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斌:帮助农户实现产业振兴的提质增效
2024年1月,作为山东省派第六批第一书记,我被派到省内聊城市阳谷县博济桥街道苏楼村,到达以后,了解到本阶段帮扶任务关键是要发展产业、增加集体和村民的经济收入。通过调研,我发现村内农户,原有一些产业已经延续多年,发展后劲不足亟待转变方式提质增效。一年来,通过深入学习政策,加大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以及对当前市场的客观研判,做成了一些事解决了一些问题,得到广大农户的认可。
苏景奎:种出全阳谷最好的葡萄
苏景奎4个葡萄大棚,每个棚占3亩地,利润3万,1年收入12万,在苏楼村已经是高收入家庭。在与他交流中,不难发现,他正在为提高质量、产量犯愁,言语中可知,解决这两个问题葡萄利润就能再提高。通过我引荐济宁市汶上县长沟葡萄种植基地技术人员,来此给予技术指导,一段时间的技术意见沟通,对苏景奎的葡萄种植做了以下指导。一是杜绝激素使用,葡萄园采用自然种植方法,不使用任何激素,确保葡萄顺其自然生长,注重品质而非外观。二是生态种植,园内保留丛生杂草,利用其分解产生的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严格控制产量,合理负载,保证每穗葡萄有足够的叶子进行光合作用。三是科学防治病害,采用生物和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四是全方位服务,阳谷县通过“党建+特色产业+党员带动+农户”模式,提供种苗引进、技术管理和销售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形成集种植、科技培训、观光旅游、电商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
在苏景奎葡萄大棚里调研交流。
此外,选择优质品种非常重要,目前阳谷县主要种植的葡萄品种包括“阳光玫瑰”和“蓝宝石”,这些品种具有粒大、穗大、甜度高等特点,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效益显著。技术的指导给了苏景奎非常大的启发,当年见到了实效,由于质量上乘,订货络绎不绝,价格也不错,收入增加了两成。明显优于周边葡萄种植户,实现了他种出全阳谷最好葡萄的梦想。我同时还给他提出了一些市场销售的策略,要敢于用电商平台直销,扩大葡萄知名度,不断提升他家葡萄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而且要按照科学的方法管理好自己的葡萄产业。
苏庆山:只要粮食价格不下降
在农村大部分地区,种植粮食仍然是基础,在苏楼村一年,历经春夏秋冬,遍历了小麦、玉米两季主要粮食的种、养、收、卖,在服务“三夏”之际,在忙于协助浇灌之时,发现广大乡亲们对生产粮食的情结永难磨灭。
村里种粮大户苏庆山更是有说不完的话题,10年前,他就开始承包土地种粮,2024年联合本村和外村公承包506亩,“民以食为天,这是国家的需要,有一些收益的,我个人也愿意种,这不一干就10年了” 苏庆山说,因此,种粮者首先有种粮情怀,愿意做才能做成事。
查看苏庆山粮仓中的玉米。
一次在与到苏庆山承包地里调研的县农业服务人员相互交流中发现了集中种植的好处,“我们希望苏庆山等人通过抱团发展,更好地巩固科学种粮、集约经营的模式”服务人员说,“这样既能增强在购销两个市场上的议价能力,也有助于提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这就是当前种粮大户集中农业种植好模式,是农业改革的新方向,改革者进,创新者强。
在对苏楼村与临近村了解到,苏庆山等种粮大户已形成集约化,团队中还有从事植保、农机等服务的经营者。“我们在肥料、种子、农药、服务、管理、销售等方面实现了‘六个统一’,降低了种粮成本,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 苏庆山举例,别人收割一亩地玉米要70元,他们只需50元;肥料集采,每亩地每年能省100元。这就是抱团发展的好处,新型的农民就要敢于改革,向创新、管理等方面要效益。
