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广东南雄市澜河镇: 齐心共力擦亮山区乡村振兴幸福底色

时间:2024-11-22 23:42:57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潘力达

图片1.png

自2024年7月新一轮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全面开展以来,来自广东南雄市委政法委等5家组团帮扶单位组成的澜河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着力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深入田间地头基层一线,走进千家万户,聚焦挂点镇发展所需,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行业资源、社会资源、信息资源、技术集成等引进澜河、留在澜河,链接各方资源,推进特色产业加速发展,推进民生福祉扎实增进,确保帮扶工作走深走实,落地见效,推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以实际行动和辛勤汗水践行着推动乡村振兴的“三年之约”。

“幸福绿电”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和美乡村”带来产业帮扶“满格阳光红利”

深秋,果蔬硕累。在粤北山区南雄希望的田野上,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广东南雄澜河镇是一座风景旖旎的粤北小镇,11月深秋,笔者来到上矽村,沿着延绵数十里竹海绿荫驱车前行,身侧层峦叠嶂犹如滚滚翠涛延绵无尽,林间薄雾缭绕,流溪缓缓流淌,岸边黄叶落地、红叶红火……村畔恰似展开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天目琼花的红叶灿烂,随风飘落银杏叶金黄,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一切都显得十分美妙。

站在牛栏坑村小组山顶远眺,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在上矽村广阔菜地上,一排排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光伏发电板下“电流涌动”,8条集电线路源源不断地向电网输送清洁能源,再通往千家万户。

“这里是上矽村,放在脱贫攻坚时期还属于省定贫困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劳动力外流等条件不足,让此地很难有条件发展产业项目。直至南雄市供电局光伏发电帮扶项目启动后,让小山村发生深远变化。”驻村第一书记黄端芳自信满满介绍“经过走访调研,光伏发电以其适应广、易安装、收益稳、见效快特点,尤其适宜助推山村长期稳定增收”。

图片2.png

驻村第一书记充分发挥党建组织优势,带领供电所职工深入挂点山区上矽村,协助用户现场完成用电设备检查和电能表安装并网,优化办电报审流程,建立“一户一策”光伏档案,核查可安装光伏地块地类,积极做好分布式光伏并网服务工作。自2022年一期光伏帮扶项目,投资20万元,利用面积约23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楼顶,支架平铺式光伏发电,光伏组件容量约为40kW全额上网。按年平均发电量37500KWh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1.7万元。2023年起二期光伏帮扶项目,投资39万元利用约750平方米公共用地,采用支架平铺式光伏发电,光伏组件容量约为90kW全额上网。按年平均发电量110000KWh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4.95万元。2024年三、四期光伏帮扶项目投资合计约90万元,拟利用约900多平方米观光走廊与文化广场,采用平铺式光伏发电,光伏组件容量约为200余kW全额上网,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10万元,光伏发电收益预留10%用于设备维护、40%帮扶困难群众外,余下50%用于互助基金、教育帮扶、产业项目、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项目整体资产将以捐赠形式捐赠给上矽村,让党的乡村振兴好政策惠及更多山区群众。

“结合用户实际需求,我们综合考虑光照条件、自然环境配套设施以及后期运营维护情况,确定最优并网方案,为各村新增用户后续并网发电打好基础”驻村第一书记黄端芳介绍道“对已投运的白云村光伏用户提供跟踪式延伸服务,对光伏用户设备接线桩头、计量装置、线路走径以及光伏发电系统等重点部位进行随查随访,及时消除隐患,提高光伏发电可靠性,强化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消纳能力。而对澜河村锅坑村小组协调自管自供电农改接入南方电网配电网事宜提供从业务受理、现场勘查到并网设备对接、安装并网的“一站式”全流程服务,严格验收、层层把关,有效缩短办电时长,确保项目如期并网投运。”

脱贫户家“荣誉墙”背后的故事   让“驻镇帮扶”实现教育帮扶“一个都不能少”

11月12日晨,秋高清爽,天清云美。笔者跟随镇村干部到挂点白云村圩脱贫户涂叔家入户走访。

走进村民涂叔家时,满墙的奖状显得格外醒目。只见黑灰色的土墙壁上,整整齐齐地贴满了“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朗诵比赛三等奖”……各种大红奖状和荣誉证书,足足有31张。

环顾涂叔家正堂,除了一台冰箱、一个组合茶几、一块“家和万事兴”绣匾、几件基本简单家具、几张全家福照片之外,再也看不到其他值钱的家什。但门外阳光映衬下,“奖状墙”泛着红黄光彩,透着喜庆和光荣。

