乡大学生回村参与建设。他一家一家地走访,一次一次地谈心,用自己的真诚和热情打动了这些年轻人。在他的努力下,一批有知识、有能力、有担当的年轻人加入了村“两委”班子,形成了老中青梯次配备的多元化领导班子。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让村 “两委” 班子焕发出新的活力,村干部引领发展的“领头羊”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为了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德胜村党支部建立了设岗定职、评星定级等激励机制,组织实施“我是党员我带头”“我为群众办实事” 等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党员们冲锋在前,吃苦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党员刘桂荣,在试种马铃薯原原种时,不仅自己带头种,还把在外打工学到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村民。哪家遇到技术难题,只要一个电话,他就会立刻赶到,手把手地指导。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马铃薯原原种种植的行列中来。

在党支部的引领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下,德胜村全体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为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坚强战斗堡垒,为德胜村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实干壮大产业,铺就致富康庄大道

张北草原气候寒凉,昼夜温差大,是天然的马铃薯微型薯培育基地。曾经,个别村民自发尝试种植马铃薯微型薯,但受成本、技术、抗风险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产业一直未能形成规模。德胜村党支部深刻认识到,要想让马铃薯微型薯产业真正发展起来,必须走集体化、规模化之路。

说干就干,德胜村党支部积极行动起来。他们四处奔波,争取项目资金,建设300亩马铃薯微型薯育种园区和加工园区,建成育种大棚 280个。为了解决技术难题,叶润兵带领班子成员跑县里市里,引进大农种业、北京裕农等企业,与他们开展合作,将马铃薯生产纳入龙头企业生产销售全流程。在合作过程中,叶润兵经常泡在大棚里,向企业的技术人员请教,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他还组织村民参加技术培训,让每一位村民都能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

为了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德胜村注册了御富德胜马铃薯原种商标,并取得国家绿色认证。经过几年的努力,德胜村的种薯育种产业逐步实现了市场化、标准化、网络化。如今,全村已有180余户村民承包大棚,每个大棚年产出种薯14万粒以上,年纯收入达2万余元。马铃薯微型薯成了村民们的“金豆豆”,为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张家口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德胜村年均日照3000多小时。如何让这些自然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德胜村党支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建成2座共计500千瓦光伏电站。为了让光伏电站发挥更大的效益,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和班子成员绞尽脑汁。他们四处寻找合作企业,最终以市场化机制引入企业投资,流转2600多亩荒山草地,建成5万千瓦的农光互补电站。电站建成后,土地流转和设备维护收益近160万元,村民们不仅有了稳定的租金收入,还能在电站打工,增加了一份工资收入。一排排光伏发电板矗立在乡村田野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就像一片片“铁杆庄稼”,为德胜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推进民居改造过程中,叶润兵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好机会。他决定抓住这个机遇,将旧村舍改建为精装修二层楼房,发展民宿旅游。然而,发展民宿旅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钱从哪里来?叶润兵没有退缩,他积极采纳党员群众的意见,流转村集体土地作为建设资金,引入德胜实业集团统一规划建设新民居和精品民宿。在建设过程中,叶润兵每天都守在施工现场,监督工程质量,协调解决各种问题。他对每一个细节都严格要求,力求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民宿小院。

在叶润兵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德胜味原舍”“定制田园公社”“牧场美术馆” 等独具特色的民宿小院应运而生,建成民宿样本房42 套。同时,德胜村还发展以生态观光、农业科技展示、农光互补和民宿参观等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产业。如今,每到夏秋季节,京津冀地区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德胜村年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直接收益60多万元,被誉为“京北民宿第一村”。

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德胜村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光伏板下种起了药材、牧草,马铃薯棚外打造了果蔬采摘、观光游览项目。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为德胜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2023年,德胜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520元,村集体收入222万元,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华丽转身。

建设美丽乡村,绘就幸福生活画卷

“有新房住,有活儿干,有钱赚,还有时间唱歌跳舞。现在跟以前真是不一样了。心里高兴着哩。”这是很多德胜村村民的共同心声。如今的德胜村,已经成为坝上草原美丽乡村的代表,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气息。

走进德胜村,平坦宽阔的主街道干净整洁,道路两旁金叶榆、松树郁郁葱葱,丁香花随风摇曳,散发出阵阵芳香。自来水入户、地下给水排水、污水处理、电力配套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73岁的老党员吕占举感慨地说:“村里还统一给家里铺了地暖,冬天再也不用挨冻了。现在的日子真好啊,这都多亏了党支部。”

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明也要跟上。德胜村党支部主导建设了德胜印象展馆,展馆里展示着德胜村的脱贫历程和发展成就,记录着德胜人的奋斗身影。在这里,每一件展品、每一张照片都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见证着德胜村的沧桑巨变。叶润兵骄傲地说:“我们要让更多人了解德胜村的脱贫致富经验,把德胜村的故事代代流传下去。”

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还举办了道德银行和爱心超市,鼓励村民参与集体劳动和公益事业进行积分兑换。村民们积极响应,纷纷投身到各种活动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村民们的文明素质得到了提升,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村里还开展各类典型选树活动,评选出“文明家庭”“致富能手”等先进典型,让崇尚道德、争当好人的良好风气吹遍德胜村的每个角落。

2022年8月,第三届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在德胜村举行。15栋智能化、零耗能的独特建筑尽显绿色之美、科技之美,成为德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次竞赛的举办,不仅提升了德胜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德胜村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德胜村更是先后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

“我们村2024年村集体经济达到24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万元。”叶润兵表示,如今,德胜村把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打出组合拳,产业由单打独斗变成全面开花,村庄美了,村民富了,德胜村正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从曾经的贫困落后到如今的富裕美丽,德胜村的变化令人惊叹。这一切都离不开德胜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像叶润兵这样的党员干部的辛勤付出,离不开全体村民的团结奋斗。德胜村的成功经验,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它让我们看到,只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明确的发展思路,有真抓实干的精神,有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乡村振兴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德胜村还在不断探索、不断前进。未来,他们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拓展新的产业项目,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让德胜村的明天更加美好。而我们,在为德胜村的成就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应该思考:在自己的生活中,是否也有像德胜村这样需要我们去努力改变的地方?我们能否从德胜村的发展历程中汲取力量,为自己的家乡、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相信德胜村的故事,会激励着更多的人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姚澜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