农村种植粮食下一步发展趋势如何?从苏楼村情形可以找到初步答案。全村1200亩土地,有七成多土地已近流转出去,农户自己种植的已经不多,现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换田块,种粮大户就愿意土地联成片,但是还有不少田地是个人种的,将种粮大户的土地分开了,不是“集中连片”的,种粮大户机械操作不方便,这一年我与村委班子协调过几次“换田块”现象。为了将这项工作做好,村里专门出台了一项《苏楼村换田块的管理办法》,梳理了相关流程,极大方便了种粮大户与农户“换田块”。通过这件事,我预想,未来村庄的土地可以分成两大区域,一个是集中种植的区域,另一个农户个人种植的,这样可让各方都能满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粮价问题,一年来粮价波动非常大,玉米从每斤1.3元降到0.9元,小麦在1.2元左右,散户个人种粮挣钱难已经成为事实。而对于从事集中种植的“以量取胜”,还是有一定的空间,而且种的越多,利益越可观。“只要粮食价格不要下降的太厉害,我就一直种下去,”正如苏庆山说。一年里,我通过发现种粮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原因,与村中干群一块想办法,解决了难点堵点,实现了粮食种植环节的提质增效。
苏庆芳:我养的牛肉很劲道
说起养牛经历,正在查看肉牛生长情况的苏庆芳告诉我,他养牛已有8个年头了。养牛前他开过商店、卖过农药、养过猪,后来了解到县里主张发展养牛产业,而且政府针对养殖户还有相应的金融补贴政策和贷款支持,他就把握机会开始了自己的养牛事业。从最开始的3、4头牛,现在已发展成了拥有占地3亩牛舍40余头牛的专业养牛人。“养牛产业可以越做越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的调整,对牛肉需求量越来越大,我觉得肉牛产业是朝阳产业,未来肯定会有前途”。因此,在苏庆芳心中,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牛养好。
在苏庆芳的牛棚中调研。
阳谷是平原地区,粮食和材料有着得天独厚的黄牛养殖条件,自古以来就有鲁西黄牛养殖的传统,特别是粮食便宜,成了苏庆芳不间断养牛的优势。这里产出的黄牛品质优良,以体形匀称、肌肉丰满、肉质细嫩、纤维少等而闻名。
随着经验不断丰富,苏庆芳经常提到养牛也要动脑子,要讲科学。正好我与省畜牧局的技术专家有过交流,在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提供技术支持,完善了养牛流程,初步实现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转化率、肉牛生产率“三率”目标,还鼓励苏庆芳延长产业链,建设牛屠宰设施,建强集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苏庆芳所产的牛肉质量很不错,有个“武松牛肉”的美名。“这个牛肉很劲道,一口咬开,韧性好,可以和青海牛肉相媲美,蘸点这个蒜泥,让人停不下筷子。”爱吃更会吃的阳谷人不仅对食材有着苛刻的要求,对制作手法也十分讲究。为提高肉牛附加值,我还帮着与加工企业取得联络,加入牛肉块、牛肉干、牛肉酱等产品的研制,用味道鲜美、富有嚼劲、引人垂涎等优势,吸引采购商,当年每头牛增收约两千元。
苏庆芳养牛对完善村里产业链起到重要作用,虽然效益不错,但随着肉牛规模的扩大,每年所需的饲草也越来越多。为了节约养殖成本,苏庆芳把个人流转的数亩土地作为种植牧草场地,种植饲料玉米,同时还收购当地村民的饲料,既解决了养牛饲料短缺的问题,实现了产业循环发展,也吸纳了村民到养牛场打工,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问题。
在我的指引带动下,苏庆芳养牛发生了三个方面的改观。养牛技术上有了新发现,创新上有了胆识,交流中开阔了视野。养牛也越来越有思路,讲科学,成为村里的乡贤能人,在他的成功启示下,周边有几位邻居也打算养牛致富。
下一步,我将更加努力做好驻村工作,不辜负村民对我的期望,为解决村民的急难愁盼做更多的实事、小事、好事。(作者系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派驻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博济桥街道办事处苏楼村第一书记)
徐晓斌:帮助农户实现产业振兴的提质增效