“这些奖状证书都是两个女儿读书时获得的荣誉”涂叔妻子何姐聊起孩子,一脸自豪“奖状还有呢,还没贴完哦。”

脱贫户涂叔早些年夫妻两因患有多种疾病而丧失了劳动能力,靠着低收入家庭政策保障,日子逐渐有了起色。

生活的艰辛并未压垮涂叔夫妇,他们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尤其是何姐,始终用坚强与勤奋,影响和鼓励着孩子们好好学习。两个女儿也很争气,你追我赶比学习、争上进。

“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无论如何也要让孩子们好好读书,读书才有文化,有文化才会有出路。”文化程度不高的涂叔妻子何姐谈及对教育的看法,简单却实在。

让夫妇感到欣慰的是,两个女儿目前到澜河陈经纶学校就读,读书期间学习刻苦、生活俭朴,经常获得学校各种奖项。从大女儿获得第一张奖状起,就开始把孩子们奖状和荣誉证书贴在墙上。这一贴就是4年。

“那些年,我家两个孩子在学习、生活方面,都得到了党委政府、学校、驻镇工作队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怀,尤其是在党的乡村振兴政策照顾下,工作队1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改善家庭生活经济状况,两个孩子都不同程度享受到了学费和生活费资助,我们全家铭记在心。”聊天里,夫妇两对党和国家教育帮扶所给予的帮助,满怀感激。

涂叔妻子何姐告诉笔者,希望两个女儿未来长大为社会多作贡献,用实际行动报答党和国家的恩情。

“就是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两口子仍咬牙坚持让孩子们读书,这一点值得我们全村人学习。”说起涂叔夫妇,村干部孙主任竖起了大拇指。

“越来越多的村民认识到了读书的好处,无论再苦再难,都要让孩子多读书,长见识。”村干部孙主任介绍说“在镇党委政府和‘百千万’工程协办单位助学奖学关心支持以来,全镇上下稳步推进教育发展事业,许许多多的好政策不仅给予了包括涂叔两个女儿在内的脱贫户困难家庭学习、生活保障,还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榜样示范的力量。 

“就在10月17日,驻镇工作队协同派出所民警、村干部,夜访了解圩镇七四三矿生活区葛坪脱贫户留守儿童小刘不愿上学闭门玩手机情况,联系珠三角工作家长返家过问、联系学校老师进一步落实心理辅导、返学劝导与教育帮扶。”介绍相关情况时队员潘力达句句铿锵“。

10月23日,工作队驱车深入挂点上矽村脱贫户林叔家进行帮扶走访,面谈核实47岁户主肢体四级残疾困难情况,并开车携其43岁配偶林嫂进行精神疾病鉴定,明晰其患有间歇性神经类疾病情况对接后续癫痫治疗,协同片区民警对家中留守儿童逃学在家玩手机情况进行耐心教育,在引导家庭通过所在村委向工作队申请一次性临时生活救助帮扶基础上,对接学校老师、结对帮扶联系干部落实心理辅导、返学劝导与教育帮扶,引入“兜底民生服务双百工程”社工服务,通过课后辅导服务、“一对一”帮扶、“手拉手”学习等方式,加大教育帮扶力度,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和教育关爱。

图片3.png

“教育帮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治本之策。我们会进一步充分发挥发挥教育帮扶的基础性、可持续性作用,让教育帮扶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驻镇工作队队长兼镇党委副书记肖清龙介绍道“为全力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任务,对疑似失学辍学情况实行镇、村、组、学校共保靶向施策,高密度走访做好思想转化,保障适龄儿童高质量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下步将认真落实驻镇帮扶的各项政策,力争让‘驻镇帮扶’实现山区教育‘一个都不能少’,让更多困难家庭通过教育帮扶实现脱贫致富。” 

三年砥砺深耕,三载春华秋实,值秋收时节万物葱茏。上澜村百亩丝苗米种植基地稻苗摇曳;白云村百亩芥菜苗冬种播撒;葛坪村脐橙基地橙花飘香……一幕幕乡村产业蓬勃发展背后,总有帮扶干部的身影,毕竟“脚下有土方能心中有谱”!澜河镇驻镇工作队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积极探索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新路径、新模式,让村集体“钱袋子”越来越鼓,让村庄越来越强,让村民越来越富,激励广大村民群众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争先创优,以饱满的干事创业热情和实际行动共同谱写粤北山区乡村振兴更加绚丽的新篇章,合力推动实现人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把日子越过越红火。(作者单位:广东韶关南雄市人民法院)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一线传真    
基层动态