时间:2025-02-19 09:39:53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徐晓斌
2024年1月,作为山东省派第六批第一书记,我被派到省内聊城市阳谷县博济桥街道苏楼村,到达以后,了解到本阶段帮扶任务关键是要发展产业、增加集体和村民的经济收入。通过调研,我发现村内农户,原有一些产业已经延续多年,发展后劲不足亟待转变方式提质增效。一年来,通过深入学习政策,加大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以及对当前市场的客观研判,做成了一些事解决了一些问题,得到广大农户的认可。
苏景奎:种出全阳谷最好的葡萄
苏景奎4个葡萄大棚,每个棚占3亩地,利润3万,1年收入12万,在苏楼村已经是高收入家庭。在与他交流中,不难发现,他正在为提高质量、产量犯愁,言语中可知,解决这两个问题葡萄利润就能再提高。通过我引荐济宁市汶上县长沟葡萄种植基地技术人员,来此给予技术指导,一段时间的技术意见沟通,对苏景奎的葡萄种植做了以下指导。一是杜绝激素使用,葡萄园采用自然种植方法,不使用任何激素,确保葡萄顺其自然生长,注重品质而非外观。二是生态种植,园内保留丛生杂草,利用其分解产生的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严格控制产量,合理负载,保证每穗葡萄有足够的叶子进行光合作用。三是科学防治病害,采用生物和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四是全方位服务,阳谷县通过“党建+特色产业+党员带动+农户”模式,提供种苗引进、技术管理和销售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形成集种植、科技培训、观光旅游、电商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
在苏景奎葡萄大棚里调研交流。
此外,选择优质品种非常重要,目前阳谷县主要种植的葡萄品种包括“阳光玫瑰”和“蓝宝石”,这些品种具有粒大、穗大、甜度高等特点,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效益显著。技术的指导给了苏景奎非常大的启发,当年见到了实效,由于质量上乘,订货络绎不绝,价格也不错,收入增加了两成。明显优于周边葡萄种植户,实现了他种出全阳谷最好葡萄的梦想。我同时还给他提出了一些市场销售的策略,要敢于用电商平台直销,扩大葡萄知名度,不断提升他家葡萄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而且要按照科学的方法管理好自己的葡萄产业。
苏庆山:只要粮食价格不下降
在农村大部分地区,种植粮食仍然是基础,在苏楼村一年,历经春夏秋冬,遍历了小麦、玉米两季主要粮食的种、养、收、卖,在服务“三夏”之际,在忙于协助浇灌之时,发现广大乡亲们对生产粮食的情结永难磨灭。
村里种粮大户苏庆山更是有说不完的话题,10年前,他就开始承包土地种粮,2024年联合本村和外村公承包506亩,“民以食为天,这是国家的需要,有一些收益的,我个人也愿意种,这不一干就10年了” 苏庆山说,因此,种粮者首先有种粮情怀,愿意做才能做成事。
查看苏庆山粮仓中的玉米。
一次在与到苏庆山承包地里调研的县农业服务人员相互交流中发现了集中种植的好处,“我们希望苏庆山等人通过抱团发展,更好地巩固科学种粮、集约经营的模式”服务人员说,“这样既能增强在购销两个市场上的议价能力,也有助于提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这就是当前种粮大户集中农业种植好模式,是农业改革的新方向,改革者进,创新者强。
在对苏楼村与临近村了解到,苏庆山等种粮大户已形成集约化,团队中还有从事植保、农机等服务的经营者。“我们在肥料、种子、农药、服务、管理、销售等方面实现了‘六个统一’,降低了种粮成本,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 苏庆山举例,别人收割一亩地玉米要70元,他们只需50元;肥料集采,每亩地每年能省100元。这就是抱团发展的好处,新型的农民就要敢于改革,向创新、管理等方面要效益。