广东南雄市澜河镇: 齐心共力擦亮山区乡村振兴幸福底色

时间:2024-11-22 23:42:57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潘力达

图片1.png

自2024年7月新一轮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全面开展以来,来自广东南雄市委政法委等5家组团帮扶单位组成的澜河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着力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深入田间地头基层一线,走进千家万户,聚焦挂点镇发展所需,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行业资源、社会资源、信息资源、技术集成等引进澜河、留在澜河,链接各方资源,推进特色产业加速发展,推进民生福祉扎实增进,确保帮扶工作走深走实,落地见效,推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以实际行动和辛勤汗水践行着推动乡村振兴的“三年之约”。

“幸福绿电”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和美乡村”带来产业帮扶“满格阳光红利”

深秋,果蔬硕累。在粤北山区南雄希望的田野上,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广东南雄澜河镇是一座风景旖旎的粤北小镇,11月深秋,笔者来到上矽村,沿着延绵数十里竹海绿荫驱车前行,身侧层峦叠嶂犹如滚滚翠涛延绵无尽,林间薄雾缭绕,流溪缓缓流淌,岸边黄叶落地、红叶红火……村畔恰似展开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天目琼花的红叶灿烂,随风飘落银杏叶金黄,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一切都显得十分美妙。

站在牛栏坑村小组山顶远眺,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在上矽村广阔菜地上,一排排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光伏发电板下“电流涌动”,8条集电线路源源不断地向电网输送清洁能源,再通往千家万户。

“这里是上矽村,放在脱贫攻坚时期还属于省定贫困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劳动力外流等条件不足,让此地很难有条件发展产业项目。直至南雄市供电局光伏发电帮扶项目启动后,让小山村发生深远变化。”驻村第一书记黄端芳自信满满介绍“经过走访调研,光伏发电以其适应广、易安装、收益稳、见效快特点,尤其适宜助推山村长期稳定增收”。

图片2.png

驻村第一书记充分发挥党建组织优势,带领供电所职工深入挂点山区上矽村,协助用户现场完成用电设备检查和电能表安装并网,优化办电报审流程,建立“一户一策”光伏档案,核查可安装光伏地块地类,积极做好分布式光伏并网服务工作。自2022年一期光伏帮扶项目,投资20万元,利用面积约23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楼顶,支架平铺式光伏发电,光伏组件容量约为40kW全额上网。按年平均发电量37500KWh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1.7万元。2023年起二期光伏帮扶项目,投资39万元利用约750平方米公共用地,采用支架平铺式光伏发电,光伏组件容量约为90kW全额上网。按年平均发电量110000KWh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4.95万元。2024年三、四期光伏帮扶项目投资合计约90万元,拟利用约900多平方米观光走廊与文化广场,采用平铺式光伏发电,光伏组件容量约为200余kW全额上网,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10万元,光伏发电收益预留10%用于设备维护、40%帮扶困难群众外,余下50%用于互助基金、教育帮扶、产业项目、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项目整体资产将以捐赠形式捐赠给上矽村,让党的乡村振兴好政策惠及更多山区群众。

“结合用户实际需求,我们综合考虑光照条件、自然环境配套设施以及后期运营维护情况,确定最优并网方案,为各村新增用户后续并网发电打好基础”驻村第一书记黄端芳介绍道“对已投运的白云村光伏用户提供跟踪式延伸服务,对光伏用户设备接线桩头、计量装置、线路走径以及光伏发电系统等重点部位进行随查随访,及时消除隐患,提高光伏发电可靠性,强化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消纳能力。而对澜河村锅坑村小组协调自管自供电农改接入南方电网配电网事宜提供从业务受理、现场勘查到并网设备对接、安装并网的“一站式”全流程服务,严格验收、层层把关,有效缩短办电时长,确保项目如期并网投运。”

脱贫户家“荣誉墙”背后的故事   让“驻镇帮扶”实现教育帮扶“一个都不能少”

11月12日晨,秋高清爽,天清云美。笔者跟随镇村干部到挂点白云村圩脱贫户涂叔家入户走访。

走进村民涂叔家时,满墙的奖状显得格外醒目。只见黑灰色的土墙壁上,整整齐齐地贴满了“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朗诵比赛三等奖”……各种大红奖状和荣誉证书,足足有31张。

环顾涂叔家正堂,除了一台冰箱、一个组合茶几、一块“家和万事兴”绣匾、几件基本简单家具、几张全家福照片之外,再也看不到其他值钱的家什。但门外阳光映衬下,“奖状墙”泛着红黄光彩,透着喜庆和光荣。

“这些奖状证书都是两个女儿读书时获得的荣誉”涂叔妻子何姐聊起孩子,一脸自豪“奖状还有呢,还没贴完哦。”

脱贫户涂叔早些年夫妻两因患有多种疾病而丧失了劳动能力,靠着低收入家庭政策保障,日子逐渐有了起色。

生活的艰辛并未压垮涂叔夫妇,他们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尤其是何姐,始终用坚强与勤奋,影响和鼓励着孩子们好好学习。两个女儿也很争气,你追我赶比学习、争上进。

“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无论如何也要让孩子们好好读书,读书才有文化,有文化才会有出路。”文化程度不高的涂叔妻子何姐谈及对教育的看法,简单却实在。

让夫妇感到欣慰的是,两个女儿目前到澜河陈经纶学校就读,读书期间学习刻苦、生活俭朴,经常获得学校各种奖项。从大女儿获得第一张奖状起,就开始把孩子们奖状和荣誉证书贴在墙上。这一贴就是4年。

“那些年,我家两个孩子在学习、生活方面,都得到了党委政府、学校、驻镇工作队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怀,尤其是在党的乡村振兴政策照顾下,工作队1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改善家庭生活经济状况,两个孩子都不同程度享受到了学费和生活费资助,我们全家铭记在心。”聊天里,夫妇两对党和国家教育帮扶所给予的帮助,满怀感激。

涂叔妻子何姐告诉笔者,希望两个女儿未来长大为社会多作贡献,用实际行动报答党和国家的恩情。

“就是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两口子仍咬牙坚持让孩子们读书,这一点值得我们全村人学习。”说起涂叔夫妇,村干部孙主任竖起了大拇指。

“越来越多的村民认识到了读书的好处,无论再苦再难,都要让孩子多读书,长见识。”村干部孙主任介绍说“在镇党委政府和‘百千万’工程协办单位助学奖学关心支持以来,全镇上下稳步推进教育发展事业,许许多多的好政策不仅给予了包括涂叔两个女儿在内的脱贫户困难家庭学习、生活保障,还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榜样示范的力量。 

“就在10月17日,驻镇工作队协同派出所民警、村干部,夜访了解圩镇七四三矿生活区葛坪脱贫户留守儿童小刘不愿上学闭门玩手机情况,联系珠三角工作家长返家过问、联系学校老师进一步落实心理辅导、返学劝导与教育帮扶。”介绍相关情况时队员潘力达句句铿锵“。

10月23日,工作队驱车深入挂点上矽村脱贫户林叔家进行帮扶走访,面谈核实47岁户主肢体四级残疾困难情况,并开车携其43岁配偶林嫂进行精神疾病鉴定,明晰其患有间歇性神经类疾病情况对接后续癫痫治疗,协同片区民警对家中留守儿童逃学在家玩手机情况进行耐心教育,在引导家庭通过所在村委向工作队申请一次性临时生活救助帮扶基础上,对接学校老师、结对帮扶联系干部落实心理辅导、返学劝导与教育帮扶,引入“兜底民生服务双百工程”社工服务,通过课后辅导服务、“一对一”帮扶、“手拉手”学习等方式,加大教育帮扶力度,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和教育关爱。

图片3.png

“教育帮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治本之策。我们会进一步充分发挥发挥教育帮扶的基础性、可持续性作用,让教育帮扶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驻镇工作队队长兼镇党委副书记肖清龙介绍道“为全力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任务,对疑似失学辍学情况实行镇、村、组、学校共保靶向施策,高密度走访做好思想转化,保障适龄儿童高质量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下步将认真落实驻镇帮扶的各项政策,力争让‘驻镇帮扶’实现山区教育‘一个都不能少’,让更多困难家庭通过教育帮扶实现脱贫致富。” 

三年砥砺深耕,三载春华秋实,值秋收时节万物葱茏。上澜村百亩丝苗米种植基地稻苗摇曳;白云村百亩芥菜苗冬种播撒;葛坪村脐橙基地橙花飘香……一幕幕乡村产业蓬勃发展背后,总有帮扶干部的身影,毕竟“脚下有土方能心中有谱”!澜河镇驻镇工作队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积极探索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新路径、新模式,让村集体“钱袋子”越来越鼓,让村庄越来越强,让村民越来越富,激励广大村民群众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争先创优,以饱满的干事创业热情和实际行动共同谱写粤北山区乡村振兴更加绚丽的新篇章,合力推动实现人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把日子越过越红火。(作者单位:广东韶关南雄市人民法院)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