农村种植粮食下一步发展趋势如何?从苏楼村情形可以找到初步答案。全村1200亩土地,有七成多土地已近流转出去,农户自己种植的已经不多,现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换田块,种粮大户就愿意土地联成片,但是还有不少田地是个人种的,将种粮大户的土地分开了,不是“集中连片”的,种粮大户机械操作不方便,这一年我与村委班子协调过几次“换田块”现象。为了将这项工作做好,村里专门出台了一项《苏楼村换田块的管理办法》,梳理了相关流程,极大方便了种粮大户与农户“换田块”。通过这件事,我预想,未来村庄的土地可以分成两大区域,一个是集中种植的区域,另一个农户个人种植的,这样可让各方都能满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粮价问题,一年来粮价波动非常大,玉米从每斤1.3元降到0.9元,小麦在1.2元左右,散户个人种粮挣钱难已经成为事实。而对于从事集中种植的“以量取胜”,还是有一定的空间,而且种的越多,利益越可观。“只要粮食价格不要下降的太厉害,我就一直种下去,”正如苏庆山说。一年里,我通过发现种粮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原因,与村中干群一块想办法,解决了难点堵点,实现了粮食种植环节的提质增效。
苏庆芳:我养的牛肉很劲道
说起养牛经历,正在查看肉牛生长情况的苏庆芳告诉我,他养牛已有8个年头了。养牛前他开过商店、卖过农药、养过猪,后来了解到县里主张发展养牛产业,而且政府针对养殖户还有相应的金融补贴政策和贷款支持,他就把握机会开始了自己的养牛事业。从最开始的3、4头牛,现在已发展成了拥有占地3亩牛舍40余头牛的专业养牛人。“养牛产业可以越做越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的调整,对牛肉需求量越来越大,我觉得肉牛产业是朝阳产业,未来肯定会有前途”。因此,在苏庆芳心中,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牛养好。
在苏庆芳的牛棚中调研。
阳谷是平原地区,粮食和材料有着得天独厚的黄牛养殖条件,自古以来就有鲁西黄牛养殖的传统,特别是粮食便宜,成了苏庆芳不间断养牛的优势。这里产出的黄牛品质优良,以体形匀称、肌肉丰满、肉质细嫩、纤维少等而闻名。
随着经验不断丰富,苏庆芳经常提到养牛也要动脑子,要讲科学。正好我与省畜牧局的技术专家有过交流,在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提供技术支持,完善了养牛流程,初步实现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转化率、肉牛生产率“三率”目标,还鼓励苏庆芳延长产业链,建设牛屠宰设施,建强集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苏庆芳所产的牛肉质量很不错,有个“武松牛肉”的美名。“这个牛肉很劲道,一口咬开,韧性好,可以和青海牛肉相媲美,蘸点这个蒜泥,让人停不下筷子。”爱吃更会吃的阳谷人不仅对食材有着苛刻的要求,对制作手法也十分讲究。为提高肉牛附加值,我还帮着与加工企业取得联络,加入牛肉块、牛肉干、牛肉酱等产品的研制,用味道鲜美、富有嚼劲、引人垂涎等优势,吸引采购商,当年每头牛增收约两千元。
苏庆芳养牛对完善村里产业链起到重要作用,虽然效益不错,但随着肉牛规模的扩大,每年所需的饲草也越来越多。为了节约养殖成本,苏庆芳把个人流转的数亩土地作为种植牧草场地,种植饲料玉米,同时还收购当地村民的饲料,既解决了养牛饲料短缺的问题,实现了产业循环发展,也吸纳了村民到养牛场打工,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问题。
在我的指引带动下,苏庆芳养牛发生了三个方面的改观。养牛技术上有了新发现,创新上有了胆识,交流中开阔了视野。养牛也越来越有思路,讲科学,成为村里的乡贤能人,在他的成功启示下,周边有几位邻居也打算养牛致富。
下一步,我将更加努力做好驻村工作,不辜负村民对我的期望,为解决村民的急难愁盼做更多的实事、小事、好事。(作者系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派驻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博济桥街道办事处苏楼村第一书记)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